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87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9
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包括:运输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小车本体上设行走轮及相应的行走轨道,与行走轮配合的车轮驱动装置;钢卷固定座,设置于小车本体顶面中央;托盘,环形结构,水平套设于钢卷固定座中部;保温罩,其为对开式保温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保温罩体,保温罩体的外侧面底部枢轴铰接连接于所述托盘上;两个保温罩体合体罩设于托盘上,其内腔体积大于钢卷;两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运输小车小车本体两侧,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体;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侧壁;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控制器,所述电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铁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轧超高强钢生产主要存在带钢长度及宽度方向性能波动大的难题,导致冷轧生产时出现轧制力剧烈波动、冷轧成品厚度超公差标准,这既影响冷轧酸连轧机组的轧制稳定性,又严重影响冷轧超高强钢成材率。
[0003]传统的热轧产线在卷取完成后的钢卷运输中仅仅完成了钢卷的输送,如果钢卷需要保温缓冷、退火等处理工艺,需要设置专门的保温坑、保温炉、罩式炉、热处理等产线。具有投资大、能耗高、运输成本大、成材率低等特点。尤其是高强钢品种,上述工艺由于时效的原因工艺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0004]现国内外主流钢厂多采用离线保温坑、保温墙或保温炉来对高强钢进行缓冷、退火处理,进一步使带钢卷后冷却均匀,达到改善性能波动和释放内应力的目的。现阶段中某些公司对移动式热卷退火控制装置做出一些阶段性开发和应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0005](1)轧线保温装置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带钢卷取后进入保温装置的间隔时间过长,带钢的金相组织转变多已经发生或完成,离线缓冷方式对热卷性能改善的效果不能满足高强钢的品质要求。热卷放置到保温罩内需要20~30分钟吊运时间,钢卷的空冷时间过长,影响保温效果和材料性能。
[0006](2)此类保温装置增加设置专门的保温坑、保温炉、罩式炉、热处理等产线的造价普遍较高并且改造过程工期长影响正常生产。且存在保温效果(温降速率较快)不佳的问题。
[0007](3)此类形式保温罩基本上都是离线模式(保温装置静止放置在卷取平台),钢卷运输吊运打乱产线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轧钢生产线产能的发挥,实际批量化生产难度大。
[0008](4)现阶段中有某些公司开发的保温罩形式上只存在保温效果,由于底部结构不能完全密封,钢卷保温效果不佳。
[0009](5)现阶段有应用于运输链托盘的保温罩,但是没有针对轮式运输车的保温罩。
[0010](6)现阶段的在线保温装置,可以在卷取后直接对热卷进行保温。但是采用的是分体式保温罩,底部运输车与上部罩体是分离的。使用前需要将上部罩体提升,然后放入热卷,再将罩体下降,形成密封保温装置。该方案需要安装相配套的提升装置,且过程复杂。
[0011]现有专利如:
[0012]中国专利CN201210338335公开的“一种托辊托盘式金属带卷运输装置”运输链托盘,对钢卷卷取完毕后进行上卷运输。该装置为只是单独钢卷运输固定鞍座,不能进行运输途中对钢卷进行在线保温。
[0013]中国专利CN201710853613.3公开的“在线保温缓冷装置”,只存在保温效果,由于
底部结构不能完全密封,钢卷保温效果不佳。
[0014]日本专利JP1985110816(A)公开的“单个式保温罩”,单个式保温罩,一种辊道运输链结构形式,只能做到钢卷保温作用。
[0015]日本专利JP2010094710(A)公开的“隧道式保温罩”,增加设置专门的保温坑等产线的造价普遍较高并且改造过程工期长影响正常生产。
[0016]中国专利CN208617952U公开的“一种移动式热卷保温热处理装置”,需要特殊装置将罩体提升,适应能力差。
[0017]中国专利CN104386070A公开的“—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钢卷运输车”,采用电容供电的方式,单次充电使用时间短,运输车在高温区域运行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利用钢卷运输链托盘设备本身,在钢卷出卷取机后马上给钢卷装上热卷退火,利用钢卷本身的热量对钢卷实施均热、缓冷的热处理工艺,达到高效、节能和提供成材率的目的。
[001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0]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包括:
[0021]运输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小车本体上设行走轮及相应的行走轨道,与行走轮配合的车轮驱动装置;
[0022]钢卷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顶面中央;
[0023]托盘,环形结构,水平套设于所述钢卷固定座中部;
[0024]保温罩,其为对开式保温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保温罩体,保温罩体的外侧面底部枢轴铰接连接于所述托盘上;两个保温罩体合体罩设于所述托盘上,其内腔体积大于钢卷;
[0025]两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运输小车小车本体两侧,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体;
