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05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其包括炉体和集尘设备;炉体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设置有送风装置;集尘设备包括换热段、过滤段和排气段;换热段、过滤段和排气段依次连接;换热段与排气口连接;过滤段设置有过滤网和更换装置。通过设置送风装置,将炉体内的气体运输至集尘设备处,而粉尘与气体一起被传输至集尘设备内;通过设置换热段,温度较高的气体经换热段后温度下降,使得过滤段的寿命大大延长,通过设置过滤段,气体经过过滤段后,粉尘被过滤段拦截,再经过排气段对气体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排出气体无害;通过更换装置与过滤网的结合,确保过滤网能及时更换,使过滤效果始终处于最佳水平。使过滤效果始终处于最佳水平。使过滤效果始终处于最佳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对各自各样的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各自金属的熔炼工艺生产过程中,加热炉无疑是必要的加工仪器。在对金属进行加热的时候,加热炉内会产生大量高温的含粉尘的尾气,若将高温的尾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对过滤网进行装配更换,在此过程中,高温的尾气对人员的人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的设备无法对过滤网进行实时的清理,灰尘对过滤网堵塞后便不能继续进行过滤的工作,尾气堆积在炉体内,尾气中的粉尘附着在金属中,改变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使得所得产品不符合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加热炉需要人工更换过滤网且无法及时对过滤网进行清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其包括炉体和集尘设备;所述炉体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炉体内气体导出的送风装置;所述集尘设备包括用于吸收气体热量的换热段、用于过滤气体中粉尘的过滤段以及用于检测气体是否达到排出要求的排气段;所述换热段、所述过滤段和所述排气段依次连接;所述换热段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过滤段设置有用于过滤粉尘的过滤网以及用于更换所述过滤网的更换装置。
[0004]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送风装置,将炉体内的气体运输至集尘设备处,而粉尘与气体一起被传输至集尘设备内;气体从炉体内转移出来后温度较高,温度较高的气体对环境以及过滤段的寿命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通过设置换热段,温度较高的气体经过换热段后温度下降,使得过滤段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通过设置过滤段,气体经过过滤段后,粉尘被过滤段拦截,再经过排气段对气体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排出的气体对环境以及对人的健康安全无影响;通过更换装置与过滤网的结合,更换装置代替人工更换设置在集尘设备内的过滤网,过滤网的及时更换以确保过滤效果始终处于最佳水平,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05]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段包括连通管、喷雾喷头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连通管设置有弯曲部以及连接在弯曲部两端的水平部;其中一个所述水平部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另一个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过滤段连接;所述喷雾喷头设置在所述水平部内且所述喷雾喷头作用方向朝向所述弯曲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弯曲部内;所述弯曲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段包括壳体和支架;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段和所
述排气段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更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若干所述过滤网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并伸向所述壳体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段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与所述壳体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均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包括框体、安装板和滤材;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滤材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过滤网还包括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一滑块和扫尘板;所述框体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扫尘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扫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更换装置包括第二转动电机、第二转动轴、第二滑块、气缸、第三转动电机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安装板的吸盘。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材折叠成褶以及形成多条细沟槽;所述滤材与所述框体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框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配合的第二固定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段设置有粉尘浓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0014]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换热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滤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的扫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00

炉体;110

送风装置;210

换热段;211

连通管;212

喷雾喷头;213

液位传感器;214

出液口;215

水平部;216

弯曲部;217

干燥装置;220

过滤段;221

壳体;222

支架;223

过滤网;224

更换装置;225

集尘袋;226

细沟槽;227

齿牙;228

齿槽;310

第一安
装槽;311

第二安装槽;312

第一固定件;313

第二固定件;314

框体;315

安装板;316

滤材;320

第一转动电机;321

第一转动轴;322

第一滑块;323

扫尘板;324

板体;325

毛刷;330

第二转动电机;331

第二转动轴;332

第二滑块;333

气缸;334

第三转动电机;33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除尘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体和集尘设备;所述炉体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炉体内气体导出的送风装置;所述集尘设备包括用于吸收气体热量的换热段、用于过滤气体中粉尘的过滤段以及用于检测气体是否达到排出要求的排气段;所述换热段、所述过滤段和所述排气段依次连接;所述换热段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过滤段设置有用于过滤粉尘的过滤网以及用于更换所述过滤网的更换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尘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段包括连通管、喷雾喷头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连通管包括有弯曲部以及连接在弯曲部两端的水平部;其中一个所述水平部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另一个所述水平部与所述过滤段连接;所述喷雾喷头设置在任一所述水平部内且所述喷雾喷头喷射方向朝向所述弯曲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弯曲部内;所述弯曲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除尘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段包括壳体和支架;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热段和所述排气段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更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若干所述过滤网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并伸向所述壳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除尘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段还包括集尘袋;所述集尘袋与所述壳体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除尘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镇张平潘剑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绿源亚太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