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78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和床体,床体包括底座,底座上滑动连接有床底板,床底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导向轨道槽,核磁共振成像仪内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导向凸条,导向凸条滑动连接于导向轨道槽中;床底板上固定有弹性床垫,弹性床垫中设有n个调节腔,每个调节腔内设有一个气囊,每个气囊均连接有一气泵,弹性床垫的上表面设有n个分别位于各个调节腔正上方的调节标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能够对特定位置进行调节,使人体对应位置的器官达到特定的状态,能够满足对应的检测需求;检测过程中对应气囊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调节精度高,调节操作方便。调节操作方便。调节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又称核磁共振成像仪,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检测体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的仪器,能够用于血管造影等医疗检测。
[0003]医疗用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成型仪和可平移活动的床体,检测时,患者需要躺卧于床体上并送入核磁共振成像仪中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现有技术中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只能够对平躺的人体进行检测,检测时如果需要人体在特定姿势下进行检测,只能够在人体的特定位置垫放枕头来维持姿势,但这种方法的操作繁琐复杂,且受枕头尺寸的限制,可调节精度低,且检测过程中容易因枕头的偏移而导致人体姿势不符合要求,检测的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能够对躺卧于其上的人体特定位置进行可靠的调节,调节精度高,调节操作方便。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和床体,床体包括底座,底座上滑动连接有床底板,床底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导向轨道槽,核磁共振成像仪内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导向凸条,导向凸条滑动连接于导向轨道槽中;床底板上固定有弹性床垫,弹性床垫中设有n个调节腔,n为大于1整数,每个调节腔内设有一个气囊,每个气囊均连接有一气泵,弹性床垫的上表面设有n个分别位于各个调节腔正上方的调节标识。
[0006]进一步的,底座上固定有滑块,床底板下设有滑槽,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0007]进一步的,弹性床垫为橡胶床垫。
[0008]进一步的,气囊与调节腔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粘胶层。
[0009]进一步的,底座远离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一端连接有调节螺丝,调节螺丝螺纹连接有平移板,平移板的顶部固定有位于弹性床垫上方的定位板,底座远离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一端连接有两个限位轨道板,两个限位轨道板分别位于平移板的相对两侧。
[0010]进一步的,定位板靠近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一面覆盖有弹性层。
[0011]进一步的,调节螺丝外套设有弹簧。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在可活动的弹性床垫中的各个位置有气囊,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能够对躺卧于
其上的人体特定位置进行可靠的调节,使人体对应位置的器官达到特定的状态,能够满足对应的检测需求,检测的可操作性强;调节的气囊限位于对应的调节腔中,检测过程中对应气囊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调节效果可靠,调节高度能够根据气囊的充气量来调节,调节精度高,调节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核磁共振成像仪10、导向凸条11、床体20、底座21、滑块211、床底板22、导向轨道槽221、滑槽222、弹性床垫23、调节腔231、气囊232、粘胶层2321、气泵233、调节标识234、调节螺丝30、平移板31、定位板32、限位轨道板33、弹性层321、弹簧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参考图1至图3。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10和床体20,核磁共振成像又称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A是指磁共振的血管造影,MRI是指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拉莫尔频率的高频信号来激励放置在静磁场中的被检测题的原子核自旋,从而取得伴随该激励而产生的信号经图像,最后重建MRI图像或MRA图像的摄像方法,床体20包括连接于核磁共振成像仪10入口处的底座21,底座21上滑动连接有床底板22,床底板2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导向轨道槽221,核磁共振成像仪10内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导向凸条11,两个导向凸条1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轨道槽221中,核磁共振成像仪10的内部设置为凸出的导向凸条11能够有效避免其内部检测机构的布局受影响,通过导向凸条11配合导向轨道槽221能够有效提高床底板22平移进入核磁共振成像仪10动作的稳定性;床底板22上固定有弹性床垫23,弹性床垫23中设有n个调节腔231,各个调节腔231设置于弹性床垫23中对应躺卧人体头部、颈部、背部、腰部等各个器官的位置,n为大于1整数,每个调节腔231内设有一个气囊232,每个气囊232均通过软管连接有一固定于底座21的气泵233,通过气泵233对气囊232进行充放气调节而非直接对调节腔231进行充放气调节,双重保护壁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防漏气效果,此外,气囊232所形成的空间跟紧凑,因而气囊232充气能够形成更佳的顶起效果,而直接对调节腔231充气所获的调节效果相对扁平,优选地,气泵233为微型电动气泵,弹性床垫23的上表面设有n个分别位于各个调节腔231正上方的调节标识234,通过调节标识234能够更明确各个气囊232对应的调节位置,调节更方便,优选地,调节标识234为印刷的字符或图案等。
[0020]核磁共振成像仪10是利用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的检测仪器,它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测中。人员躺卧于核磁共振成像仪
10中能够获得对应人体位置的各体层图像,本专利技术设置弹性床底板22并在其内形成有位于特殊位置的调节腔231,通过气泵233对气囊232进行充放气可以对弹性床底板22的对应位置实现高度调节,能够对人体躺卧时对应的位置实现顶起,从而令该躺卧姿势下对应位置的人体器官所处状态达到检测需求,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可操控性,能够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使用范围更广、可检测性更高。
[002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1上固定有滑块211,床底板22下设有滑槽222,滑槽222的设置能够避免床底板22形成凸出的结构而阻碍进入核磁共振成像仪10的动作,滑块211滑动连接于滑槽222中,通过滑块211配合滑槽222形成的导向以及限位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床底板22与底座21之间位置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避免床底板22与底座21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移甚至脱离,优选地,滑槽222为燕尾槽或T型槽,滑块211是形状与滑槽222匹配的块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床底板22与底座21之间位置的可靠性。
[002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床垫23为橡胶床垫或硅胶床垫,橡胶床垫和硅胶床垫都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
[0023]在本实施例中,气囊232与调节腔231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包括核磁共振成像仪(10)和床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0)包括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滑动连接有床底板(22),所述床底板(2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导向轨道槽(221),所述核磁共振成像仪(10)内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导向凸条(11),所述导向凸条(11)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轨道槽(221)中;所述床底板(22)上固定有弹性床垫(23),所述弹性床垫(23)中设有n个调节腔(231),n为大于1整数,每个所述调节腔(231)内设有一个气囊(232),每个所述气囊(232)均连接有一气泵(233),所述弹性床垫(23)的上表面设有n个分别位于各个所述调节腔(231)正上方的调节标识(2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上固定有滑块(211),所述床底板(22)下设有滑槽(222),所述滑块(21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2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调节机构的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征莫绪凯张冬张红乔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