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450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水泵、纳滤处理装置、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亚硝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的水污染处理
,具体涉及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高氨氮和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典型高浓度废水,处理难度极大。其处理达标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去除氨氮、总氮和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国内常规垃圾渗滤液处理普遍采用“生化法+膜法”工艺。生化法以完全硝化反硝化脱除渗滤液中氨氮和总氮,而生化出水经纳滤+反渗透膜工艺深度处理。高浓度氨氮的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溶解氧,曝气能耗大;当碳氮比不足(低于5)时,需投加大量碳源,增大运行成本。目前常规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装置采用多级高压反渗透装置,需投加大量硫酸以形成硫酸铵,通过高压反渗透分离;而蒸发的应急处理装置同样需大量硫酸来防止氨的逸出。
[0003]膜法工艺仅是将污染物进行浓缩分离,而其排出的含高盐浓缩液回灌填埋场,蒸发法与膜法也一样,浓缩液也需要回灌,长期运营后将导致渗滤液盐度升高,使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填埋场渗滤液逐步累积。目前的垃圾应急处理工程车均采用高压反渗透法,但浓缩液水持续回灌导致盐浓度不断升高,而导致渗滤液几乎没有办法进一步处理。
[0004]在雨污分流不完全时,暴雨天气会使得渗滤液产量骤增,原有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同样需要增加应急处理设备来处理多余渗滤液。随着国内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提升和环保部门监督力度的加大,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加剧了国内绝大部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的污染物控制和减排压力,完全硝化反硝化联合超滤

>反渗透处理等传统工艺难以满足处理目标要求。当前急需开发一套更加低碳节能和稳定高效的渗滤液应急处理方法及系统设备,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提升,针对完全硝化反硝化联合超滤

反渗透处理等传统工艺难以满足处理目标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其能够机动灵活、低碳节能和稳定高效的进行渗滤液的应急处理。
[0006]本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其为一将各组成部分均设置在一集装箱内、便于车载移动和作业的一体化系统,该集装箱及箱内设备可以整体安装到汽车上进行应急处理作业,其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水泵、纳滤处理装置、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出水泵、脱氮生物滤室(DN

BAF)、脱氮出水泵、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O3‑
BAF)、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聚铁混凝室、气泵、臭氧发生器;
[0008]其中,进水泵通过管路与纳滤处理装置的入水口连接,纳滤处理装置的上部出水
口与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的进水侧连接,纳滤处理装置的下部出水口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的进水侧连接;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的出水侧与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的入水口连接,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的出水口与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出水泵进水侧连接;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出水泵出水侧与脱氮生物滤室(DN

BAF)的入水口连接,脱氮生物滤室(DN

BAF)的出水口连接脱氮出水泵的进水侧;脱氮出水泵的出水侧与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O3‑
BAF)的入水口连接,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O3‑
BAF)的出水口将达标出水导出到系统外;所述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进水侧与纳滤处理装置的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浓缩液出水口连接,其出水侧与聚铁混凝室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臭氧发生器经气泵与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O3‑
BAF)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聚铁混凝室的上清液出水口与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的入水口连接,将聚铁混凝室中的上清液导入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中处理;所述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O3‑
BAF)过滤余水出水口与脱氮生物滤室(DN

BAF)的入水口连接,使过滤余水回流至脱氮生物滤室(DN

BAF)中进行总氮去除;所述聚铁混凝室的出泥口将絮凝污泥压缩、排出到系统外部。
[0009]所述的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4)的氨氮进水负荷范围为1000

2500mg/L。
[0010]所述的亚硝化的水温为25

40℃,所述曝气的条件是装置中溶解氧浓度为1

5mg/L,所述水力停留的时间为0.5

12h。
[0011]所述的氨氮吸附填料为天然沸石、人工沸石中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12]厌氧氨氧化反应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

3mg/L;反应温度为28
±
5℃,水力停留时间为12

24h。
[0013]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负荷为1.0KgN/(m3·
d)。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车载移动式渗滤液应急处理方法及系统,其是基于厌氧氨氧化的无浓缩液排放的环保处理工艺,具体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核心、联合纳滤、高效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和化学氧化

曝气生物滤室,能有效去除氨氮、总氮和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实现真正低碳节能、稳定高效且无浓缩液排放的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方法及系统。
[0016]2、本技术提供的车载移动式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结构设计巧妙,采用一体化设计,将其各处理工艺单元,包括纳滤、高效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和化学氧化

曝气生物滤室等主要单元,全部设置在一集装箱内,该集装箱及箱内设备可以整体安装到汽车上进行应急处理作业,便于车载运输与作业,机动性强,可灵活部署、满足应急处理需求。
[0017]3、本技术采用纳滤工艺对渗滤液预处理,纳滤出水经管路流入下一单元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联合反应池,截留有机物及悬浮物颗粒的纳滤浓缩液则流入聚铁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处理,混凝污泥外运处理,混凝上清液排入脱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室(DN

BAF)。
[0018]4、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氨氮吸附介质的稳定高效亚硝化方法,将其与厌氧氨氧化工艺联合,使得纳滤上清液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氮,实现了高氨氮废水的高效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该反应出水排入脱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室(DN

BAF)。
[0019]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移动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为一将各组成部分均设置在一集装箱内、便于车载移动和作业的一体化系统,其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水泵(1)、纳滤处理装置(2)、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3)、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4)、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出水泵(5)、脱氮生物滤室(6)、脱氮出水泵(7)、臭氧

曝气生物滤室(8)、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9)、聚铁混凝室(10)、气泵(11)、臭氧发生器(12);其中,进水泵(1)通过管路与纳滤处理装置(2)的入水口连接,纳滤处理装置(2)的上部出水口与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3)的进水侧连接,纳滤处理装置(2)的下部出水口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9)的进水侧连接;低有机物浓度的纳滤出水泵(3)的出水侧与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置(4)的入水口连接,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同步反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元臻袁延磊汪晓军简磊顾晓扬马峡珍李炳辉雷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华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