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16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它包括设置在枕头底层的用于调整枕头整体高度的主气袋、设置在所述主气袋之上用于调整头部姿势的辅助气袋以及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枕头的一侧;在枕头上还设置有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所述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麦克风采集睡眠过程中是否出现打鼾现在,二氧化碳传感器判断睡姿,进而通过对四个辅助气袋进行独立的充放气控制来调整睡姿以防止继续打鼾,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正在睡眠,在没有人睡眠时主控板进入休眠模式,进而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后,更注重于各种舒适、个性化的智能化生活;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各种智能家居也逐渐走进我们的家庭,如智能电灯、智能电视、智能电冰箱等等;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智能家居普及带来的方便与舒适的时候,人们对智能家居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比如在睡眠方便。
[0003]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只有保持好的睡眠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是人们健康的大敌;由于打鼾使得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等,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就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而睡眠的时候是否打鼾跟枕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如何通过一种智能枕头以防止打鼾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通过对枕头中多个辅助气袋内气压的调节,能够防止睡眠过程中的打鼾现象。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它包括设置在枕头底层的用于调整枕头整体高度的主气袋、设置在所述主气袋之上用于调整头部姿势的辅助气袋以及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设置在枕头的一侧;在枕头上还设置有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所述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板包括主控板、电源管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连接USB插口实现充电。
[0007]进一步地,所述睡姿检测模块包括两个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枕头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枕头两侧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通过所述主控板判断睡姿;所述打鼾检测模块包括两个麦克风,分别设置在枕头的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打鼾声。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气袋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主气袋上的四个辅助气袋;所述睡眠检测模块包括三个长条压力传感器,其中一个长条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枕头中间的上端,另两个长条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枕头的左下方和右下方位置,且三个长条压力传感器的中心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用于检测枕头上的压力来判断是否将所述主控板从休眠中激活。
[000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气袋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逆止阀和辅泄放阀;所述主控板控制连接一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辅泄放阀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泵还与所述主气袋连接,用于对主气袋充气;所述主控板与一
主泄放阀的一端电性连接,主泄放阀的另一端连接主气袋,用于对主气袋放气;所述主控板与所述气压传感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气压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主气袋,用于检测主气袋内的气压。
[0011]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板还包括音乐模块和扬声器,所述主控板、音乐模块和扬声器依次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通过麦克风采集睡眠过程中是否出现打鼾现在,二氧化碳传感器判断睡姿,进而通过对四个辅助气袋进行独立的充放气控制来调整睡姿以防止继续打鼾,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正在睡眠,在没有人睡眠时主控板进入休眠模式,进而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图
[0016]图中:1

主气袋,2

辅助气袋,3

二氧化碳传感器,4

压力传感器,5

集成电路板,6

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和2所示,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它包括设置在枕头底层的用于调整枕头整体高度的主气袋1、设置在所述主气袋1之上用于调整头部姿势的辅助气袋2以及集成电路板5,所述集成电路板5设置在枕头的一侧;在枕头上还设置有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所述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与所述集成电路板5电性连接。
[0019]如图3所示,所述集成电路板5包括ESP32主控板、电源管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连接USB插口实现充电。
[0020]所述睡姿检测模块包括两个二氧化碳传感器3,分别设置在枕头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枕头两侧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通过所述主控板判断睡姿;所述打鼾检测模块包括两个麦克风6,分别设置在枕头的左右两侧,通过麦克风来检测声音的分贝数,若分贝数大于音乐播放的分贝数或者设定阈值,则判断为打鼾声,此时枕头的四个辅助气袋2作出相应的放气动作,来调整头的姿势。
[0021]进一步地,通过两个CJMCU

30SGP30二氧化碳传感器来检测睡姿的变化从而调整
枕头高度。当两个SGP30二氧化碳传感器具有近乎相同的数值时,判断为仰卧状态,枕头通过气泵打气到设定的仰卧气压;当两个SGP30二氧化碳传感器达到一定的差值时,判断为侧卧状态,通过气泵打气到侧卧气压;当从侧卧变仰卧时,通过泄放阀放气降低到仰卧气压。
[0022]所述辅助气袋2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主气袋1上的A、B、C、D四个辅助气袋2;所述睡眠检测模块包括三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其中一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枕头中间的上端,另两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枕头的左下方和右下方位置,且三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的中心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用于检测枕头上的压力来判断是否将所述主控板从休眠中激活;3个长条压力传感器 4也可以进行睡姿的辅助检测或者备用检测,当有3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有感应时,检测为仰卧状态,当小于3个长条压力传感器4有感应时,检测为侧卧状态。
[0023]所述辅助气袋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逆止阀和辅泄放阀;所述主控板控制连接一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与所述逆止阀连接,所述辅泄放阀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枕头底层的用于调整枕头整体高度的主气袋(1)、设置在所述主气袋(1)之上用于调整头部姿势的辅助气袋(2)以及集成电路板(5),所述集成电路板(5)设置在枕头的一侧;在枕头上还设置有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所述睡姿检测模块、睡眠检测模块和打鼾检测模块与所述集成电路板(5)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5)包括主控板、电源管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连接USB插口实现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姿检测模块包括两个二氧化碳传感器(3),分别设置在枕头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枕头两侧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通过所述主控板判断睡姿;所述打鼾检测模块包括两个麦克风(6),分别设置在枕头的左右两侧,用于采集打鼾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打鼾的智能保健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气袋(2)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主气袋(1)上的四个辅助气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赵世新李同强周井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良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