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86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包括MCU,所述MCU分别连接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均连接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振动电机。在硅胶冷冻手柄上加入振动电机后进行调节,其震动技术不仅加速了脂肪细胞冷冻后碎裂的质量,同时碎裂数量也明显提高,震动按摩功能加速了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的代谢,脂肪细胞体积迅速缩小,加速了肥胖现象改善。善。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振动电机控制电路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冷冻溶脂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减肥方法,通过脂肪内的三酸甘油酯在4
°
C会转化成固体,接着会提早老化,再通过正常的代谢过程,温和地被消除及排出体外;同时,还非常安全,因为皮下组织里,只有脂肪对低温特别敏感,而相邻组织细胞——血管细胞、周围神经细胞、黑素细胞、纤维细胞或含脂肪不足的脂肪细胞等对低温的敏感度低,这一差异决定了在特定低温下(0

10
°
),脂肪细胞会失活而其它组织细胞没有影响。通过这一基本原理实现溶脂减肥。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冷冻溶脂仪的硅胶冷冻手柄大多无法实现振动,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效果显现慢。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可应用于冷冻溶脂仪中,解决了硅胶冷冻手柄无法振动且振动不可调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包括MCU,所述MCU分别连接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均连接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振动电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1的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3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包括3脚和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与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阻PR13的线路连接电源正极。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2的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包括3脚和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4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4脚与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阻PR14的线路连接电源正极。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包括1脚、2脚、3脚和4脚,所述电机驱动
芯片IC的1脚和4脚均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2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3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包括5脚、6脚、7脚和8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6脚和7脚均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5脚和8脚均连接所述振动电机,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5脚与所述振动电机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容C40的线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8脚与所述振动电机之间的连接线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通过插座JP1来连接所述振动电机。
[0011]进一步地,所述MCU还分别连接有定时器、寄存器和触控显示屏。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硅胶冷冻手柄上加入振动电机后进行调节,其震动技术不仅加速了脂肪细胞冷冻后碎裂的质量,同时碎裂数量也明显提高,震动按摩功能加速了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的代谢,脂肪细胞体积迅速缩小,加速了肥胖现象改善;震动加速了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的代谢和回收,同时给客人带来了的舒适感,因震动的麻醉作用,使医生使用更高冷冻能量密度作用于靶组织成为可能,从而更好的达到纤体塑形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包括MCU,所述MCU分别连接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均连接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振动电机。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1的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3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包括3脚和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与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阻PR13的线路连接电源正极。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2的
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包括3脚和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4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4脚与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阻PR14的线路连接电源正极。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包括1脚、2脚、3脚和4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1脚和4脚均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2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3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包括5脚、6脚、7脚和8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6脚和7脚均接地,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5脚和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包括MCU,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分别连接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出端均连接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振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1的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3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输出端包括3脚和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3脚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所述光电耦合器PG1的4脚与所述电机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线路通过串联有电阻PR13的线路连接电源正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WM技术的硅胶冷冻手柄的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入端包括1脚和2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1脚连接电源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2脚通过串联有电阻PR12的线路连接所述MCU的GPIO口,所述GPIO口包括PA4脚,所述光电耦合器PG2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艺品李铭泽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环球之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