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6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该方案包括外墙后浇带、止水板定位架、超前止水板、外墙混凝土、支撑横梁、墙体槽模、第一填缝体及第二填缝体;墙体槽模外表面设有收口筋网,墙体槽模内壁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固定,外壁通过墙体预埋栓;墙体外模通过墙模撑架限定位置,墙体外模与支撑结构固连;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设于外墙混凝土的设计接缝处,超前止水板位于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之间,止水板定位架内壁上设有多个与超前止水板固连的止水板定位筋,第一填缝体远离第一填缝体的一端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连接,止水板定位架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固连,该方案具有有效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提高施工速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病害,常需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超前止水就是对后浇带增加一些止水防水的构造,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在实际的工程中,在基础底板和外墙的后浇带部位增加一道30mm
‑‑
40mm宽的伸缩砼底板或导墙,伸缩缝设置橡胶止水带。但由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相对于常规混凝土结构,留待浇筑的时间都需要至少60天以上,存在很明显的新旧混凝土接缝,其后期的止水效果常难保障。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设计一种可降低墙体后浇带施工难度、改善超前止水板布设质量的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包括外墙后浇带、止水板定位架、超前止水板、外墙混凝土、支撑横梁、墙体槽模、第一填缝体及第二填缝体;所述墙体槽模围成供外墙后浇带浇筑的区域,且所述墙体槽模外表面设有收口筋网,所述墙体槽模内壁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固定,外壁通过墙体预埋栓;所述外墙混凝土设于收口筋网、墙体外模、止水板定位架及外墙防水固定结构围成的区域之间;所述墙体外模通过墙模撑架限定位置,且所述墙体外模与支撑结构固连;所述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设于外墙混凝土的设计接缝处,且所述超前止水板位于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之间,所述止水板定位架内壁上设有多个与超前止水板固连的止水板定位筋,所述第一填缝体远离第一填缝体的一端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连接,所述止水板定位架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固连。
[0006]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通过止水板定位架、超前止水板、外墙混凝土、支撑横梁、墙体槽模、第一填缝体及第二填缝体等,再对外墙混凝土进行浇筑,通过上述设置,可方便外墙混凝土的浇筑,显著减少施工周期,且通过止水板定位筋可方便地对超前止水板进行定位,提高超前止水板的定位精度;通过预先将收口筋网与墙体槽模连接,并可通过支撑结构限定墙体槽模的位置,有效提升了收口筋网与外墙混凝土的连接强度、降低了墙体槽模的支设难度;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外墙混凝土完成浇筑后,还可方便腔体后浇带的施工;其中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的设置,使得外墙混凝土接缝的位置可完全避免新旧接缝的产生,并显著提升防水性能。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在外墙混凝土形成强度后设于墙体后浇带设计位置临空面上的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所述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均分别通过滑槽锚筋与
外墙混凝土固连,所述墙体后浇带边缘处还设有免拆卸墙模,所述免拆卸墙模为上下拼接式结构,且所述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拼接处设有固定结构。上述设置,在外墙混凝土形成强度后,通过上述结构可显著地降低墙体后浇带的施工难度,改善免拆卸墙模的性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墙混凝土后浇带部位设有横梁连板,所述横梁连板上设有支撑横梁,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连于设于免拆卸墙模内壁墙模内连板上的第一滑撑板、与第一滑撑板垂直固连的第二滑撑板,所述第一滑撑板和第二滑撑板远离外墙混凝土后浇带中心处的一端均设有一撑板连板,两个所述撑板连板分别与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上的撑板连接槽配合连接,所述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拼接处分别设有一墙模紧固板,两个所述墙模紧固板通过墙模紧固栓固定。此设置,可显著提升免拆卸墙模的连接性能,提升免拆卸墙模的强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拼接处远离墙模紧固板的一侧还设有导向密闭板、导板连接槽及模板密闭体,当所述墙模紧固栓将两个所述墙模紧固板固定时,所述导向密闭板与导板连接槽内的模板密闭体紧密配合。