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系统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561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系统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具有在装配就绪的状态下与车辆固定的引导轨道组件,并且具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用于使得可运动的车顶部件在关闭位置、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受控地移位,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具有能够在引导轨道组件中移动的驱动滑座,所述驱动滑座为了使得可运动的车顶部件移位而作用在能够与可运动的车顶部件连接的承载条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驱动滑座具有两个沿横向方向间隔开地相对而置的侧向部件,所述侧向部件的彼此背离的外侧分别与引导轨道组件配合作用并且在它们的彼此面对的内侧之间布置有承载条的前部区域并且在所述侧向部件之一的至少一个侧向向内敞开的控制轮廓上可强制运动地得到引导,并且所述驱动滑座作为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系统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系统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具有在已装配就绪的状态下与车辆固定的引导轨道组件,并且具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被设置用于使得可运动的车顶部件在关闭位置、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受控地移位,其中,控制机构具有能够在引导轨道组件中移动的驱动滑座,该驱动滑座为了移位可运动的车顶部件而作用在能够与该可运动的车顶部件连接的承载条上。

技术介绍

[0002]这种驱动系统由DE 10 2015 201 587 A1 已知。已知的驱动系统是车顶系统的一部分,该车顶系统作为预制的结构单元装入到乘用车的切开的车顶区域中。驱动系统具有在装配就绪的状态中与车辆固定的引导轨道组件。此外,设置有控制机构,借助该控制机构,车顶系统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能够在关闭位置、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受控地移位。为此目的,控制机构具有可在引导轨道组件中移动的驱动滑座。驱动滑座作用在如下承载条上,该承载条能够与可运动的车顶部件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系统(1)的可运动的车顶部件(2)的驱动系统(5),具有在装配就绪的状态下与车辆固定的引导轨道组件(7),并且具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用于使得可运动的车顶部件(2)在关闭位置、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受控地移位,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具有能够在引导轨道组件(7)中移动的驱动滑座(9),所述驱动滑座为了使得可运动的车顶部件(2)移位而作用在能够与可运动的车顶部件(2)连接的承载条(8)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滑座(9)具有两个沿横向方向(Y)间隔开地相对而置的侧向部件(A、B),所述侧向部件的彼此背离的外侧分别与引导轨道组件(7)配合作用并且在它们的彼此面对的内侧之间布置有承载条(8)的前部区域(11)并且在所述侧向部件(A、B)之一的至少一个侧向向内敞开的控制轮廓(S)上可强制运动地得到引导,并且所述驱动滑座(9)作为金属

塑料

复合构件(V)制成,其中,所述侧向部件(A、B)分别至少通过塑料组件(K1、K2)形成,所述塑料组件注塑到至少一个沿着横向方向(Y)在所述侧向部件(A、B)之间延伸的并且由金属制成的横向接片(Q)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部件(A、B)分别设计成沿纵向方向(X)和竖直方向(Z)延伸的侧壁(C、D)的形式,所述侧壁的高度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所述承载条的前部区域(11)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部件(A、B)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相应的塑料组件(K1、K2)注塑包封的金属板嵌件(12、23),其中,所述横向接片(Q)构造在所述金属板嵌件(12、23)上。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系统(5),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向部件(A)通过第一塑料组件(K1)和第一金属板嵌件(12)形成,在形成侧向向内敞开的控制轮廓(S)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塑料组件(K1)以侧向向内伸出的轮廓壁部(S1至S4)注塑到所述第一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