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53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邻近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定义有使信号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移动的贯通孔;电子模块,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下侧,与所述贯通孔重叠并发送或接收所述信号;以及天线模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并定义有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开口部,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插入到所述贯通孔。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天线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天线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天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布置效率得到提高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电子模块。例如,电子装置可以是便携式终端或可穿戴装置,电子模块可以包括天线模块、相机模块或电池模块。随着便携式终端的薄型化及可穿戴装置的小型化,用于贴装电子模块的空间逐渐减小。并且,随着电子装置的功能逐渐强大并且发展为高规格,电子装置中所包括的电子模块的数量正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灵活利用显示区域内的盲区(dead space)来有效地布置天线。
[0004]在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邻近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定义有使信号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移动的贯通孔;电子模块,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下侧,与所述贯通孔重叠并发送或接收所述信号;以及天线模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并定义有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开口部,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插入到所述贯通孔。
[0005]在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定义有与所述开口部重叠的圆筒孔。
[0006]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贯通孔的侧壁延伸的长度可以相当于所述显示模块的厚度。
[0007]所述天线模块可以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射频元件以及布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传输线。
[0008]所述射频元件可以包括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布置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的两端与所述传输线连接。
[0009]所述天线模块可以包括包围所述开口部而布置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布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
[0010]还可以包括:窗口,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并且定义有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透射区域以及与所述非显示区域对应的边框区域。
[0011]所述窗口可以包括:阻光图案,布置于与所述显示模块相面对的所述窗口的后表面上,并且定义有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信号透射区域。
[0012]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阻光图案重叠。
[0013]所述第一部分可以在所述显示模块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显示模块隔开。
[0014]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平面上与所述阻光图案的一部分区域重叠。
[0015]在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窗口;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邻近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定义有使信号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移动的多个贯通孔;多个电子模块,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下侧,与所述多个贯通孔重叠并发送或接收所述信号;以及天线模块,包括射频元件及传输线,所述射频元件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窗口之间,并且邻近于与所述多个贯通孔分别对应地被定义的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而
布置,所述传输线从所述射频元件延伸并插入到所述多个贯通孔。
[0016]所述窗口可以包括:阻光图案,定义分别与所述多个贯通孔重叠的多个信号透射区域,所述射频元件与所述阻光图案重叠。
[0017]所述射频元件可以包括包围所述多个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布置的环形天线。
[0018]所述射频元件可以包括第一射频元件及第二射频元件,所述传输线包括从所述第一射频元件延伸的第一传输线以及从所述第二射频元件延伸的第二传输线。
[0019]所述第一射频元件和所述第二射频元件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频带。
[0020]还可以包括:天线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连接。
[0021]所述显示模块可以包括与所述窗口相面对的上表面以及与所述上表面对向的下表面,所述天线驱动模块布置于所述下表面上的所述多个贯通孔之间。
[0022]所述多个开口部可以包括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所述射频元件包括包围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而布置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开口部延伸,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开口部延伸。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以灵活利用显示面板的相机贯通孔周围的盲区来布置天线。因此,可以在空间及功能方面提高天线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a及图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0027]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0028]图5a及图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0030]图7a及图7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图。
[0031]图8a及图8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9a及图9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另一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0033]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0035]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模块的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EA:电子装置
ꢀꢀꢀꢀꢀꢀꢀꢀꢀꢀꢀꢀꢀꢀꢀꢀ
100:窗口
[0038]200:显示模块
ꢀꢀꢀꢀꢀꢀꢀꢀꢀꢀꢀꢀꢀꢀꢀ
20:天线模块
[0039]22:第一部分
ꢀꢀꢀꢀꢀꢀꢀꢀꢀꢀꢀꢀꢀꢀꢀꢀ
24:第二部分
[0040]HA:贯通孔
ꢀꢀꢀꢀꢀꢀꢀꢀꢀꢀꢀꢀꢀꢀꢀꢀꢀꢀ
HH: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到某一构成要素(或者区域、层、部分等)在另一构成要素“之上”、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或者“结合”时,其表示可以直接布置在另一构成要素上或者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结合,或者在它们之间也可以布置有第三构成要素。
[0042]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且,在附图中,构成要素的厚度、比率以及尺寸为了针对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有效的说明而被夸大。“和/或”包括相关的构成要素可以定义的一个以上的全部的组合。
[0043]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应被所述术语限定。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进行区分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相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只要在语境中没有明确表示不同含义,单数的表述便包括复数的表述。
[0044]并且,“下方”、“下侧”、“上方”、“上侧”等术语用于说明附图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所述术语为相对概念,以附图中表示的方向为基准而被说明。
[0045]“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应当被理解为:用于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者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邻近于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定义有使信号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移动的贯通孔;电子模块,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下侧,与所述贯通孔重叠并发送或接收所述信号;以及天线模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并定义有与所述贯通孔对应的开口部,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插入到所述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定义有与所述开口部重叠的圆筒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贯通孔的侧壁延伸的长度相当于所述显示模块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模块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射频元件以及布置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传输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射频元件包括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布置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的两端与所述传输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模块包括包围所述开口部而布置的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布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还包括:窗口,布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并且定义有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透射区域以及与所述非显示区域对应的边框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窗口包括:阻光图案,布置于与所述显示模块相面对的所述窗口的一面上,并且定义有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信号透射区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阻光图案重叠。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显示模块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显示模块隔开。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在平面上与所述阻光图案的一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镕汉孙荣烂金贤贞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