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26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其包括;服务器装置、身份识别装置、显微载物装置、焦距调节装置、图像拍摄装置等,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获取当前患者的ID编码,通过服务器装置获取该ID编码对应当前患者基本信息,操作人员将携带患者编码的病理图像放置在显微载物装置上调整好观察区域,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操控下:图像拍摄装置采集并获得病理切片图像的清晰度情况,根据清晰度情况调整焦距以获得最佳病理图像;图像拍摄装置对此最佳病理图像进行拍摄并将其上传到服务器装置保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病理图像的自动调焦和自动采集,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也提高了病理图像的成像质量。病理图像的成像质量。病理图像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病理诊断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理诊断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起决定性的核心作用,坚持规范化的病理诊断是大多数医疗机构的规章和共识,因此病理诊断的质量和效率对相关科室甚至对医疗机构整体的医疗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当前病理医生的培养并不容易,特别是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病理科普遍缺乏病理医生,即使在规模较大的城市,病理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采用传统病理切片观察方法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病理切片快速诊断的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病理医生将病理切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人眼观察和手动调焦方式选择病理切片合适的观察视野,在此过程中,病理医生不断调整显微镜的镜头,调节显微镜焦距,直到观察视野中的病理图像清晰为止,然后再对观察视野中的病理图像进行拍摄。整个过程病理医生的操作繁琐,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当病理切片数量大时更加不能满足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对于快速出诊断报告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对于远程病理诊断的需要。且因病理医生从切片摆放、对焦、调焦、人眼观察、摄片和写报告等均需要全程亲自操作和跟踪,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导致了病理诊断的误诊率也相对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医疗机构对于病理诊断的质量和效率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包括;
[0007]服务器装置,用于接收病人的相关信息并存储处理,所述服务器装置设置有对本技术进行远程计算、存储和处理的关键部件;
[0008]中央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服务器装置的通讯信息、与本技术的身份识别装置、显微载物装置、视野放大装置、焦距调节装置、操作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图像拍摄装置等进行通讯,执行上述各部件的对应指令、实现上述各部件的操作功能;
[0009]身份识别装置,获取病人ID编码,所述ID编码包含要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的病人身份信息。
[0010]显微载物装置,用于放置并调整病人的病理切片以使病理切片处于最佳观察区域。
[0011]焦距调节装置,用于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下对病理切片的焦距进行调节以使病理切片的观察视野达到最佳状态。本技术中,焦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驱动马达等。
[0012]图像拍摄装置,用于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下获取最佳病理图像并将其按照病人ID编码上传至服务器装置存储。
[0013]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获取当前患者的ID编码,通过服务器装置获取该ID编码对应当前患者的基本信息,从而实现病理图像与患者信息的关联;将携带患者编码的病理图像放置在显微载物装置上并调整好观察区域后,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操控下:图像拍摄装置采集拍摄病理图像,获得病理切片图像的清晰度情况,根据清晰度情况调整焦距调节装置的焦距以获得最佳病理切片图像;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到最佳病理切片图像后,将其上传到服务器装置保存。
[0014]本技术中,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操控下,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到最佳病理切片图像采用如下步骤:图像拍摄装置采集拍摄病理图像,计算病理切片图像的清晰度,根据清晰度计算结果调整焦距调节装置的焦距,按照调整的焦距判断当前观察视野是否可以获得最佳病理图像;若无法获得则图像拍摄装置继续采集病理切片,重复上述步骤;最终,直到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到清晰有效的病理图像,将其上传到服务器装置保存。
