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云兴专利>正文

普及型环球日光星象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8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普及型环球日光星象仪,由转臂[4]、底座及其中心立柱[6]、表示太阳的球体[8]、天球[9]、黄道圈[10]、子午圈[11]、太阳时圈[12]、纬度圈[13]、地球[14]和晨昏圈[17]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普及型环球日光星象仪除上述构件外,还由摇把[1]、盖盘[2]、平衡铁[3]、节气盘[5]、盖碗[7]、地转轴[15]、地向轴[16]、黄道架[18]、外天向管[19]、定天圈[20]、内天向管[21]、上托轮板[22]、黄道定向管[23]、地轴定向管[24]、地转传动立柱[25]、传动齿轮Z↓[1]~Z↓[9][26]和附加的地平高度组合圈[27]构成,上述的转臂[4]、传动齿轮[26]中的固定轮Z↓[1]及其轮套、节气盘[5]和盖盘[2]由下往上依次套装于上述的底座及其中心立柱[6]的中心立柱上固定后再扣上上述的盖碗[7],上述的表示太阳的球体[8]装于该中心立柱的最顶端;上述的上托轮板[22]与转臂[4]由螺丝固定连接,上述的地转传动立柱[25]由内向外依次套装上上述的地轴定向管[24]和黄道定向管[23]后共同垂直向上穿过上托轮板[22]近右端的安装孔,再套装上述的内外天向管[21]和[19]及定天圈[20]由顶丝固定;上述传动齿轮[26]中的Z↓[1]~Z↓[4]和Z↓[6]由左向右依次相互啮合排列装于上述的转臂[4]的中心线上,其中Z↓[6]与相互连为一体的上述的地轴定向管[24]和地向轴[16]中的地轴定向管[24]相连接,齿轮Z↓[4]和齿轮Z↓[5]同步,Z↓[7]和Z↓[5]啮合并与上述的内天向管[21]连为一体,上述的天球[9]与外天向管[19]上端固定连接并由上述的定天圈[20]控制内外天向管[21]和[10]的离合,齿轮Z↓[8]与Z↓[9]相互啮合并分别与上述的地转传动立柱[25]和地转轴[15]连为一体;上述的地球[14]套装与上述的地转轴[15]上,上述的黄道圈[10]固定于上述的和黄道定向管[23]连为一体的黄道架[18]上,上述的子午圈[11]与晨昏圈[17]垂直交叉固定为一体并骑在黄道圈[10]上,其下端有夹持地轴的孔。(*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及型环球日光星象仪,属于教学仪器
,主要用于小学自然、中学地理和大学地球概论等教学中演示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阳光分布、星宿视位置的时空变化等。在已有技术中用来显示天文地理现象的仪器设备有地球公转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和天象馆等。但已有的这些仪器或设备大都是示意性的,精确度差,只能定性演示,不能显示具体数据,且用途单一;天象馆虽能演示较多的天象,但不仅设备投资大,不便于普及,而且不能显示天象变化的原理和天体运行对大地影响的数据。本申请人于1990年8月20日申请,1991年7月3日获专利权,专利号90214251.8的“环球日光星象仪”虽能集演示天空主要恒星的视方位分布及其周年变化、全球昼夜长短、日出日没时刻及其周年变化、太阳中天高度及其周年变化、月相圆缺变化、日月食产生、朔望月恒星月交点与形成等规律于一体,用途广泛,形象逼真,但它结构较复杂,制作工艺要求高,造价高,仍不便于推广,有些内容超出了实际教学的需要,个别地方不够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集演示恒星视位置的年变化、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太阳时恒星时对应关系的周年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兴王涛王京秋王久梁刘增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云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