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89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链式输送机,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轨道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湿温度传感器,所述轨道板顶端滑动连接有饲养机构,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机构,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养殖盒运动的至饲料监测传感器的正下方的时候,饲料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养殖盒中的物料不足的时候,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运行带动转杆转动,然后带动分料板转动,分料板拨动下料箱中的物料掉落在养殖盒中,实现装置的自动添加饲料的作业,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是一种利用价值非常高的资源昆虫和环境昆虫,黑水虻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它能够把这些垃圾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而且经黑水虻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在黑水虻幼虫阶段结束后,其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丰富的氨基酸成分,经简单处理即能制成优质的蛋白饲料,供畜禽食用。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黑水虻幼虫的规模化养殖方式主要分为池养和盒养,池养的方式需要建设大面积的厂房或者简易棚,在厂房或者简易棚内的地面上砌一定数量的水泥池,池养的方式养殖黑水虻幼虫时只需在池中一次性投入足够的量的饲料,待幼虫成长至预蛹阶段,收获黑水虻幼虫,这种养殖方式较为简单,但是占地面积大,不能进行复式养殖,自动化程度低,盒养的方式是将黑水虻幼虫养殖在饲料盒内,配合饲养架可以实现多层饲养,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根据幼虫的取食情况添加饲料和去除已经吃完的残料,待幼虫成长至预蛹阶段,通常采用筛分的方法将黑水虻幼虫与残余食料进行分离,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最大的利用空间,但是工人工作量巨大,人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具有方便自动添加饲料和可以避免饲料结块且保持饲养环境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链式输送机,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轨道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湿温度传感器,所述轨道板顶端滑动连接有饲养机构,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机构,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机构,所述安装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左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安装板左端固定连接有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虫料分离机;
[0008]所述饲养机构包括底板、电辅热板、养殖盒、支撑杆、滚轮和支撑轴,所述底板内侧与所述电辅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养殖盒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前端面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顶端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底端与所述链式输送机滑动连接,所述滚轮底端与所述轨道板滑动连接;
[0009]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箱、饲料监测传感器、第一电机、转杆和分料板,所述下料箱前端面与所述饲料监测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箱前端面内侧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主轴末端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转杆外侧与所述分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箱顶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0010]所述破碎机构包括安装壳、套杆、套管、液压杆、第二电机、转辊和破碎刀,所述安装壳顶端与所述套杆固定连接,所述套杆外侧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壳顶端与所述液压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前端面内侧与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主轴末端与所述转辊固定连接,所述转辊外侧与所述破碎刀固定连接,所述套管顶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顶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优选的,所述链式输送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链式输送机呈上下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内侧,所述轨道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轨道板呈上下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内侧,所述饲养机构的组数为两组,每组所述饲养机构的数量为十二个,两组所述饲养机构呈上下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轨道板的顶端。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优选的,所述水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水管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链式输送机的上方,所述雾化喷头的组数为两组,每组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湿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湿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轨道板的顶端内侧。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优选的,所述破碎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破碎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链式输送机的正上方,所述套管和所述套杆的组数均为两组,每组所述套管和所述套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管呈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壳的顶端,所述养殖盒的运动轨迹为直线状,所述破碎刀的运动轨迹为直线状,所述养殖盒的运动轨迹与所述破碎刀的运动轨迹相交。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养殖盒运动的至饲料监测传感器的正下方的时候,饲料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养殖盒中的物料不足的时候,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运行带动转杆转动,然后带动分料板转动,分料板拨动下料箱中的物料掉落在养殖盒中,从而实现装置的自动添加饲料的作业,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0016]2、破碎刀对饲料进行破碎作业,然后安装壳将养殖盒中的饲料抚平,然后当湿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殖盒温度较低的时候,电辅热板运行对养殖盒进行加热作业,从而对饲料以及饲养环境进行加热,避免饲料结块,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方便装置保持饲料的松散性,改善并保持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装置养殖的稳定性,养殖盒相对底板转动,从而将里面的饲料和幼虫倒出,上方一组饲养机构内的饲料和幼虫通过安装架的导流板滑入带式输送机,底端一组饲养机构内的饲料和幼虫直接落在带式输送机上,然后饲料和幼虫被运送到虫料分离机中进行分离作业,用于饲料的回收作业,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饲养机构的装配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饲料监测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下料机构的装配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液压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破碎机构的装配图。
[0024]图中:1、安装板;2、链式输送机;3、轨道板;4、湿温度传感器;5、饲养机构;501、底板;502、电辅热板;503、养殖盒;504、支撑杆;505、滚轮;506、支撑轴;6、下料机构;601、下料箱;602、饲料监测传感器;603、第一电机;604、转杆;605、分料板;7、水管;8、雾化喷头;9、破碎机构;901、安装壳;902、套杆;903、套管;904、液压杆;905、第二电机;906、转辊;907、破碎刀;10、安装架;11、导流板;12、带式输送机;13、虫料分离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智能化立体养殖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内侧固定连接有链式输送机(2),所述安装板(1)内侧固定连接有轨道板(3),所述安装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湿温度传感器(4),所述轨道板(3)顶端滑动连接有饲养机构(5),所述安装板(1)内侧固定连接有下料机构(6),所述安装板(1)内侧固定连接有水管(7),所述水管(7)底端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8),所述安装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机构(9),所述安装板(1)左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左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1),所述安装板(1)左端固定连接有带式输送机(12),所述带式输送机(12)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虫料分离机(13);所述饲养机构(5)包括底板(501)、电辅热板(502)、养殖盒(503)、支撑杆(504)、滚轮(505)和支撑轴(506),所述底板(501)内侧与所述电辅热板(502)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01)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养殖盒(503)转动连接,所述底板(501)前端面与所述支撑杆(50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04)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滚轮(50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04)顶端与所述支撑轴(506)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01)底端与所述链式输送机(2)滑动连接,所述滚轮(505)底端与所述轨道板(3)滑动连接;所述下料机构(6)包括下料箱(601)、饲料监测传感器(602)、第一电机(603)、转杆(604)和分料板(605),所述下料箱(601)前端面与所述饲料监测传感器(602)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箱(601)前端面内侧与所述第一电机(6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03)主轴末端与所述转杆(604)固定连接,所述转杆(604)外侧与所述分料板(605)固定连接;所述下料箱(601)顶端与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所述破碎机构(9)包括安装壳(901)、套杆(902)、套管(903)、液压杆(904)、第二电机(905)、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克鑫南松剑于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