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保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599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保种方法,不用分离多子小瓜虫的滋养体,直接将感染多子小瓜虫的病鱼与健康鱼进行同居感染;采用曝气增氧和过滤的方法优化了多子小瓜虫的培养条件,一般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保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原代细胞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感染草鱼的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白点病”常导致各种淡水鱼类(草鱼、金鱼、黄颡鱼、翘嘴红鲌等)造成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水产养殖,其也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纤毛虫。治疗小瓜虫病最有效的药物有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制剂,而其潜在毒性以及高残留作用使效果不佳,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已被禁止使用。而针对多子小瓜虫筛选高效且安全的治疗药物,或是开展虫体疫苗制备,都需要实验室大量培育多子小瓜虫个体。
[0003]多子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三阶段:滋养体、包囊以及掠食体。滋养体是多子小瓜虫的寄生阶段,借助吞食宿主细胞来促进自身生长发育,成熟后脱离鱼体,漂浮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沉降至水底,形成包囊。包囊是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阶段,一段时间的分裂后,包囊分泌出成百上千的掠食体。掠食体寻找新宿主并进入上皮组织内发育成为滋养体。目前实验室多子小瓜虫人工培育条件苛刻,培育水温要求在18

25℃范围,而且必须依靠鱼类宿主进行活体传代。现有的传代保种培养是从患病鱼体表分离滋养体,孵化为掠食体后感染宿主鱼,再将宿主鱼体表的滋养体进行分离孵化,感染新的一批宿主鱼,如此反复,工作繁琐且成本较高。由于从自然界获取原代多子小瓜虫季节性很强,主要是每年的4

6月,9

11月份。其他月份获取困难,而实验室的实验工作基本也是阶段性,短期结束后不能进行多子小瓜虫活体保存。因此开展多子小瓜虫的实验室传代保种培养,方便各实验室开展多子小瓜虫的相关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可以稳定培养采集到多子小瓜虫,便于延长虫株的保存时间,且成本低廉。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保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设置养殖系统(养殖容器):
[0007]养殖系统包括一个直径0.7
±
0.1m,高1
±
0.1m圆形的养殖桶,桶内蓄水高度0.5
±
0.1m,所述养殖桶配设增氧器、控温器及循环过滤装置,循环过滤装置内设有过滤棉和陶粒,养殖桶底部的水经过循环过滤装置后返回至养殖桶内;
[0008]说明:增氧可依靠气泵+增氧气石等实现;控温器可选用控温加热棒,此均为常规的增氧和水温控制方式;
[0009]2)、将感染有多子小瓜虫的淡水鱼病鱼1~2尾或1~5尾淡水鱼病鱼的鱼鳃置于养殖桶内(鱼鳃被浸没于水中),同时放入健康淡水鱼3~8尾进行感染;
[0010]淡水鱼病鱼的尾重≤1000克,一般为500~1000克;
[0011]健康淡水鱼的尾重≤500克,一般为50~500克;
[0012]3)、保持养殖桶内的水温为20~26℃的恒温,养殖桶内水氧气的含量为≥5.0mg/L;
[0013]每天,先同步进行以下两项工作:
[0014]3.1)、将3个直径6cm的培养皿放入养殖桶内(位于养殖桶的底部),10~12小时后拿出检查包囊数;
[0015]3.2)、更换循环过滤装置内的过滤棉,用清水将从循环过滤装置上取下的过滤棉进行冲洗(即,用清水将附着在滤棉上的多子小瓜虫的包囊及污物洗脱下来,水的用量一般为过滤棉体积的2~5倍),所得的洗涤液于容器中静置后,分别形成上清和沉淀;静置时间同步骤3.1)设定的时间;
[0016]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
[0017]当培养皿内的包囊平均数≥20个包囊/皿时,将上清(上清中含有孵化出的掠食体)倒回养殖桶内(即,过滤棉清洗下来的包囊不再回收,以控制多子小瓜虫的数量,从而实现淡水鱼能带虫生存);
[0018]当培养皿内的包囊平均数<20个包囊/皿时,将上清连同沉淀一起倒回养殖桶内;
[0019]说明:水温的变化幅度为
±
1℃;
[0020]4)、投喂饲料(每1~2天投喂一次饲料);
[0021]每天检测一次养殖桶内的水质,当养殖桶内的水氨氮>0.3mg/L或亚硝酸盐>0.05mg/L时,需更换桶养殖桶中10~20%体积量的水;
[0022]说明:养殖桶内起始放入的水和每次更换时的用水为常规的淡水鱼养殖用水,更换新水时,是先将养殖桶内底部水排出,再将曝气调温(水中氧气的含量>5.0mg/L,水温为20~26℃)后的新水直接加入养殖桶内;
[0023]按照本专利技术设定的方式,一般7

