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动地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65 阅读:40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电动地球仪,包括地球仪壳体、弧形支撑杆、底座、公转机构、自转机构、电源和控制电路,地球仪壳体通过弧形支撑杆支撑在可转动的自转机构上,地球仪壳体内的公转机构支撑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公转开关、自转开关、抗干扰电路、微处理器、锁存驱动电路、公转继电器和自转继电器,电源分别经公转开关、自转开关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用于稳定输入的公转和自转开关信号,抗干扰电路的输出接微处理器,经微处理器判别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锁存驱动电路,经锁存驱动电路对输入的公转或自转信号进行锁存、放大后的输出对应接公转继电器线圈和自转继电器线圈,公转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控制公转机构的驱动电机,自转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控制自转机构的驱动电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电动地球仪,适用于中小学教学及科普推广,特别适用于中小学地理教学。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日蚀、月蚀发生状态的新型电动地球仪。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动地球仪,包括地球仪壳体、弧形支撑杆、底座、公转机构、自转机构、电源和控制电路,地球仪壳体通过弧形支撑杆支撑在可转动的自转机构上,地球仪壳体内的公转机构支撑在底座上,控制电路包括公转开关、自转开关、抗干扰电路、微处理器(CPU)、锁存驱动电路、公转继电器和自转继电器,电源分别经公转开关、自转开关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用于稳定输入的公转和自转开关信号,抗干扰电路的输出接微处理器(CPU),经微处理器(CPU)判别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锁存驱动电路,经锁存驱动电路对输入的公转或自转信号进行锁存、放大后的输出对应接公转继电器线圈和自转继电器线圈,公转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控制公转机构的驱动电机,自转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控制自转机构的驱动电机。设置日照开关和直射开关,电源分别经日照开关和直射开关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将稳定后的日照和直射开关信号输入微处理器(CPU),经微处理器(CPU)判别处理后的日照和直射信号输出接锁存驱动电路,经锁存驱动电路锁存、放大后的日照信号输出接日照继电器线圈,日照继电器的触点开关控制固定在旋转支架上的日照演示灯管,经锁存驱动电路锁存、放大后的直射信号输出接固定在地球仪壳体内旋转支架上的用于演示太阳直射的激光二极管。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可左右伸缩的两个日蚀、月蚀演示支架,一个演示支架上端安装太阳示意片,另一个演示支架上端安装月亮示意片。所述两个演示支架设置转折处,可沿转折处朝上折起,折起后在其末端对应安装太阳、月亮示意片。所述公转机构包括公转电机、小齿轮、大齿轮、摇杆及旋转支架,由继电器控制的公转电机安装在旋转支架上,公转电机的输出轴传动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固定在摇杆上,摇杆折向后穿出地球仪壳体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旋转支架上固定连接一半球面形遮光罩,所述遮光罩内侧安装有固定在旋转支架上的灯管和激光二极管。所述自转机构包括受继电器控制的自转电机,固定在自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大齿轮内孔固定光轴套,光轴套支撑在滚动轴承上,光轴套上端设置橡胶垫圈,橡胶垫圈和地球仪壳体外壳的下端紧密接触,弧形支撑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支撑垫圈22。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公转、自转、日照及直射的指示灯。所述太阳、月亮示意片是塑料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采用全数字化微机控制电路,具有无触点、可扩展、寿命长、安全、可靠、直观、方便的特点。2、控制电路采用轻触按键公转开关、自转开关、日照开关和直射开关,方便舒适。3、公转机构和自转机构科学、合理,形象生动、直观。4、底座下安装有日蚀、月蚀演示支架,操作简单、方便、直观。5、底座上固定有电源、公转、自转、日照及直射的指示灯,使工作状态一目了然。综上所述,本技术操作方便、快捷、形象、直观。