此设置,可显著提升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止水板定位架包括架顶横筋、架底横筋及斜向连筋,所述架顶横筋和架底横筋互相平行,且所述斜向连筋两端分别连接架顶横筋和架底横筋,所述止水板定位筋分别设于架顶横筋和架底横筋朝向超前止水板的一侧壁上。此设置,结构简单,可显著提高止水板定位架的强度,且施工方便。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止水板定位架固连的外墙纵筋,所述外墙纵筋远离止水板定位架的一侧面设有外墙防水层,所述外墙防水层远离外墙纵筋的一侧面设有基坑支护桩,所述基坑支护桩铺设于基坑内,且所述外墙纵筋靠近止水板定位架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外墙纵筋。此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拥有较好的强度和防水性能,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墙模撑架固连的槽模撑块、设于槽模撑块上的多个墙模控位栓,每个所述墙模控位栓均分别与墙模压板连接,通过所述墙模压板对墙体槽模进行挤压紧固操作。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显著降低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时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均通过橡胶板制成。可提供显著的防水性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填缝体厚度为第一填缝体的2~3倍。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免拆卸墙模与收口筋网连接处设有连接密闭板。提供更好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支撑横梁布设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横断面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施工后的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中免拆卸墙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基坑支护桩;2、外墙后浇带;3、外墙防水层;4、外墙箍筋;5、外墙纵筋;6、止水板定位架;7、止水板定位筋;8、超前止水板;9、外墙混凝土;10、第一填缝体;11、第二填
缝体;12、墙模撑架;13、墙体外模;14、槽模撑块;15、收口筋网;16、墙体槽模;17、墙体预埋栓;18、墙模控位栓;19、墙体后浇带;20、第一撑板滑槽;21、第二撑板滑槽;22、滑槽锚筋;23、横梁连板;24、连板锚筋;25、支撑横梁;26、免拆卸墙模;27、墙模内连板;28、第一滑撑板;29、第二滑撑板;30、撑板连板;31、撑板连接槽;32、墙模紧固栓;33、墙模紧固板;34、导向密闭板;35、导板连接槽;36、模板密闭体;37、架顶横筋;38、架底横筋;39、斜向连筋;40、控位栓端铰;41、墙模压板;42、滑槽耳板;43、连接密闭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披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后浇带、止水板定位架、超前止水板、外墙混凝土、支撑横梁、墙体槽模、第一填缝体及第二填缝体;所述墙体槽模围成供外墙后浇带浇筑的区域,且所述墙体槽模外表面设有收口筋网,所述墙体槽模内壁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固定,外壁通过墙体预埋栓;所述外墙混凝土设于收口筋网、墙体外模、止水板定位架及外墙防水固定结构围成的区域之间;所述墙体外模通过墙模撑架限定位置,且所述墙体外模与支撑结构固连;所述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设于外墙混凝土的设计接缝处,且所述超前止水板位于第一填缝体和第二填缝体之间,所述止水板定位架内壁上设有多个与超前止水板固连的止水板定位筋,所述第一填缝体远离第一填缝体的一端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连接,所述止水板定位架与外墙防水固定结构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外墙混凝土形成强度后设于墙体后浇带设计位置临空面上的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所述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均分别通过滑槽锚筋与外墙混凝土固连,所述墙体后浇带边缘处还设有免拆卸墙模,所述免拆卸墙模为上下拼接式结构,且所述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拼接处设有固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后浇带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混凝土后浇带部位设有横梁连板,所述横梁连板上设有支撑横梁,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连于设于免拆卸墙模内壁墙模内连板上的第一滑撑板、与第一滑撑板垂直固连的第二滑撑板,所述第一滑撑板和第二滑撑板远离外墙混凝土后浇带中心处的一端均设有一撑板连板,两个所述撑板连板分别与第一撑板滑槽和第二撑板滑槽上的撑板连接槽配合连接,所述上下两个免拆卸墙模拼接处分别设有一墙模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月清徐晋张超祝晓伟金学其
申请(专利权)人:亚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