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84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包括外壳和电解极片,所述外壳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一和极片半壳槽一,所述外壳二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二和极片半壳槽二,所述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包括延伸极片端头、导线、PVC套管和贯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还内填充有硅胶或高粘度树脂和通过所述包覆PVC套管的延伸极片端头和导线的连接处分别设于极片端头孔槽一和极片端头孔槽二内,且所述导线分别延伸于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内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能防止渗水氧化和结构紧密的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接插件密封结构。接插件密封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
,特别涉及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居住以及生活环境的消毒杀菌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杀菌消毒模块器具越来越多。一种通过钛合金电极电解水中氯负离子得到有效氯(化合价为0、+1、+3、+4、+5、+7就是氧化态氯),有效氯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0003]工作的时候,将整个电解组件浸入水中,通电进行电解。阳极以及阴极电解板具有强抗氧化性,所以可以稳定的点在水中存在。但是电解板和导线连接的部位如果做不到和水很好的隔绝,否则电解氧化的时候,连接部件很容易锈蚀造成连接脱落,从而致使整个部件损坏。所以本专利技术就是围绕钛合金电极和导线的连接以及密封进行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能防止渗水氧化和结构紧密的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包括:
[0007]外壳,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一和极片半壳槽一,所述导线半壳道一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卡扣头和半壳凸头,所述极片半壳槽一包括极片半壳凸头、螺丝承托连片、极片端头孔槽一和观察道孔一,所述极片半壳凸头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后端四个顶角,所述螺丝承托连片分别设于极片半壳凸头内侧,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一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一分别开于极片半壳槽一左右两端,所述外壳二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二和极片半壳槽二,所述导线半壳道二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勾点和半壳凹道,所述极片半壳槽二包括极片半壳凹道、螺母安置块、极片端头孔槽二和观察道孔二,所述极片半壳凹道环设于极片半壳槽二前端,所述螺母安置块设于极片半壳凹道后端四个顶角,包括分别开于中央处的螺母孔,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二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二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左右两端,包括分别设于中央处的限位顶块;
[0008]电解极片,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所述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包括延伸极片端头、导线、PVC套管和贯穿孔,所述延伸极片端头分别设于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顶端,所述导线分别延伸设于延伸极片端头外部,所述PVC套管包覆于延伸极片端头和导线连接处外部,所述贯穿孔分别开于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四个顶角处。
[0009]进一步,所述延伸极片端头端头处可为圆弧插头、卡扣插头和正四边插头,所述导线分别通过插簧端子和U形端子分别与圆弧插头和卡扣插头相配合与延伸极片端头连接,且所述导线可通过端头处与正四边插头碰焊与延伸极片端头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PVC套管包覆伸极片端头和导线的连接处后填充有硅胶或高粘度树脂。
[0011]进一步,所述卡扣头与勾点相配合,所述半壳凸头与半壳凹道凹凸互补,所述极片半壳凸头分别与极片半壳凹道凹凸互补,且所述极片半壳凹道的高度与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贴合后的高度相等。
[0012]进一步,所述包覆PVC套管的延伸极片端头和导线的连接处分别设于极片端头孔槽一和极片端头孔槽二内,且所述导线分别延伸于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内。
[0013]进一步,所述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还内填充有硅胶或高粘度树脂。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还内填充有硅胶或高粘度树脂和通过所述包覆PVC套管的延伸极片端头和导线的连接处分别设于极片端头孔槽一和极片端头孔槽二内,且所述导线分别延伸于导线半壳道一和导线半壳道二的连接孔内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密封性好、能防止渗水氧化和结构紧密的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五;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六;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解极片结构示意图之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8]根据图1

图4所示:
[0029]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包括:
[0030]外壳1,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外壳一11和外壳二12,所述外壳一11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一111和极片半壳槽一112,所述导线半壳道一111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卡扣头1111和半壳凸头1112,所述极片半壳槽一112包括极片半壳凸头1121、螺丝承托连片
1122、极片端头孔槽一1123和观察道孔一1124,所述极片半壳凸头1121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112后端四个顶角,所述螺丝承托连片1122分别设于极片半壳凸头1121内侧,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一1123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112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一1124分别开于极片半壳槽一112左右两端,所述外壳二12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二121和极片半壳槽二122,所述导线半壳道二121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勾点1211和半壳凹道1212,所述极片半壳槽二122包括极片半壳凹道1221、螺母安置块1222、极片端头孔槽二1223和观察道孔二1224,所述极片半壳凹道1221环设于极片半壳槽二122前端,所述螺母安置块1222设于极片半壳凹道1221后端四个顶角,包括分别开于中央处的螺母孔12221,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二1223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122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二1224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122左右两端,包括分别设于中央处的限位顶块12241;
[0031]电解极片2,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电解阴极片21和电解阳极片22,所述电解阴极片21和电解阳极片22包括延伸极片端头23、导线24、PVC套管25和贯穿孔26,所述延伸极片端头23分别设于电解阴极片21和电解阳极片22顶端,所述导线24分别延伸设于延伸极片端头23外部,所述PVC套管25包覆于延伸极片端头23和导线24连接处外部,所述贯穿孔26分别开于电解阴极片21和电解阳极片22四个顶角处。
[0032]根据图5

图11所示:所述延伸极片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组件端子接插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一和极片半壳槽一,所述导线半壳道一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卡扣头和半壳凸头,所述极片半壳槽一包括极片半壳凸头、螺丝承托连片、极片端头孔槽一和观察道孔一,所述极片半壳凸头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后端四个顶角,所述螺丝承托连片分别设于极片半壳凸头内侧,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一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一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一分别开于极片半壳槽一左右两端,所述外壳二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导线半壳道二和极片半壳槽二,所述导线半壳道二包括从外到内设置的勾点和半壳凹道,所述极片半壳槽二包括极片半壳凹道、螺母安置块、极片端头孔槽二和观察道孔二,所述极片半壳凹道环设于极片半壳槽二前端,所述螺母安置块设于极片半壳凹道后端四个顶角,包括分别开于中央处的螺母孔,所述极片端头孔槽二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顶部,所述观察道孔二分别设于极片半壳槽二左右两端,包括分别设于中央处的限位顶块;电解极片,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所述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包括延伸极片端头、导线、PVC套管和贯穿孔,所述延伸极片端头分别设于电解阴极片和电解阳极片顶端,所述导线分别延伸设于延伸极片端头外部,所述PV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华颜天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