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昭恺专利>正文

地球运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57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的地球仪教具。它由模拟太阳发光装置、机械传动装置和地球仪装置组成,能演示地球运动中的所有天文现象,如能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时差的产生以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具有演示效果清晰、演示精度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教具。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的“地球运行仪”教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光照型。双球型和晨昏圈型。虽然能达到许多演示功能,但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光照型”仪器,该仪器是利用电灯光为模拟太阳,以灯光造影的方法显示地球运动中的天文现象。由于依赖于灯光造影来显示天文现象,造成晨昏线显示不清楚,不能进教学讨论,更不能演示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灯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等,而且要受电源限制。又例如“晨昏圈型”(J340611-型),该仪器优点虽多,但由于采用晨昏圈演示昼夜现象,故不能形象清晰地演示出昼夜明暗现象,同时该仪器是利用皮带作传动装置,误差较大,教师使用很不方便。“双球型”(J3406I型),该仪器系利用有昼夜明暗显示的球体,内套一个地球仪,借此来显示地球运动中的天文现象,虽不用电源,但由于在技术上利用外球套地球仪,一些主要部件必须套在球内,因而限制了该仪器的放大,使仪器的可见度受到影响,而且该仪器演示时必须将球体与底座分离,才能清晰地展示,同时不能正确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不能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以及时差的产生和推算等天文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精度高、演示项目准确、能演示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形成以及能产生时差的新型的地球运行仪。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地球运行仪由一个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一个机械齿轮传动装置和一个地球仪装置组成模拟太阳发光装置固定在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一端,作为地球仪围绕模拟太阳公转的转轴,围绕模拟太阳发光装置公转的地球仪装置固定在作为转动力臂的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另一端。地球仪装置由地轴、地球仪、地球仪支架,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自转过桥传动齿轮、地球仪自转齿轮、地轴自转齿轮,地球仪支架转轴、恒星日演示器、夜幕罩、正午太阳高度光板组成。恒星日演示器固定在地球支架上;夜幕罩是一个半透明的半球型,罩在地球仪球外,其球心同地球仪球心是同心的,夜幕罩固定在被设于机械齿轮传动装置上的夜幕罩旋转轴上,夜幕罩的下端开有一槽口,并卡入地轴内,夜幕罩的上端开有一孔,此孔与在地球仪一端以夜幕罩相对处设有一正午太阳高度光板上的挂钩相钩合,正午太阳高度光板的中部固定在连接于模拟太阳装置上的太阳直射点上,地轴与地球仪公转轨道面成66°33′夹角。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时刻盘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季节盘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夜幕罩的槽口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夜幕罩剖视图。由图1、图2、图3、图4、图5可知,本技术由一个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一个机械齿轮传动装置和一个地球仪装置组成。模拟太阳发光装置由仪器底座(39),空心转轴(5)、固定轴(4)、信号显示盒(43)、季节盘(8)、指针(10)组成。其中信号显示盒(43)分别在互相垂直的四个方向上设有四个窗口(41)且贴有红、绿、黄、白四色透明膜的内盒(35)和带有一个外窗口(36)的外盒(37)组成,内盒(35)内设有电池(38)和季节信号灯(7),指针(10)和信号显示盒(43)的内盒(35)通过压紧螺母(6)固定在空心转轴(5)上,使之能随着空心转轴(5)一起旋转。空心转轴(5)套于固定轴(4)外面,由固定轴负载阶梯(22)承受空心转(5)的重量,使空心转轴(5)能在其上滑动旋转,固定轴(4)、季节盘(8)和仪器底座(39)通过带有模拟太阳的螺母(9)和紧固螺母(2)固定在一起。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由带有推动手把(20)的地球仪支架横梁(29)、过桥传动齿轮组(24)、固定齿轮(21)组成。