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875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中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将装置外壳吊装在隧道顶部或侧壁上均可实现对隧道内空气的净化,装置外壳的两开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静电除尘组件,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CO气体过滤组件,空气经进风口进入至装置外壳内,经静电除尘组件出去颗粒灰尘后,通过CO气体过滤组件去除CO气体,沿出风口排出,通过在载体内吸附非贵金属的方式对CO气体进行催化氧化,使其氧化成CO2气体和水,此种净化空气的方式具有无吸附饱和、无二次污染、低能耗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空气净化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日益加快,对于不同地形的建设就成为了一个重点,遇到一些山林等环境就需要开辟公路隧道,来保障交通的正常使用。近些年在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对于隧道内的环境监测越来越注重。因为隧道内属于半封闭空间,环境相对复杂多变,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更加难以得到保障。
[0003]对于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包括多种因素,主要包括车辆经过隧道时排放出的尾气,由于受到隧道空间的限制,可能无法快速扩散及消失,而导致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出现问题;车辆在往来的过程中,会带起大量的扬尘,同样受到隧道空间的限制,致使扬尘聚而不散,并与车辆尾气排放出的污染物互相作用,从而加剧隧道内环境空气质量的恶化。
[0004]现有用于改善隧道内空气质量的装置为通风装置,用于加速隧道内空气流通,但并未有效解决隧道内空气质量差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是汽车排放的CO气体,并未得到净化,由此导致隧道内易发生人员缺氧及CO气体中毒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用于装载其他构件,将所述装置外壳吊装在隧道顶部或侧壁上均可实现对隧道内空气的净化,所述装置外壳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装置外壳的两开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静电除尘组件,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CO气体过滤组件,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装置外壳内,经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出去颗粒灰尘后,通过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去除CO气体,沿所述出风口排出,空气在所述装置外壳内,预先经所述静电除尘组件除尘,可确保颗粒灰尘被清除,减小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的净化压力,从而保证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对CO气体进行高效净化;
[0007]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包括外部框体,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侧壁上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外部框体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外部框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填装框,多个所述填装框的内部填装有载体,所述载体内吸附有非贵金属,利用非贵重金属的活化性能将CO气体氧化成CO2气体,所述外部框体上且位于多个所述填装框的外侧设置有网板,通过在载体内吸附非贵金属的方式对CO气体进行催化氧化,使其氧化成CO2气体和水,此种净化空气的方式具有无吸附饱和、无二次污染、低能耗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填装框在所述外部框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填装载体的蜂窝状框体。
[0009]优选的,所述载体为活性炭颗粒,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活性炭因无数细小孔隙而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单位面积内能够吸附高效的吸附较多非贵金属,非贵金属作为CO气体的催化剂使用,可以使得CO气体转化为CO2气体。
[0010]优选的,所述非贵金属为锰铜催化剂,锰铜催化剂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采用三氧化二铝做粘结剂混合成型,锰铜催化剂具有强度高、粉末少的特点,催化剂主要有效成分为活性氧化铜和活性二氧化锰,兼具消毒杀菌的功能,催化剂长期使用不会滋生细菌和霉菌。
[0011]优选的,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包括供电座,所述供电座上设置有电晕线,所述供电座且位于所述电晕线的周侧设置有金属线圈,所述金属线圈的旁侧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金属线圈相接触,所述电晕线在所述供电座供电的情况下,所述金属线圈相当于集电极,其与所述电晕线之间形成电场,在电场中形成大量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漂移过程中和灰尘颗粒碰撞,使颗粒成为带电荷电粒子,并向集电极移动,最终颗粒附着于集电极上,通过所述振动电机工作,使所述金属线圈振动从而将其上的粉尘振落下来。
[0012]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底壁上且与所述静电除尘组件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落尘孔,所述装置外壳的底壁上且与所述落尘孔相连通设置有集尘斗,所述集尘斗的设置用于收集所述金属线圈振落下来的灰尘,打开其上封闭盖,可清理其内灰尘。
[0013]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与所述静电除尘组件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上设置环状拉手,拉动所述环状拉手,打开所述开关门,所述开关门的设置便于所述装置外壳内部构件的检修工作。
[0014]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静电除尘组件之间设置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均匀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布风板的设置使得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孔后均匀的进入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内,利于所述静电除尘组件高效工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装置外壳,装置外壳用于装载其他构件,将装置外壳吊装在隧道顶部或侧壁上均可实现对隧道内空气的净化,装置外壳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装置外壳的两开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静电除尘组件,装置外壳的内部且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CO气体过滤组件,空气经进风口进入至装置外壳内,经静电除尘组件出去颗粒灰尘后,通过CO气体过滤组件去除CO气体,沿出风口排出,空气在装置外壳内,预先经静电除尘组件除尘,可确保颗粒灰尘被清除,减小CO气体过滤组件的净化压力,从而保证CO气体过滤组件对CO气体进行高效净化;CO气体过滤组件包括外部框体,装置外壳的内部侧壁上在竖直方向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槽,外部框体卡接在卡槽内,外部框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填装框,多个填装框的内部填装有载体,载体内吸附有非贵金属,利用非贵重金属的活化性能将CO气体氧化成CO2气
体,外部框体上且位于多个填装框的外侧设置有网板,通过在载体内吸附非贵金属的方式对CO气体进行催化氧化,使其氧化成CO2气体和水,此种净化空气的方式具有无吸附饱和、无二次污染、低能耗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CO气体过滤组件侧视图。
[0019]图中:1

装置外壳、2

进风口、3

出风口、4

静电除尘组件、401

供电座、402

电晕线、403

金属线圈、4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装置外壳(1)的两开口分别为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靠近所述进风口(2)的一侧设置有静电除尘组件(4),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靠近所述出风口(3)的一侧设置有CO气体过滤组件(5),空气经所述进风口(2)进入至所述装置外壳(1)内,经所述静电除尘组件(4)出去颗粒灰尘后,通过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5)去除CO气体,沿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CO气体过滤组件(5)包括外部框体(501),所述外部框体(50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填装框(502),多个所述填装框(502)的内部填装有载体,所述载体内吸附有非贵金属,利用非贵重金属的活化性能将CO气体氧化成CO2气体,所述外部框体(501)上且位于多个所述填装框(502)的外侧设置有网板(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填装框(502)在所述外部框体(501)的内部形成用于填装载体的蜂窝状框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活性炭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空气净化用非贵金属催化剂CO气体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盛钰闵云杜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进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