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其形状为圆柱体,在柱体的上部向内收敛成瓶颈,瓶颈顶部即为瓶口,底部略有内凹,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高145毫米、柱体直径95毫米、瓶颈高度30毫米、瓶口直径70毫米的塑料瓶;柱体略向内陷成弧形。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合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机械化操作冲击要求,满足食用菌高温高压杀菌、低温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食用菌培养过程中检查杂菌感染需要透明性的要求;有利于散发菌种培养产生的热量及新鲜空气的流通;并较同容积的栽培容器增产10%左右。(*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一、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的栽培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栽培容器。二、
技术介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常用塑料瓶作为栽培容器,盛装食用菌生产培养基发菌培养、出菇。由于栽培容器的形状、容积及瓶口大小直接关系到盛装培养基的数量及出菇表面积的大小,关系到营养成份输送的距离,也关系到食用菌发菌培养过程中热量的散发性好坏。栽培容器容积大,瓶口小,盛装培养基质多,但出菇面积小,产量低,浪费培养基质;反之栽培容器容积小、瓶口大,则因培养基营养不足,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倘若瓶身过高,生物学效率降低;另外,瓶身直线型不收腰,栽培容器紧挨摆放,发菌培养时,食用菌菌种产生的热量散发性差,导致高温烧菌现象。现有的食用菌栽培容器塑料瓶有各种不同形状,容积及规格,但均没有合理地协调好上述几者关系。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栽培容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形状为圆柱体,在柱体的上部向内收敛成瓶颈,瓶颈顶部即为瓶口,底部略有内凹,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高145毫米、柱体直径95毫米、瓶颈高度30毫米、瓶口直径70毫米的塑料瓶;柱体略向内陷成弧形。与现有的食用菌栽培容器塑料瓶相比,本技术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选用半透明、耐高温、高压、耐低温、耐冲击原料,符合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机械化操作冲击要求,满足食用菌高温高压杀菌、低温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食用菌培养过程中检查杂菌感染需要透明性的要求;2、容器容积、瓶身高度及直径与瓶口大小比例恰当,使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含量及输送与出菇面积符合食用菌生长的特性要求;3、瓶身流线型收腰有利于栽培容器之间留有空间,散发菌种培养产生的热量及新鲜空气的流通;4、使用上述栽培容器生产金针菇,平均每瓶采收金针菇250克左右,较同容积的栽培容器增产10%左右。四、附图说明:附图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的外形结构图-->五、具体实施方式:选用半透明、耐高温、高压、低温、耐冲击的聚丙烯塑料,铸造模具,吹塑出上述形状规格的塑料瓶。将塑料瓶作为金针菇栽培容器,每瓶装710克的培养基,杀菌、冷却后,接入菌种,然后移至环境自动控制的培养室发菌培养,发满菌后,移入生育室出菇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其形状为圆柱体,在柱体的上部向内收敛成瓶颈,瓶颈顶部即为瓶口,底部略有内凹,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高145毫米、柱体直径95毫米、瓶颈高度30毫米、瓶口直径70毫米的塑料瓶;柱体略向内陷成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栽培容器,其形状为圆柱体,在柱体的上部向内收敛成瓶颈,瓶颈顶部即为瓶口,底部略有内凹,其特征在于:圆柱体为高145毫米、柱体直径95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遐张引芳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