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国平专利>正文

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73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循环发光的演示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亦可用于民用装饰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1)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无论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加在电路上的工作极性不变,以保证电路工作正常,(2)利用继电器,根据电源的极性来改变发光体发光次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做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有很好的示范演示效果,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循环发光的演示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亦可用于民用装饰品。现在老师在讲述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一般口述而无形象的教具能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知道电流在导体中是如何流动,因此电流的流动过程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难点。本技术针对现在的困难,目的是设计一种演示器,能形象地使学生们了解电流在导体中的流动。本技术的原理是组成一排发光体,使其循环发光,每个发光点形象地代表一个电荷以演示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本技术能在电源的正、负极反向时,发光体发光次序亦相应反向。针对上述原理,本技术的特征是(1)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无论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加在电路上的工作极性不变,以保证电路工作正常,(2)利用继电器,根据电源的极性来改变发光体发光次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印刷电路板结构图。下面根据附图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全波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由二极管D7、D8、D9、D10构成,采用并排排列,继电器J和二极管D11串联后跨接在电源两端,根据电源的极性变化,控制继电器J的两个触点JK1、JK2吸合、施放以此来改变发光次序。电路工作时,合上电源开关K,直流电源同时经电阻R1、R2、R3分别向电容C1、C2、C3充电,假设C1两端电压上升得较快,上升到二极管D4的导通电压时,电流经D4向由三极管BG1、BG2组成的复合管基极注入电流,复合管导通后,第一组发光管1点亮,同时随着复合管的饱和导通,三极管BG1、BG2的集电极电位下降到0.3伏左右,此时二极管D1处于正向电压,C2经D1、BG1、BG2组成的复合管放电,因此三极管BG3、BG4组成的复合管也就无法导通,但此时C3仍处于充电状态,当C3的两端电压上升到二极管D6的导通电压时,三极管BG5、BG6导通,使第三组发光管3点亮,同时C1经二极管D3、BG5、BG6组成的复合管放电,三极管BG1、BG2因失去基极电流而截止,第一组发光管1熄灭,随着BG1、BG2的截止,电流又重新经R2向C2充电,当C2两端电压上升到三极管BG3、BG4和二极管D5的导通电压时第二组发光管2亮,第三组发光管3熄灭,C1又开始充电,……这样三组发光管就周而复始地循环不断地亮和熄,当改变电源极性时,通过继电器改变三组发光管的发光次序,从而达到“电流”反向流动的目的。上述电路的特征是利用加在三极管基射极电容的充、放电来控制各组的发光及发光时间长短。发光管为发光二极管,各组发光管的排列次序为1、4、7、10……;2、5、8、11……;3、6、9、12……;交叉排列。W为电源指示灯。本技术电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做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有很好的示范演示效果,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其特征是(1)采用全波整流电路,由二极管D7、D8、D9、D10构成,采用并排排列;(2)继电器J和二极管D11串联后跨接在电源两端,控制发光体发光次序随着电源极性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演示器,其特征是利用加在三极管基射极电容的充、放电来控制各组的发光及发光时间长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演示器,其特征是发光管为发光二极管,各组发光管的排列次序为1、4、7、10……;2、5、8、11……;3、6、9、12……;交叉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循环发光的演示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亦可用于民用装饰品。本技术的特征是(1)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无论电源极性如何变化,加在电路上的工作极性不变,以保证电路工作正常,(2)利用继电器,根据电源的极性来改变发光体发光次序。本技术电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做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有很好的示范演示效果,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档编号G09B23/00GK2057525SQ8922003公开日1990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朱国平 申请人:朱国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演示器,其特征是:(1)采用全波整流电路,由二极管D7、D8、D9、D10构成,采用并排排列;(2)继电器J和二极管D11串联后跨接在电源两端,控制发光体发光次序随着电源极性的变化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朱国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