[0015]本技术的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可实现病理显微镜的自动调焦和自动摄像;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操控下,图像拍摄装置和焦距调节装置不断重复调整和观察,直到调整到最佳状态参数,此时返回拍摄最佳的病理切片图像或最清晰有效的病理切片图像,将病理切片图像自动上传到服务器装置保存,为后期进一步对病人相关病理的诊断提供高质量的病理图像。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用于接收服务器装置的通讯信息、与本技术的各部件进行通讯、执行各部件的对应指令、实现各部件操作功能的中央控制装置。本技术中,中央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中央控制部件、内存部件、存取部件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以焦距调节装置为例,在本技术中,焦距调节装置默认接收从中央控制装置传递过来的指令调节焦距,确保观察视野达到最清晰状态。当启动服务器装置时,焦距调节装置接收从服务器装置发出的指令到中央控制装置,中央控制装置执行指令进行焦距调节装置的焦距调节。
[0017]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对本技术进行操作的操作控制装置,所述操作控制装置支持全自动模式、半自动模式和全手工操作三种模式,采用全自动模式时,服务器装置发出指令到中央控制装置,中央控制装置(108)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操作控制装置的操作。
[0018]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对病理切片进行倍数放大的视野放大装置,所述视野放大装置包括倍率固定的目镜和包含多个不同规格放大倍率且倍率可调的物镜;在操作控制装置选择全自动模式时,所述视野放大装置在中央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下自动选择物镜的放大倍率以将病理切片放大利于焦距调节装置的焦距调节;在操作控制装置选择半自动模式或全手工操作的模式时,需要操作人员协助筛选或确定物镜的放大倍率。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对病理切片和其他信息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图像显示部件,液晶显示装置获取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将病理切片图像显示在便于直接观察的液晶显示装置上。
[0020]本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显示除病理切片外的其他信息,当操作控制装置选择半自动模式或全手工操作的模式时,常常需要手动输入文字信息或进行信息选择,液晶显示装置可将关于操作的文字描述等操作信息显示在便于直接观察的液晶显示装置上。
[0021]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实现中央控制装置和服务器装置之间通讯传输的远程联网装置,所述远程联网装置支持有线和无线形式的联网接入,无线接入形式包括WIFI和蜂窝通讯。
[0022]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控制装置包括操作面板和操作按钮,所述包括操作面板和操作按钮仅在半自动模式和全手工操作模式时使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对病理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镜头和将拍摄的病理图像进行暂存的本地存储。本技术中,当图像拍摄装置拍摄完成后先将图像暂存也方便进行图像挑选,只有最终拍摄到最清晰或最佳的病理切片图像时才将其上传到服务器装置。
[0024]进一步地,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支持条形码二维码和NFC识别的扫描部件,身份识别装置通过扫描部件获取当前病理切片所属病人信息,实现病理切片与病人信息的自动关联。本技术也支持在不使用身份识别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输入病历号实现病理切片与病人信息的关联。
[0025]进一步地,所述显微载物装置包括基座、用于放置病理切片的载物平台和可对载物平台进行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装置(110),用于接收病人的相关信息并存储处理,所述服务器装置(110)设置有进行远程计算、存储和处理的部件;中央控制装置(108),用于接收服务器装置(110)的通讯信息、与身份识别装置(101)、显微载物装置(102)、焦距调节装置(103)、图像拍摄装置(104)进行通讯,执行各部件的对应指令、实现各部件的操作功能;身份识别装置(101),获取病人ID编码,所述ID编码包含要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的病人身份信息;显微载物装置(102),用于放置并调整病人的病理切片以使其处于最佳观察区域;焦距调节装置(103),用于在中央控制装置(108)的控制指令下对病理切片的焦距进行调节以使其观察视野达到最佳状态;图像拍摄装置(104),用于在中央控制装置(108)的控制指令下获取最佳病理图像并将其按照病人ID编码上传至服务器装置(110)存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101)获取当前患者的ID编码,通过服务器装置(110)获取该ID编码对应当前患者基本信息,操作人员将携带患者编码的病理图像放置在显微载物装置(102)上调整好观察区域后,在中央控制装置(108)的操控下:图像拍摄装置(104)采集并获得病理切片图像的清晰度情况,根据清晰度情况调整焦距调节装置(103)的焦距以获得最佳病理图像;图像拍摄装置(104)对此最佳病理图像进行拍摄并将其上传到服务器装置(110)保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焦病理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控制装置(105),所述操作控制装置(105)支持全自动模式、半自动模式和全手工操作三种模式,采用全自动模式时,服务器装置(110)发出指令到中央控制装置(108),中央控制装置(108)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操作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玉强屈依波黄恬莉刘娜娜刘建林周庆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义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医共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