地球仪支架横梁(29)通过压紧螺母(3)固定在空心转轴(5)上,固定齿轮(21)用固定螺丝(23)固定在仪器底座(39)上,过桥传动齿轮组(24)用固定支架(28)固定在地球仪支架横梁(29)上,并且使其与固定齿轮(21)咬合,在推动手把(20)作绕空心转轴(5)转动情况下,由于固定齿轮(21)不动,从而带动过桥传动齿轮组(24)依次转动。地球仪装置由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26)、自转过桥传动齿轮(34)、地球仪(25)、地球仪自转齿轮(33)、地球仪支架(32)、地轴自转齿轮(30)、地轴(1)、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恒星日显示器(18)、夜幕罩(15)、地球仪支架转轴(40)和时刻盘(16)组成。将中心有孔的地球仪自转固定齿轮(26)用螺丝(27)固定在地球仪支架横梁上,将地球仪支架转轴(40)下端用螺母固定一个与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26)同样大小的地轴自转齿轮(30)并使它与过桥传动齿轮组(24)咬合,使其在过桥传动齿轮组(24)旋转的情况下能带动地球仪支架转轴(40)旋转。将地轴(1)穿套于地球仪支架(32)套筒内,并在下端用螺母固定好地球仪自转齿转(33)使之与地轴连接在一起,在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26)与地球仪自转齿转(33)之间有一个固定在地球仪支架(32)上的自转过桥传动齿轮(34),使其在地球仪支架转轴(40)转动时,借助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26)的作用,带动自转过桥传动齿轮(34)旋转,从而带动地轴旋转。将地球仪(25)用压紧螺母(14)固定在地轴(1)上,当地轴(1)旋转时,地球仪(25)也会随之旋转。地轴(1)与地球仪(25)绕模拟太阳公转的公转面成66°33′的夹角。夜幕罩(15)是半透明的半球型罩,通过螺丝把它固定在夜幕罩旋转轴(17),使之能左右作往复运动。夜幕罩(15)下端开有一槽口(19)并将地轴套入槽口(19)内,使之在地轴(1)转动时能带动夜幕罩(15)作左右往复运动。夜幕罩上端开有一小孔(42)目的在于与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的钩钉相配合,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是透明的,上面画有红色平行线,以模拟太阳光线,其中部有一孔,太阳直射点(12)固定在此孔上,太阳直射点(12)的另一端套在直射点旋转轴(11)内,使其成为负载在太阳直线点(12)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作左右往复运动的旋转轴。当夜幕罩(15)左右往复运动时,使正午太阳高度光板在地球仪(25)的公转和自转中始终与地球仪(25)的经线重合一致。恒星的演示器(18)用固定螺母(31)固定在地球仪支架(32)上,时刻盘(16)是一个内径大于地球仪(25)的园环,其12时刻度处固定在太阳直射点(12)处,借以演示时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夜幕罩,更能形象地表现夜晚和白昼现象。2、由于时刻盘采用平面大圆盘,围绕在地球仪赤道外,演示时,后排学生也能看见时差。3、在季节盘下设有一季节显示信号灯,以不同颜色显示“二至”、“二分”,课堂演示时,从学生课堂方向观察,可清晰见到地球运动的天文现象。4、由于采用了全齿轮装置,提高了精度,使演示项目准确,性能稳定。5、由于采用了在夜幕罩下端开有一槽口巧妙解决了地球仪在运行中地轴与夜幕相撞的技术难题,同时也解决了使正午太阳高度光板与经线保持一致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地球运行仪,由一个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一个机械齿轮传动装置和一个地球仪装置组成;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作为地球仪围绕太阳转的转轴固定在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一端,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球运行仪,由一个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一个机械齿轮传动装置和一个地球仪装置组成;模拟太阳发光装置作为地球仪围绕太阳转的转轴固定在机械齿轮传动装置的一端,围绕模拟太阳发光装置公转的地球仪装置固定在作为转动力臂的机械齿传动装置的另一端,地球仪装置由地轴(1)、地球仪(25)、地球仪支架(32)、地球仪旋转固定齿轮(26)、自转过桥传动齿轮(34)、地球仪自转齿轮(33)、地轴自转齿轮(30)、地球仪支架转轴(4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球仪装置的地球支架(32)上固定有一个恒星日演示器(18);在所述的地球仪(25)球外罩有一个与它的球心同心的半透明的半球型夜幕罩(15),夜幕罩(15)固定在被设于机械齿轮传动装置上的夜幕罩旋转轴(17)上,夜幕罩(15)的下端开有一槽口(19),并卡于地轴(1)内,夜幕罩(15)的上端开有一孔(42);在地球仪(25)与夜幕罩(15)相对应的一端设有一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正午太阳高度光板(13)的中部固定在连接于模拟太阳装置上的太阳直射点(12)上;地轴与地球仪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成66°3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昭恺
申请(专利权)人:马昭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