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596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通过确定残缺位置、备用修复样料、热熔修接、精细处理、进行测试鉴定的工艺步骤,实现对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精准修复,大幅度节省了更换或重塑线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配件维修部分,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用线缆产品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机器人电缆产品制造工序复杂,单位价格非常高;如果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不良直接报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采用阻燃聚氨酯护套的电缆,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积渣等不良问题,给生产企业造成很大浪费。
[0003]机器人电缆聚氨酯护套修复技术,在国内比较空白;因为机器人电缆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本体连接或者内部连接用,使用的环境条件比较苛刻,耐水性能,耐油性,耐弯折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修复部位发生故障等问题。所以目前国内生产机器人电缆时出现护套破洞,粘料等问题,一般采用剪断做接头的处理方式。这样就会造成长度不足,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修复方法如下:S1、确定残缺位置:通过火花耐压测试确定异常线材,对异常线材进行目视查找,确定到护套磨损破烂之处,用彩色水笔进行标示;S2、备用修复样料:选用与破损线材护套材质相同的材料粉末或颗粒作为修复备用;S3、热熔修接:用砂布对标示的磨损范围进行磨砂处理,使其表面粗糙起胶丝为佳,再用酒精擦拭进行清理,确保标志位置不存在杂质;向标示出的缺口处倾倒填补备用好的材料粉末或颗粒,直至材料的粉末或颗粒略高于线材护套的缺口处;将覆膜材料绕包于线材表面,并使用弧形电热夹装夹在覆膜材料表面保持3~5分钟,待补料与原外护套完全融合后,拿开电热夹,去掉外部包带,即可完成热熔初步连接;S4、精细处理:对修复范围,进行一次砂布磨砂,使其与原护套完全处在一个水平高度,擦拭2分钟后,先用酒精对其进行清洗,再用100度的开水浸泡1分钟,再进行二次擦拭,如此反馈2回合,即可到达完美的修复后处理。
[0005]S5、进行测试鉴定:首先对修复地方进行火花耐压测试,不被击穿,测试仪器不报警,即可初步认定为修复完成;再进行吊重测试,合格后即可鉴定修复完成,恢复正常使用。
[0006]较佳的,步骤S3中砂布为金刚石0号砂布,其磨料粒度号数为120。
[0007]较佳的,步骤S3中覆膜材料的绕包重叠率为25%以上,电热夹的加热温度为230
±
5度。
[0008]较佳的,修复样料为聚氨酯材料。
[0009]较佳的,步骤S5中火花耐压测试压力值应至少为6.5
±
0.4KV。
[0010]较佳的,步骤S5中吊重测试所承受重量为20kg,且10分钟修复位置无开裂、发白、变型等异常时即为合格。
[0011]较佳的,步骤S3中覆膜材料为玻纤布。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聚氨酯材料的热塑性原理,聚氨酯材料在加热时变软、流动,冷却后会变硬成型的这种可逆的过程,使破损的护套材料可以直接修补成型,实现对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精准修复,大幅度节省了更换或重塑线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且利用玻纤布的耐热性能,在使用电热夹对护套进行修复时,起到隔热和缓冲作用,避免电热夹与材料直接接触烫伤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6]当机器人线缆疑似出现破损式,首先需要确定残缺位置:通过火花耐压测试确定异常线材的位置,对异常线材进行目视查找,确定到护套磨损破烂之处,用彩色水笔进行标示;备用修复样料:选用与破损线材护套材质相同的材料粉末或颗粒作为修复备用,此处护套为聚氨酯,因此粉末或颗粒也选用聚氨酯颗粒,保证后续与原材料更好地融合,且可以选用前期线缆加工时所遗留的边角料,节省了原料的获取;热熔修接:用磨料粒度号数为120的金刚石0号砂布对标示的磨损范围进行磨砂处理,使其表面粗糙起胶丝为佳,再用酒精擦拭进行清理,确保标志位置不存在杂质;向标示出的缺口处倾倒填补备用好的材料粉末或颗粒,直至材料的粉末或颗粒略高于线材护套的缺口处;将玻纤布绕包于线材表面,绕包重叠率为25%以上,确保包覆严密性,并使用弧形电热夹装夹在玻纤布表面加热至235℃保持3~5分钟,待补料与原外护套完全融合后,拿开电热夹,去掉外部包带,即可完成热熔初步连接;其中,由于玻纤布中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的熔点约1200度,因此电热夹的加热温度对玻纤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却能将热量完整传递至聚氨酯材料,在修复完成后还可回收进行二次使用。
[0017]精细处理:对修复范围,进行一次砂布磨砂,使其与原护套完全处在一个水平高度,擦拭2分钟后,先用酒精对其进行清洗,再用100度的开水浸泡1分钟,再进行二次擦拭,如此反馈2回合,即可到达完美的修复后处理。
[0018]进行测试鉴定:首先对修复地方进行火花耐压测试,压力值应至少为6.5
±
0.4KV,若不被击穿,测试仪器不报警,即可初步认定为修复完成;再进行吊重测试,所承受重量为20kg,且10分钟修复位置无开裂、发白、变型等异常时即为合格,合格后即可鉴定修复完成,恢复正常使用。
[0019]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电缆用聚氨酯护套材料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方法如下:S1、确定残缺位置:通过火花耐压测试确定异常线材,对异常线材进行目视查找,确定到护套磨损破烂之处,用彩色水笔进行标示;S2、备用修复样料:选用与破损线材护套材质相同的材料粉末或颗粒作为修复备用;S3、热熔修接:用砂布对标示的磨损范围进行磨砂处理,使其表面粗糙起胶丝为佳,再用酒精擦拭进行清理,确保标志位置不存在杂质;向标示出的缺口处倾倒填补备用好的材料粉末或颗粒,直至材料的粉末或颗粒略高于线材护套的缺口处;将覆膜材料绕包于线材表面,并使用弧形电热夹装夹在覆膜材料表面保持3~5分钟,待补料与原外护套完全融合后,拿开电热夹,去掉外部包带,即可完成热熔初步连接;S4、精细处理:对修复范围,进行一次砂布磨砂,使其与原护套完全处在一个水平高度,擦拭2分钟后,先用酒精对其进行清洗,再用100度的开水浸泡1分钟,再进行二次擦拭,如此反馈2回合,即可到达完美的修复后处理;S5、进行测试鉴定:首先对修复地方进行火花耐压测试,不被击穿,测试仪器不报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锋王江坤李贞锋张新
申请(专利权)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