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物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36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显微物镜,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目侧的第三透镜组,且第一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精良,焦距数值范围内的显微物镜光学系统具有较大的正屈光力,使该物镜光学系统具备较大的放大倍率、长工作距离下拥有大数值孔径,同时,也使得物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像差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分辨率性能、减少镜片数目、降低加工难度。加工难度。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微物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具体是一种显微物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精度越来越高,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探测精度从而达到观测要求,一般而言,由于用于工业探测需要长的工作距离,要使显微镜上观察到跟多细节,需要大放大倍率、大数值孔径,对于这样的物镜光学系统,轴上像差和倍率色差的补正是很难的,由于像差的影响会导致光学的分辨率性能下降。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一种显微物镜(CN101999090A)”,该专利具有大放大倍率、长的工作距离的物镜的优点,但是小数值孔径、低分辨率性能、镜片数目多且加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微物镜,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目侧的第三透镜组,且第一透镜组与第三透镜组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组;
[0005]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A中,所述第二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B中;
[0006]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以及第十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C中,所述第四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五透镜朝向物侧的面胶合,且第四透镜朝向物侧的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D中,所述第五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六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所述第七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八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七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E中,所述第九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九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F中;
[0007]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以及第十四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二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十一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G中,所述第十三透镜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四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十三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H中;
[0008]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镜座A的一侧与透镜座B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A与透镜座B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B的另一侧与透镜座C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B与透镜座C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C的另一侧与透镜座D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C与透镜座D的间距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D的另一侧与透镜座E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D与透镜座E之间的距离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E的另一
侧与透镜座F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E与透镜座F之间的距离为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F的另一侧与透镜座G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F与透镜座G之间的距离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G的另一侧与透镜座H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G与透镜座H之间的距离为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
[0009]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所述第八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所述第九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十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十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十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十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十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001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以及第三透镜组的参数为:
[0011]0.03<f1/f2<0.95;
[0012]‑
1.5<f1/f3<

0.05;
[0013]3<f1/f<6.5。
[0014]其中,f1是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2是第二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3是第三透镜组的焦点距离,f是该物镜光学系统OB的焦点距离。
[0015]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
[0016]1.85<N11<2.01;
[0017]1.80<N12<2.00;
[0018]1.41<N21<1.61;
[0019]1.41<N22<1.61;
[0020]1.85<N23<2.00;
[0021]1.41<N24<1.61。
[0022]其中,N1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1为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22为第四透镜的折射率,N23为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24为第六透镜的折射率。
[0023]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
[0024]V11≤50,V12≤50,V21≤90,V22≤90,V23≤50,V24≤95;
[0025]其中,V1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V1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21为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22为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23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V24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精良,焦距数值范围内的显微物镜光学系统具有较大的正屈光力,使该物镜光学系统具备较大的放大倍率、长工作距离下拥有大数值孔径,同时,也使得物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像差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分辨率性能、减少镜片数目、降低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种显微物镜的透镜构成图。
[0028]图中:81、第一透镜组;711、第一透镜;712、第二透镜;601、透镜座A;602、透镜座B ;82、第二透镜组;721、第三透镜;722、第四透镜;723、第五透镜;724、第六透镜;725、第七透镜;726、第八透镜;727、第九透镜;728、第十透镜;603、透镜座C;604、透镜座D;605、透镜座E;606、透镜座F;83、第三透镜组;731、第十一透镜;732、第十二透镜;733、第十三透镜;734、第十四透镜;607、透镜座G;608、透镜座H。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微物镜,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组81,第一透镜组81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目侧的第三透镜组83,且第一透镜组81与第三透镜组83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组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微物镜,包括朝向物侧的第一透镜组(8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81)的上方设置有朝向目侧的第三透镜组(83),且第一透镜组(81)与第三透镜组(83)之间设置有第二透镜组(82);所述第一透镜组(8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711)和第二透镜(712),所述第一透镜(711)朝向目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A(601)中,所述第二透镜(712)朝向目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B(602)中;所述第二透镜组(8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透镜(721)、第四透镜(722)、第五透镜(723)、第六透镜(724)、第七透镜(725)、第八透镜(726)、第九透镜(727)以及第十透镜(728),所述第三透镜(721)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C(603)中,所述第四透镜(722)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五透镜(723)朝向物侧的面胶合,且第四透镜(722)朝向物侧的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D(604)中,所述第五透镜(723)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六透镜(724)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所述第七透镜(725)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八透镜(726)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七透镜(725)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E(605)中,所述第九透镜(727)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透镜(728)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九透镜(727)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F(606)中;所述第三透镜组(8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十一透镜(731)、第十二透镜(732)、第十三透镜(733)以及第十四透镜(734),所述第十一透镜(731)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二透镜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十一透镜(731)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G(607)中,所述第十三透镜(733)朝向目侧的一面与第十四透镜(734)朝向物侧的一面胶合,且第十三透镜(733)朝向物侧的一面作为承接面置入透镜座H(60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座A(601)的一侧与透镜座B(602)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A(601)与透镜座B(60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透镜(711)与第二透镜(712)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B(602)的另一侧与透镜座C(603)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B(602)与透镜座C(60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透镜(712)与第三透镜(721)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C(603)的另一侧与透镜座D(604)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C(603)与透镜座D(604)的间距为第三透镜(721)和第四透镜(722)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D(604)的另一侧与透镜座E(605)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D(604)与透镜座E(605)之间的距离为第六透镜(724)和第七透镜(725)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E(605)的另一侧与透镜座F(606)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E(605)与透镜座F(606)之间的距离为第八透镜(726)和第九透镜(727)在光轴上的间隔,所述透镜座F(606)的另一侧与透镜座G(607)的一侧相连,且透镜座F(6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政林顺华段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