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嘉俊专利>正文

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22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6
一种负压结构,包括第一密封腔体设于水泵进口安装有真空泵,包括第二密封腔体设于水泵出口处安装有传感器,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真空泵启停。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所述负压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为包括电脑计算机主机、电源、充电桩等在内的电子电路设备散热的液冷散热
,具体为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以及充电桩等带电设备功耗逐渐增大,其散热需求也日渐迫切,目前市场上有三大类散热器但效果不佳,分别是1被动散热器,其只有散热片,散热能力不足;2风冷散热器,在散热片基础上加装风扇,增强散热能力但是风噪也大;3液冷散热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冷散热器都是正压散热器,即因水泵向液冷头泵水,同时冷液受热膨胀导致包含液冷头在内的关键液路段液路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一旦破损即会向外漏液,又由于目前液冷头接口在机箱内部,所以一旦漏液就容易造成严重电气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憾提出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以解决含电子电路设备采用液冷散热时产生的漏液及衍生电气故障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公开一种负压结构,包括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第一出口联通负压装置,形成第一通路,使所述第一通路内气体或液体通过所述负压装置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手动或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所述手动负压装置包括针筒或气筒,所述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包括隔膜泵或齿轮泵或蠕动泵,
[0006]包括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设有传感器并根据所述第二密封腔内气体或液体的压力或压强或体积或重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或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而输出第一信号,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或电阻或电压或电流传感器或压力或压强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或第一预设压力值全部小于外界大气压,
[0007]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或第二密封腔体为防冷液泄漏的材料包括硅胶或塑料或金属制成的能储存溶液不泄露的容器,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二进口及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进液口侧,所述第二密封腔体通过其第五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四进口及其第五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出液口侧,将液冷散热器中大液阻部件包括散热排或液冷头与液泵隔离开。
[0008]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手动型或自动型,当所述负压装置由电能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装置电性连接,当所述负压装置由高压气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连接所述负压装置的气动管路相连接,所述手动型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搭触开关或自锁开关或延时开关或自复位开关或球阀或止液夹,所述开关串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路回路中或设置于所述气动管路上以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自动型包括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电磁阀或继电器或搭触开关或延时开关或二极管或三极管或气动开关或综合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串联或并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
路回路中或所述气动管路上,通过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
[0009]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腔体设有补液口。
[0010]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补液口位于第一通路于第一密封腔体内端海拔以上。
[0011]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路设有单向阀或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与所述负压装置同时或先后导通,使第一密封腔体内气体或液体只能在所述负压装置作用下单向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管路开关包括球阀或电磁阀。
[0012]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装置能克服液冷系统中液泵运转时其进液口产生的负压并将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气体或液体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
[0013]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报警器,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压强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或所述负压装置在预设时间内累计启动时长达到预设值时开始报警,所述报警器包括声或光或振动报警器,所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且不与第一预设压力范围重合。
[0014]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断电设备,所述断电设备包括继电器或mos开关管或总和控制电路,所述断电设备安装于安装此负压结构的液冷散热器的设备电源处,并在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压强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或所述负压装置在预设时间内累计启动时长达到预设值时断开安装此负压结构的液冷散热器的设备电源。
[0015]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保险器,所述保险器由防漏夜材料构成腔体,并在所述腔体内液面以上设有气孔联通外界大气,设于所述第一通路末端以存放所述负压装置排出的液体,避免所述液体产生意外情况。
[0016]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结构所需能源来自待散热设备以外。
[0017]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结构设有自备电源包括不可充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在外部电源失效后可以通过自备电源继续工作。
[0018]公开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
[0019]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一种气孔结构,所述气孔结构串联或并联于液冷散热器液路内或集成于液冷散热器任一组件包括液冷头或散热排或液泵或负压结构或液箱或液流计或管路上,所述气孔结构包括第三密封腔体,所述第三密封腔体上设有一个气孔,所述气孔联通外部大气与液冷散热器内冷液。
[0020]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可以调节大小。
[0021]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可以关闭。
[0022]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内侧或外侧设有压差开关。
[0023]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结构位于液冷散热器中散热排出液口至第一密封腔体出液口之间。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通过在第一密封腔体设置负压结构使液冷散热器形成负压避免其破损进而漏液引起电器损坏。通过将传感器设置于水泵出水口处,从而无需考虑水泵参数为不同水泵设置不同阈值,只需要统一将传感器阈值设为小于外界大气压就能通过负压装置使整个液冷系统保持负压状态,获得极大通用性。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以自动根据液冷散热器内部压强情况控制负压装置启动或停止。通过设置延时装置减少负压装置启动次数,降低噪音提高
可靠性。通过气孔结构使液路循环中出现气泡,使系统更动感美观,且在负压装置启动造成负压过大后尽快恢复至预设压力范围,同时增加负压装置启动次数,避免其无端损坏而不知。通过将补液口设于水泵进水口处,使冷液能通过所述负压装置吸进液冷散热器中并流至离心泵中,使离心泵顺利运转形成冷液循环,通过设置报警器或断电设备或自备电源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优选的一种负压结构结构图。
[002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

负压结构,11第一密封腔体,111

第一出口,112

第二进口,113

第三出口,1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第一出口联通负压装置,形成第一通路,使所述第一通路内气体或液体通过所述负压装置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手动或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所述手动负压装置包括针筒或气筒,所述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包括隔膜泵或齿轮泵或蠕动泵,包括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设有传感器并根据所述第二密封腔内气体或液体的压力或压强或体积或重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或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而输出第一信号,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或电阻或电压或电流传感器或压力或压强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或第一预设压力值全部小于外界大气压,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或第二密封腔体为防冷液泄漏的材料包括硅胶或塑料或金属制成的能储存溶液不泄露的容器,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二进口及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进液口侧,所述第二密封腔体通过其第五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四进口及其第五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出液口侧,将液冷散热器中大液阻部件包括散热排或液冷头与液泵隔离开,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手动型或自动型,当所述负压装置由电能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装置电性连接,当所述负压装置由高压气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连接所述负压装置的气动管路相连接,所述手动型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搭触开关或自锁开关或延时开关或自复位开关或球阀或止液夹,所述开关串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路回路中或设置于所述气动管路上以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自动型包括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电磁阀或继电器或搭触开关或延时开关或二极管或三极管或气动开关或综合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串联或并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路回路中或所述气动管路上,通过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腔体设有补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口位于第一通路于第一密封腔体内端海拔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设有单向阀或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与所述负压装置同时或先后导通,使第一密封腔体内气体或液体只能在所述负压装置作用下单向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管路开关包括球阀或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程嘉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