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14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包括椅子本体、辅助组件、调节组件和附加组件,所述椅子本体包括支撑腿、底座、靠背、扶手一和扶手二,所述底座设于支撑腿上方,所述靠背铰接设于底座一侧上方,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对称设于底座两端,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设于底座上方,所述扶手一内设有拉伸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办公椅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通过压力感知技术和智能体态改变靠背支架的夹角,适于多种人体坐姿,脚踢实现对人体腿部的支撑,有效缓解人体下肢疲劳,副架扩大靠背的面积,有效提升使用者腰部等上身部位的舒适度的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


[0001]本技术属于办公椅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

技术介绍

[0002]办公椅是公共办公场所中常见的办公设施,由于办公人员需要长时间端坐在办公椅上而得不到适度的活动,容易诱发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各种疾病,因此,设置有按摩器的办公椅越来越普及。而且人们工作节奏很快,长时间工作会产生疲劳,需要休息,有的公司员工疲劳或午休时,会直接坐在办公椅上休息或趴在办公桌上休息。然而,现有的办公椅并不适配午休,坐在办公椅上休息对颈椎脊椎都有损耗,所以急需一种新型智能办公椅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压力感知技术和智能体态改变靠背支架的夹角,适于多种人体坐姿,脚踢实现对人体腿部的支撑,有效缓解人体下肢疲劳,副架扩大靠背的面积,有效提升使用者腰部等上身部位的舒适度的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包括椅子本体、辅助组件、调节组件和附加组件,所述椅子本体包括支撑腿、底座、靠背、扶手一和扶手二,所述底座设于支撑腿上方,所述靠背铰接设于底座一侧上方,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对称设于底座两端,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设于底座上方,所述扶手一内设有拉伸槽,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椅子本体内,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副架和脚踏板,所述副架设于靠背远离底座的一侧,所述副架对称设于靠背两端,所述脚踏板设于底座远离靠背的一端,所述脚踏板设于底座下方,所述脚踏板呈一侧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脚踏板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副架扩大靠背的面积,有效提升使用者腰部等上身部位的舒适度,脚踢板实现对人体腿部的支撑,有效缓解人体下肢疲劳,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副架电机、副架转轴、靠背转轴和脚踏转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底座和靠背内,所述位置传感器设于脚踏板内侧壁,所述副架电机设于靠背一侧,所述副架转轴设于副架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副架转轴连接靠背和副架,所述靠背转轴设于底座靠近靠背的一端,所述靠背转轴连接靠背和底座,所述脚踏转轴设于底座靠近脚踏板的一端,压力传感检测用户姿态,副架电机启动带动副架转轴旋转,副架随着副架转轴调节角度,靠背转轴带动靠背移动,调节靠背与底座之间的角度,脚踏转轴带动脚踏板移动,调节脚踏板与底座之间的角度,所述附加组件设于扶手一和扶手二内,所述附加组件包括滚珠、铰接件、桌板、照明灯液压杆、照明灯板和照明转轴,所述滚珠滑动设于拉伸槽内,所述铰接件设于滚珠上方,所述桌板设于铰接件一侧,所述照明灯液压杆设于扶手二内,所述照明灯板设于照明灯液压杆上方,所述照明转轴设于照明灯板,所述照明转轴连接照明灯液压杆和照明灯板,将
桌板拉出扶手一内,滚珠被拉到拉伸槽顶部,通过铰接件调整桌板角度,使得桌板与扶手一垂直,照明灯液压杆伸长将照明灯板推出扶手二内,通过照明转轴调整照明灯板的角度,方便照明。
[0005]进一步地,所述靠背侧壁设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于靠背靠近底座的一侧,按摩组件便于按摩用户背部,放松用户背板肌肉。
