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53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属于市政绿化领域,其包括道路以及设置在两侧道路中的绿化带,绿化带中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上盖设有盖池板,盖池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安装有承载架,承载架位于绿化带靠近道路的两侧,且承载架自上而下朝向两侧道路倾斜设置,承载架上设置有多个绿化盆,绿化盆上种植有绿植,支撑柱上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位于承载架的下方且与承载架相平行倾斜设置,盖池板上开设有流入口,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流入口处,蓄水池中设置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输水至绿化带的输水组件。本申请能够收集落入绿化带中多余的雨水用于重复浇灌利用,节约水资源,符合生态市政道路的绿色建设理念。色建设理念。色建设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绿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往往会在两侧道路之间建设有绿化带,绿化带能够美化道路沿途环境景观,而且能够起到减少灰尘扬起、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减轻高速行驶造成的紧张,因此,道路绿化带尤为重要。
[0003]绿化带一般建设在道路土基上,并在土基上种植的各种灌木和花草,此外,在土基中一般建设有用于排洪的市政排水管道,降雨后的绿化带多余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道排走。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这些绿化带能够容纳的雨水较少,绿化带中的土壤浸透后,多余的雨水便直接被排走,而当土壤的水分被绿植吸收后,又需要工人去对绿化带进行浇灌,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雨水的充分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能够收集落入绿化带中多余的雨水,并进行过滤处理用于重复浇灌利用,减少了人工浇灌的劳动强度,并且节约水资源,符合生态市政道路的绿色建设理念。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包括道路以及设置在两侧所述道路中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中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上盖设有盖池板,所述盖池板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位于所述绿化带靠近所述道路的两侧,且所述承载架自上而下朝向两侧道路倾斜设置,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多个绿化盆,所述绿化盆上种植有绿植,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承载架的下方且与所述承载架相平行倾斜设置,所述盖池板上开设有流入口,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流入口处,所述蓄水池中设置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输水至绿化带的输水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的支撑板上安装绿植能够使绿化带形成立体的绿化丛,提高了绿化带的绿化面积,此外,降雨时雨水浇灌承载架上的绿植,多余的雨水透过承载架落下至导流板上,导流板将雨水通过流入口导流进蓄水池中,蓄水池的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后,输送组件将过滤后洁净的雨水输送至绿化带上方,而多余的灌溉用水再次流到导流板上,重新收集到蓄水池中,使雨水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和工人浇灌的劳动成本。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蓄水池靠近所述道路两侧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以及安装在所述蓄水池中用于清理沉积物的清淤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道路的一侧边,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
述道路的一侧边,所述第一隔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蓄水池划分为几个过滤层,雨水从导流板流入至第一隔板靠近蓄水池壁的一侧处,使雨水首先储存在第一隔板与蓄水池侧壁之间进行沉淀过滤,当雨水逐渐漫上第一隔板顶端时,上层较为洁净的雨水溢流至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进行再次沉淀,雨水经过两次的沉淀过滤后,从第二隔板的顶端溢出至两个第二隔板之间,使雨水得到充分的过滤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顶端均安装有溢流堰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溢流堰板中溢流而出,使雨水更加均匀地溢流而出,减少了因雨水流动过急而导致的沉积物扬起的情况,改善雨水的过滤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清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池板上的抽泥泵,连接在所述抽泥泵输入端的集泥管,以及连接在所述抽泥泵输出端的排泥管,其中,所述集泥管贯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并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集泥管管体上连通设置有进泥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可以将用与装载淤泥容器的管道连接至排泥管上,然后启动抽泥泵,把沉积在第一隔板两侧的过滤区底部的淤泥通过进泥管、集泥管被抽取清理出,从而使蓄水池能够更好地对雨水进行过滤。
[0015]优选的,所述输水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池板上的抽水泵,连接在所述抽水泵输入端的进水管,连接在所述抽水泵输出端的输水管,以及安装在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抽水泵一端的喷头,其中,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蓄水池中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输水管延伸至所述绿化带的上方,所述喷头朝向上且位于两侧所述承载架的顶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至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抽水泵被输送至绿化带上方,抽送至绿化带上方后通过喷头向上喷洒水,使水均匀地落至承载架两侧的绿植上,此外,向上喷淋的水花能够为道路吸附灰尘,净化环境。
[0017]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凹渠,所述凹渠沿着所述导流板倾斜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相邻所述绿化盆的间隙下方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承载架绿化盆间的空隙流入的雨水能够落至凹渠中,使导流板的雨水均匀平稳地导流至蓄水池中,利于后续更好地对雨水进行过滤。
[0019]优选的,所述绿化盆底壁开设有多个排水洞。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淋至绿化盆中的雨水浸透土壤后,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洞流入至导流板中,从而减少雨水浸泡给绿化盆中的绿植带来的腐败影响,而且能够使更多的雨水进入蓄水池中重复利用。
[0021]优选的,所述绿化盆顶部边缘设置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卡合安装在所述承载架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绿化盆便于取放在承载架上,以便工人对绿化盆上的绿植进行更换或修理。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设置有支撑柱和承载架,使绿化带上构建起能够立体承载绿化盆的绿化丛,增大了绿化带的绿化面积;
[0025]2.通过设置导流板、蓄水池以及输水组件,使落入绿化带的雨水能够被收集,并且重复利用,节约了灌溉用水;
[0026]3.通过设置过滤装置,使雨水冲刷绿化盆后带下的泥土杂质能够被沉淀过滤掉,使灌溉用水更加洁净,减少输水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架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绿化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2、绿化带;21、植被;3、蓄水池;301、第一隔间;302、第二隔间;303、蓄水隔间;31、盖池板;32、流入口;33、第一隔板;34、第二隔板;341、溢流堰板;35、抽泥泵;351、集泥管;352、排泥管;353、进泥管;36、抽水泵;361、进水管;362、输水管;363、喷头;4、支撑柱;41、承载架;411、横向钢管;412、纵向钢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包括道路(1)以及设置在两侧所述道路(1)中的绿化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2)中设置有蓄水池(3),所述蓄水池(3)上盖设有盖池板(31),所述盖池板(3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上安装有承载架(41),所述承载架(41)位于所述绿化带(2)靠近所述道路(1)的两侧,且所述承载架(41)自上而下朝向两侧道路(1)倾斜设置,所述承载架(41)上设置有多个绿化盆(5),所述绿化盆(5)上种植有绿植(51),所述支撑柱(4)上安装有导流板(42),所述导流板(42)位于所述承载架(41)的下方且与所述承载架(41)相平行倾斜设置,所述盖池板(31)上开设有流入口(32),所述导流板(42)的下端延伸至流入口(32)处,所述蓄水池(3)中设置有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输水至绿化带(2)的输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所述蓄水池(3)靠近所述道路(1)两侧的第一隔板(33)和第二隔板(34),以及安装在所述蓄水池(3)中用于清理沉积物的清淤组件,其中,所述导流板(4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隔板(33)靠近所述道路(1)的一侧边,所述第二隔板(34)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3)远离所述道路(1)的一侧边,所述第一隔板(33)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二隔板(34)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市政道路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池板(31)上的抽泥泵(35),连接在所述抽泥泵(35)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嫣梁晓宇丛磊蔡云长
申请(专利权)人:一方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