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防治工程与水体生态修复治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正在经历由合流制向分流制的转变,但这一转变将是较为长期的过程。污水截排作为排水转化过程中的过度性措施,取消了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弱点,可为城市的水资源循环提供水质安全保障。但污水截排经集中处理后排放,会造成雨源性河流生态水量失衡,下游段污染负荷高、水量集中排放大,造成河流纳污自净能力下降与水资源的浪费,造成河流枯水季生态基流匮乏、水生植物与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种类锐减及水生态功能丧失等治理难题。
[0003]申请号为CN201810402285.X公开了一种河道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在河水两侧的驳岸布置功能化纳米纤维,达到了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效果。其缺陷是:未涉及对河流中的氮磷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且需要使用造价较高的纳米材料。申请号为CN202011061053.6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及生态修复系统工程中的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在河道上游设置仿木桩护岸,河道中游设置生态石笼护岸,河道下游设置植草砖护岸。分别在上游、中游和下游交替布设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所述方法将生态驳岸和水生植物耦合,利用不同植物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差异,构成适宜植物生长,协同水质净化的耦合河道修复方法。所述与生态驳岸耦合的水生植物优选根系发达定植容易、耐淹耐旱耐污染、净化能力优良的植物,所选水生植物还需具备一定的景观价值,以满足市民游憩、交往、娱乐、集会的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基质的回填土层厚度为250
‑
300mm,采用人工夯实以加固护坡岸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驳岸与水生植物耦合的河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木桩护岸的木桩高度为0.8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兵,李辉,王聪,郑效旭,徐哲,唐海龙,马双龙,周晓,张文龙,张金学,王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环泽山东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