[0006]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组件包括颈椎按摩模块、脊椎按摩模块、肩胛按摩模块和腰部按摩模块,所述颈椎按摩模块呈卧倒圆柱形设置,所述脊椎按摩模块设于按摩组件中心处,所述肩胛按摩模块设于按摩组件上端,所述肩胛按摩模块设于按摩组件下端,颈椎按摩模块便于按摩头部及颈椎,脊椎按摩模块便于按摩人体脊椎,肩胛按摩模块便于按摩斜方肌、三角肌、肩胛骨等位置,腰部按摩模块便于按摩肾脏及胸腰筋膜等部位。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方设有柔性坐垫,柔性坐垫便于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感。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内设有电子液压杆,电子液压杆便于调节支撑腿的高度,使椅子本体更适合用户的实验。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有多组,万向轮便于移动椅子本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扶手二侧壁设有触控屏,所述扶手二内设有控制器。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副架扩大靠背的面积,有效提升使用者腰部等上身部位的舒适度,脚踢板实现对人体腿部的支撑,有效缓解人体下肢疲劳,压力传感检测用户姿态,副架电机启动带动副架转轴旋转,副架随着副架转轴调节角度,靠背转轴带动靠背移动,调节靠背与底座之间的角度,脚踏转轴带动脚踏板移动,调节脚踏板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将桌板拉出扶手一内,滚珠被拉到拉伸槽顶部,通过铰接件调整桌板角度,使得桌板与扶手一垂直,照明灯液压杆伸长将照明灯板推出扶手二内,通过照明转轴调整照明灯板的角度,方便照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靠背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扶手一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扶手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扶手二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按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椅子本体,2、辅助组件,3、调节组件,4、附加组件,5、支撑腿,6、底座,7、靠
背,8、扶手一,9、扶手二,10、拉伸槽,11、副架,12、脚踏板,13、压力传感器,14、位置传感器,15、副架电机,16、副架转轴, 17、靠背转轴,18、脚踏转轴,19、滚珠,20、铰接件,21、桌板,22、照明灯液压杆,23、照明灯板,24、照明转轴,25、按摩组件,26、颈椎按摩模块, 27、脊椎按摩模块,28、肩胛按摩模块,29、腰部按摩模块,30、柔性坐垫, 31、电子液压杆,32、万向轮,33、触控屏,3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包括椅子本体1、辅助组件2、调节组件3和附加组件4,所述椅子本体1包括支撑腿5、底座6、靠背7、扶手一8和扶手二9,所述底座6设于支撑腿5上方,所述靠背7铰接设于底座6一侧上方,所述扶手一8和扶手二9 对称设于底座6两端,所述扶手一8和扶手二9设于底座6上方,所述扶手一8 内设有拉伸槽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体态识别技术和压力感知技术的可变智能办公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椅子本体、辅助组件、调节组件和附加组件,所述椅子本体包括支撑腿、底座、靠背、扶手一和扶手二,所述底座设于支撑腿上方,所述靠背铰接设于底座一侧上方,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对称设于底座两端,所述扶手一和扶手二设于底座上方,所述扶手一内设有拉伸槽,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椅子本体内,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副架和脚踏板,所述副架设于靠背远离底座的一侧,所述副架对称设于靠背两端,所述脚踏板设于底座远离靠背的一端,所述脚踏板设于底座下方,所述脚踏板呈一侧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脚踏板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副架电机、副架转轴、靠背转轴和脚踏转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底座和靠背内,所述位置传感器设于脚踏板内侧壁,所述副架电机设于靠背一侧,所述副架转轴设于副架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副架转轴连接靠背和副架,所述靠背转轴设于底座靠近靠背的一端,所述靠背转轴连接靠背和底座,所述脚踏转轴设于底座靠近脚踏板的一端,所述附加组件设于扶手一和扶手二内,所述附加组件包括滚珠、铰接件、桌板、照明灯液压杆、照明灯板和照明转轴,所述滚珠滑动设于拉伸槽内,所述铰接件设于滚珠上方,所述桌板设于铰接件一侧,所述照明灯液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可梁宇轩韩娜许璐卓黄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