[0026]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侧壁;所述电加热装置优选为电加热丝;
[0027]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优选为热电偶;
[0028]控制器,所述电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0029]优选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包括连接车轮驱动装置与小车本体的连接框架、驱动电机及减速机;所述行走轮枢轴连接于一支撑块,该支撑块上竖直设置两个导向轴,该导向轴上部穿设于所述连接框架,导向轴上套设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上下端分别抵靠于连接框架和支撑块;所述行走轮联接驱动电机及减速机输出端。
[0030]优选的,所述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包括:缸筒及缸杆,缸筒通过托盘连接支座连接于托盘,缸杆通过连接销轴及罩体连接支座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体;所述缸筒与缸杆组合,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液压油缸、气缸、电液推杆、弹簧缸或电动缸。
[0031]进一步,还包括运输小车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为滑触线取电方式,包括:
[0032]滑触线导轨,沿所述行走轨道布置;
[0033]集电器,固定安装在运输小车上,并对应滑触线导轨内滑动并取电,获得稳定电源。
[0034]又,还设一个将滑触线导轨提供的安全直流电转换成电压可调的交流电的变频器,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0035]再有,还包括运输小车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受电弓取电方式,其包括;在运输链的上方架设接触网,受电弓在运行中始终与接触网接触,受电弓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0036]优选的,所述钢卷固定座包括并列的两个支撑体,两个支撑体的上端面为斜面,并对称设置;两个支撑体的两侧间隙处分别设置一侧面密封装置。
[0037]优选的,所述钢卷固定座的两个支撑体底部之间设底部密封装置,对两个支撑体底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
[0038]优选的,所述保温罩为复合结构,其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部辐射层、电加热丝层、中间网罩、中间保温层、外保护层;所述保温罩复合结构优选采用锚固钉固定。
[003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0]本技术为一体对开式一体化保温装置,本装置可以用于轮式托盘车运输系统上,将保温罩体与运输设备整体式设计,在钢卷出卷取机后马上给钢卷装上保温设备。本装置不需要额外的提升装置,自身可以完成开罩和闭罩动作;同时集成在保温罩内部的加热系统和保护气体冷却输入系统在必要状态下可以配合实现对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小车本体上设行走轮及相应的行走轨道,与行走轮配合的车轮驱动装置;钢卷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小车本体顶面中央;托盘,环形结构,水平套设于所述钢卷固定座中部;保温罩,其为对开式保温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保温罩体,保温罩体的外侧面底部枢轴铰接连接于所述托盘上;两个保温罩体合体罩设于所述托盘上,其内腔体积大于钢卷;两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运输小车本体两侧,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体;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侧壁;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罩内;控制器,所述电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该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驱动装置包括连接车轮驱动装置与小车本体的连接框架、驱动电机及减速机;所述行走轮枢轴连接于一支撑块,该支撑块上竖直设置两个导向轴,该导向轴上部穿设于所述连接框架,导向轴上套设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上下端分别抵靠于连接框架和支撑块;所述行走轮联接驱动电机及减速机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开闭驱动装置包括:缸筒及缸杆,缸筒通过托盘连接支座连接于托盘,缸杆通过连接销轴及罩体连接支座连接于所述保温罩体;所述缸筒与缸杆组合,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液压油缸、气缸、电液推杆、弹簧缸或电动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对开式一体化热卷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输小车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为滑触线取电方式,包括:滑触线导轨,沿所述行走轨道布置;集电器,固定安装在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张晓健李福旭赵春禾汪昌润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