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33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包括承载盘、第一防护管、端部防护罩和若干第二防护管,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防护管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与第二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防护管与若干第二防护管依次连接,所述端部防护罩安装在位于最下端的第二防护管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端部防护罩上均开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所述端部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为温度传感器提供防护,便于温度传感器在钻孔中的上升和下降,可保证温度传感器的下降深度,从而便于实现浅层地热源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利进行。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浅层地热源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人们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而备受关注。浅层地热能是地热能源的一部分,地层恒温带至地表以下200m以内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能,一般温度在15℃左右。
[0003]对于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首先需要对地热源进行探测,以得到相关的地温等数据,现有技术中的,地温的测量较多采用的是直接测量,地温的直接测量是在地下进行,需要先钻一定深度的孔,然后将温度传感器放入,而且需要测量一定的时间,便于对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例如深度为1米的浅孔测温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常用勘探、探测方法。
[0004]参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测温设备主要包括测温设备主机01、温度传感器02和线缆03,钻一定深度的孔后,将温度传感器02放入钻孔中一定的深度,即可测量相应深度的温度,线缆03用于对温度传感器02的连接同时用于数据的传输,测温设备主机01上可对温度进行显示并记录,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钻孔的内壁并不是足够光滑,对于温度传感器02在钻孔中的下降和上升均可能存在阻碍,导致温度传感器02不能下降到所需的位置,或者难以从钻孔中拉出,甚至导致温度传感器02和线缆03的损坏,将会直接影响浅层地热源的探测工作。
[0005]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包括承载盘、第一防护管、端部防护罩和若干第二防护管,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防护管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与第二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防护管与若干第二防护管依次连接,所述端部防护罩安装在位于最下端的第二防护管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端部防护罩上均开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所述端部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护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防护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端部防护罩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的规格相同。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端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端上,
所述第四连接端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三连接端或第一连接端上,一个所述第二防护管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端能够螺纹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防护管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上。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以承载盘径向方向等角度均匀分布。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上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第一通孔,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承载盘的下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陷盘,所述防陷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尖端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便于为温度传感器提供防护,便于温度传感器在钻孔中的上升和下降,可保证温度传感器的下降深度,从而便于实现浅层地热源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的爆炸图一;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的爆炸图二;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现有技术中测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01.测温设备主机、02.温度传感器、03.线缆、1.承载盘、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2.螺杆、3.防陷盘、4.尖端部、5.螺母、6.第一防护管、601.第一连接端、7.第二防护管、701.第二连接端、702.第三连接端、8.端部防护罩、801.第四连接端、802.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4]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参图1结合图4所示,包括承载盘1、第一防护管6、端部防护罩8和若干第二防护管7,承载盘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02,第一防护管6固定连接在承载盘1的下端,第一防护管6与第二通孔102相匹配,第一防护管6与若干第二防护管7依次连接,端部防护罩8安装在位于最下端的第二防护管7的下端,即第一防护管6、若干第二防护管7和端部防护罩8依次连接且内部相互连通,并通过第二通孔102与外界连通。
[0025]参图2结合图3所示,第一防护管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601,第二防护管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端701和第三连接端702,端部防护罩8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连
接端801,第一连接端601与第三连接端702的规格相同,第二连接端701与第四连接端801的规格相同。
[0026]具体的,第一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7和端部防护罩8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卡接,也可以为螺纹连接。
[0027]优选的,第一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7和端部防护罩8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端601、和第三连接端702上均开始有外螺纹,第二连接端701和第四连接端801上均开始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0028]第二连接端701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端601上,第四连接端801能够螺纹连接在第三连接端702或第一连接端601上,一个第二防护管7上的第二连接端701能够螺纹连接在另一个第二防护管7的第三连接端702上。
[0029]参图1~图4所示,第一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7和端部防护罩8上均开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多个第四通孔便于减轻第一防护管6、第二防护管7和端部防护罩8的自身重量,符合轻量化设计的理念,节约材料,同时,便于热量的通过和传递,便于提升温度传感器02在其中测量的准确程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盘、第一防护管、端部防护罩和若干第二防护管,所述承载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防护管固定连接在承载盘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与第二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防护管与若干第二防护管依次连接,所述端部防护罩安装在位于最下端的第二防护管的下端,所述第一防护管、第二防护管和端部防护罩上均开始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所述端部防护罩的下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源赋存利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防护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所述端部防护罩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的规格相同。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彩霞胡杨威陈海燕丁银龙曹明永王占蒙王鹏鹏李克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