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防堵下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80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管排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臭防堵下水管,包括水管和水平放置的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的两端均设置有水管,所述防堵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且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相邻一侧的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转动连接于滚动轴的外柱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防堵机构内部过滤网设计,截留杂物,并随着壳体转动,使水流截断,便于清理杂物;通过防臭瓣设计,自然封闭水管内异味流出,并且本装置只需要安装两个管夹固定即可,不需要多余空间预留,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臭防堵下水管


[0001]本技术涉及水管排污
,具体涉及防臭防堵下水管。

技术介绍

[0002]水管是供水的管道,现代装修水管都是采用埋墙式施工,水管的分类有三种,第一类是金属管,如内搪塑料的热镀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等。第二类是塑复金属管,如钢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等。第三类是塑料管,如PB管、PP

R 管等。
[0003]现有水管多使用回水湾结构进行防臭防堵,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内的臭气冒出,但是这种需要占据较高的空间位置,并且在杂物进入水管时难以处理,不方便将杂物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臭防堵下水管,通过防堵机构,便于清理杂物,保证了管道堵塞时的快速清理;通过防臭瓣设计,自然封闭水管内异味流出,保证了防臭功能,并且本装置只需要安装两个管夹固定即可,不需要多余空间预留,方便使用。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防臭防堵下水管,包括水管和水平放置的防堵机构,所述防堵机构的两端均设置有水管,所述防堵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且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相邻一侧的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转动连接于滚动轴的外柱面上,所述滚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二转盘相贴靠,第二侧板与第一转盘相贴靠,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过滤网,且第一转盘上位于过滤网一端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第二转盘上位于过滤网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筒体的外侧正对过滤网的一侧通过螺丝旋合固定有壳体;
[0007]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污口,所述排污口和进污口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一侧板的侧壁并与第二转盘的侧面挤压贴靠,进水口一侧的水管连接水池,另一侧水管连接下水道,工作时,水流经水管流入进水口,通过防臭瓣,进入筒体内,经过过滤网流入第一出水口,再通过排污口流入下水道,堵塞时,可通过转动筒体,使筒体与壳体上方的两侧观察槽与第二侧板下方侧板槽相对齐,此时,进水口由第二侧板封闭,第二出水口连通排污口,筒体内部污水流出,此时拆卸壳体即可取出堵塞物,这种结构有效防止了水管堵塞的问题,在水管堵塞时提供了有效快速的处理方法。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过滤网的横截面为扇环状,且过滤网一端所在圆的直径大于另一端所在圆的直径,便于快速过滤掉污水内的杂物,同时可以截留水流中的堵塞物。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内侧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防臭瓣,且任意相邻两个防臭瓣之间相接触,可以使杂物堆积在过滤网时,臭味不会流出水管。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水管与进污口和排污口的连接位置处均套接有管口,且两个管口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可以使水管与防堵机构连接紧密,防止漏水。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在位于第一侧板与壳体的外侧旋合连接处上方相对位置均开设有侧板槽,且第二侧板在位于相背离壳体的位置开设有侧板槽,所述筒体与壳体与相背离侧板槽的位置均开设有观察槽,通过观察槽与相邻侧板槽的位置即可得知内部进水口与进污口是否正常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通过防堵机构内部过滤网设计,截留杂物,并随着壳体转动,使水流截断,便于污水流出,便于清理杂物,保证了管道堵塞时的快速清理;通过防臭瓣设计,自然封闭水管内异味流出,保证了防臭功能,并且本装置只需要安装两个管夹固定即可,不需要多余空间预留,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筒体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

5是本技术中防堵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0、水管;200、防堵机构;210、壳体;212、观察槽;220、第一转盘; 221、防臭瓣;222、进水口;230、滚筒;240、过滤网;250、第二转盘;251、第一出水口;252、第二出水口;260、筒体;300、第一侧板;310、排污口; 320、紧固螺栓;400、接管口;500、第二侧板;510、滚动轴;520、侧板槽; 530、进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所示,防臭防堵下水管,包括水管100和水平放置的防堵机构200,防堵机构200的两端均设置有水管100,防堵机构200包括筒体260,筒体26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220和第二转盘250,且第一转盘220 和第二转盘250相邻一侧的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230,滚筒230转动连接于滚动轴510的外柱面上,滚动轴5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500,其中,第一侧板300与第二转盘250相贴靠,第二侧板500与第一转盘220相贴靠,第一转盘220与第二转盘250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过滤网240,且第一转盘220上位于过滤网240一端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222,第二转盘250上位于过滤网240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出水口 251和第二出水口252,筒体260的外侧正对过滤网240的一侧通过螺丝旋合固定有壳体210;
[0022]第一侧板30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310,第二侧板500的顶部开设有进污口 530,排
污口310和进污口530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水管100连通,第一侧板300 的外侧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栓320,且紧固螺栓320的一端贯穿第一侧板300的侧壁并与第二转盘250的侧面挤压贴靠,进水口222一侧的水管100连接水池,另一侧水管100连接下水道,工作时,水流经水管100流入进水口222,通过防臭瓣221,进入筒体260内,经过过滤网240流入第一出水口251,再通过排污口310流入下水道,堵塞时,可通过转动筒体260,使筒体260与壳体210上方的两侧观察槽与第二侧板500下方侧板槽相对齐,此时,进水口222由第二侧板500封闭,第二出水口252连通排污口310,筒体260内部污水流出,此时拆卸壳体210即可取出堵塞物,这种结构有效防止了水管100堵塞的问题,在水管100堵塞时提供了有效快速的处理方法。
[0023]过滤网240的横截面为扇环状,且过滤网240一端所在圆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臭防堵下水管,包括水管(100)和水平放置的防堵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机构(200)的两端均设置有水管(100),所述防堵机构(200)包括筒体(260),所述筒体(26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220)和第二转盘(250),且第一转盘(220)和第二转盘(250)相邻一侧的中心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230),所述滚筒(230)转动连接于滚动轴(510)的外柱面上,所述滚动轴(5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300)和第二侧板(500),其中,第一侧板(300)与第二转盘(250)相贴靠,第二侧板(500)与第一转盘(220)相贴靠,所述第一转盘(220)与第二转盘(250)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过滤网(240),且第一转盘(220)上位于过滤网(240)一端的上方开设有进水口(222),第二转盘(250)上位于过滤网(240)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出水口(251)和第二出水口(252),所述筒体(260)的外侧正对过滤网(240)的一侧通过螺丝旋合固定有壳体(210);所述第一侧板(30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310),所述第二侧板(500)的顶部开设有进污口(530),所述排污口(310)和进污口(530)分别与相邻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陆英杨志远张忠喜李雪涛刘国挺熊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