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电动地球仪。图2是附图说明图1新型电动地球仪的日蚀演示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新型电动地球仪的月蚀演示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1新型电动地球仪的控制电路图。图5是为图4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电路图。图6是图4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触点开关控制的强电电路图。一种新型电动地球仪,包括地球仪壳体14、弧形支撑杆15、底座16、公转机构、自转机构、电源和控制电路,其中如图1所示,公转机构包括公转电机1、小齿轮2、大齿轮3、摇杆4及旋转支架5,由继电器J1控制的公转电机1安装在旋转支架5上,旋转支架5上固定连接一半球面形遮光罩7,所述遮光罩7内侧安装有固定在旋转支架5上的灯管7和激光二极管8,公转电机1的输出轴传动小齿轮2,小齿轮2与大齿轮3啮合,大齿轮3固定在摇杆4上,整个公转机构通过摇杆4折向后穿出地球仪壳体14、穿过自转机构的光轴套12支撑固定在底座16上。如图1所示,自转机构包括受继电器J2控制的自转电机9、固定在自转电机9输出轴上的小齿轮10、与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11、大齿轮11内孔固定光轴套12,光轴套12由一个滚动轴承21支撑,光轴套12上设置一个橡胶垫圈13,橡胶垫圈13和地球仪壳体14的下端紧密接触,地球仪壳体14通过弧形支撑杆15支撑在可转动的自转机构的橡胶垫圈13上,弧形支撑杆15与底座16之间设置支撑垫圈22。如图4~图6所示,控制电路包括公转开关K1、自转开关K2、日照开关K3、直射开关K4,抗干扰电路、微处理器(CPU)、锁存驱动电路、公转继电器J1、自转继电器J2、日照继电器J3和激光二极管D,电源分别经公转开关K1、自转开关K2、日照开关K3、直射开关K4接抗干扰电路的输入端,抗干扰电路用于稳定输入的开关信号,抗干扰电路的输出接微处理器(CPU),经微处理器(CPU)判别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锁存驱动电路,经锁存驱动电路对输入的公转、自转、日照或直射信号进行锁存、放大后的输出对应接公转继电器J1线圈、自转继电器J2线圈、日照继电器J3线圈和演示太阳直射的激光二极管8(D),公转继电器J1的触点开关控制公转机构的驱动电机M1,自转继电器J2的触点开关控制自转机构的驱动电机M2,日照继电器J3的触点开关控制固定在地球仪壳体14内旋转支架5上的日照演示灯管7(L)。为便于直观表示工作状态,抗干扰电路将稳定后的开关信号经指示锁存电路锁存、放大后对应接公转、自转、日照及直射的指示灯,公转、自转、日照及直射的指示灯固定在底座面板上,开关K1~4固定在底座面板上,控制电路的其它部分固定在底座16内。整个控制电路由变压器T将市电降压后,经整流、滤波稳压后提供12V的工作电源(VDD)。如图2、图3所示,所述底座16底部安装有可左右伸缩的两个可转折的日蚀、月蚀演示支架(17、19),一个演示支架19折起后的末端安装太阳示意片20,另一个演示支架17折起后的末端安装月亮示意片18。工作过程1)公转按下图4所示公转开关K1,公转信号输入到如图4所示的抗干扰电路,经过抗干扰处理信号被送到微处理器(CPU)进行判别处理,判别处理后的信号被送到驱动锁存电路,经锁存电路锁存、放大,信号被送到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驱动公转继电器J1,与公转继电器J1串联的公转电动机1(安装在旋转支架上)开始转动,它带动一个小齿轮2转动,小齿轮2又与大齿轮3啮合(此大齿轮不会转动,因为它与其他的一些部件一起被固定在摇杆5上),所以公转电动机1和小齿轮只可带动旋转支架4绕摇杆5转动,而旋转支架4又与遮光罩6固定在一起,所以遮光罩6也将绕摇杆5在地球壳里面作360度转动,由于遮光罩6内侧安装了灯管7(L)、激光二极管8(D)等,从而比较形象地演示出地球的公转运动。按下图4所示直射开关K4,激光二极管8所发的光在地球壳表面形成的光点表示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公转轴与赤道成23.5度的夹角,所以光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就好象是太阳的直射点只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样,从而演示出四季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2)自转按下图4所示的自转开关K2,信号经过抗干扰电路、微处理器(CPU)和锁存驱动电路的一系列处理,被传送到自转继电器J2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印龙谭焕石
申请(专利权)人:中教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9月15日 14:03
    谭老师:您好!我是吴家新,去年托汪群先带两本我撰写的太极拳书给您,告之未联系上。拨打座机82248803也沒人接。一晃十年过去了,很希望与您联系,我的手机号:13006390058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