10天才需要进行一次上述的部分更换新水;
[0024]及时清理死亡的草鱼,原健康小草鱼死亡后,从养殖桶内取出,且补充相应数量的健康小草鱼(即,补充健康草鱼重新感染,健康小草鱼规格基本同被替代的死亡小草鱼的规格),使得小草鱼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0025]当步骤2)中使用的是淡水鱼病鱼时,病鱼死亡后从养殖桶内取出;
[0026]当步骤2)中使用的是淡水鱼病鱼的鱼鳃时,从放入养殖桶内起的1~2天后从养殖桶内取出;
[0027]重复上述步骤3),进行多子小瓜虫传代保种培养。
[0028]本专利技术中,鱼体等脱落的包囊孵化产生掠食体,掠食体感染鱼体成熟后形成包囊脱落,依次类推,进行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的改进:
[0030]所述循环过滤装置每小时的循环水量是养殖桶内水量的(100
±
10)%。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32]循环过滤装置包括循环水泵和过滤装置;
[0033]过滤装置包括一个底部为镂空层的箱体(长40cm
×
宽20cm
×
高20cm),在镂空层的上表面铺设10
±
1cm厚、直径2~5mm的陶粒,陶粒上面铺20
±
2mm厚的过滤棉;
[0034]所述过滤装置位于养殖桶的上方;循环水泵将养殖桶底部的养殖水打入过滤装
置,经过滤棉和陶粒的过滤后回到养殖桶内。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36]养殖桶内上加盖板,所述盖板的作用是遮光及防鱼跳出。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38]饲料为蛋白含量为28%的淡水鱼饲料。
[0039]说明:本专利技术中,饲料的投喂方式和投喂量按照常规的淡水鱼的饲料的投喂方式和投喂量。例如,每1~2天投喂一次饲料,以饲料基本不被剩余为准。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将放置过夜的培养皿获得的包囊进行孵化,获得为掠食体后进行鱼体感染。
[0041]本专利技术的传代保种培养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子小瓜虫的传代保种培养保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养殖系统:养殖系统包括一个直径0.7
±
0.1m,高1
±
0.1m圆形的养殖桶,桶内蓄水高度0.5
±
0.1m,所述养殖桶配设增氧器、控温器及循环过滤装置,循环过滤装置内设有过滤棉和陶粒,养殖桶底部的水经过循环过滤装置后返回至养殖桶内;2)、将感染有多子小瓜虫的淡水鱼病鱼1~2尾或1~5尾淡水鱼病鱼的鱼鳃置于养殖桶内,同时放入健康淡水鱼3~8尾进行感染;3)、保持养殖桶内的水温为20~26℃的恒温,养殖桶内水氧气的含量为≥5.0mg/L;每天,先同步进行以下两项工作:3.1)、将3个直径6cm的培养皿放入养殖桶内,10~12小时后拿出检查包囊数;3.2)、更换循环过滤装置内的过滤棉,用清水将从循环过滤装置上取下的过滤棉进行冲洗,所得的洗涤液于容器中静置后,分别形成上清和沉淀;静置时间同步骤3.1)设定的时间;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当培养皿内的包囊平均数≥20个包囊/皿时,将上清倒回养殖桶内;当培养皿内的包囊平均数<20个包囊/皿时,将上清连同沉淀一起倒回养殖桶内;4)、投喂饲料;每天检测一次养殖桶内的水质,当养殖桶内的水氨氮>0.3mg/L或亚硝酸盐>0.05mg/L时,需更换桶养殖桶中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善坚沈铭浩刘芳玲徐良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