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艳杏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69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内部下侧和内部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插管,所述插管呈等间距对应开设在板体的中部偏下位置,且插管在板体的内部呈通孔结构;纵筋和竖筋,所述纵筋和竖筋均对应绑扎在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的外侧,所述板体的顶面设置有接合面,且接合面与板体之间一体形成,同时所述接合面呈凹凸状结构,所述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在板体的内部呈上下对称设置。该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废旧混凝土进行楼板的预制,同时便于使得楼板对导线管路进行安装,且能够保证整体结构强度。体结构强度。体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改建工程日益增多,使得全世界的废旧混凝土产生量不断增加,若不能够对废旧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导致环境恶化造成污染;
[0003]而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
[0004]基于再生混凝土进行建筑物的构建成为了当下解决废旧混凝土的重要手段,而在利用再生混凝土进行楼板的预制制作时,不能够使得楼板便于进行导线管路的连接,不便于直接辅助后续水电管的安装,同时不利于保证结构强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利用再生混凝土进行楼板的预制制作时,不能够使得楼板便于进行导线管路的连接,不便于直接辅助后续水电管的安装,同时不利于保证结构强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包括:
[0007]板体,所述板体的内部下侧和内部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
[0008]插管,所述插管呈等间距对应开设在板体的中部偏下位置,且插管在板体的内部呈通孔结构;
[0009]纵筋和竖筋,所述纵筋和竖筋均对应绑扎在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的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顶面设置有接合面,且接合面与板体之间一体形成,同时所述接合面呈凹凸状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在板体的内部呈上下对称设置,且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均呈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板体的背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纵筋在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的外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纵筋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的外侧,并且纵筋与第一横筋和第二横筋之间均构成网状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竖筋呈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与第二横筋之间,且竖筋呈等间距对称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纵筋和竖筋的端部均呈向内侧弯折结构,且纵筋、竖筋与第一横筋
和第二横筋之间分别绑扎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0016]步骤一:首先根据再生混凝土楼板需求尺寸确定模板的尺寸,其中所述模板分为底层模板和顶层模板;
[0017]步骤二:在底层模板的内部对应铺设纵筋,而后对应在纵筋的上方对第一横筋进行穿插,使得第一横筋铺设在底层模板的内部,并将第一横筋与纵筋之间对应进行绑扎;
[0018]步骤三:在第一横筋的外侧对应竖筋的绑扎,使得竖筋等间距对称绑扎到第一横筋的外侧,同时在底层模板的顶部对应进行插管的放置,使得插管架设在底层模板的顶部;
[0019]步骤四:将顶层模板与底层模板之间卡合连接,使顶层模板底部与插管之间卡合,在顶层模板的内部对第二横筋进行等间距穿插;
[0020]步骤五;将竖筋与第二横筋之间对应进行绑扎,将纵筋对应放置到第二横筋的上方进行绑扎;
[0021]步骤六:浇筑再生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进行模板拆除,得到再生混凝土楼板。
[0022]进一步的,所述底层模板与顶层模板的分界面为插管的中心轴线的所在平面,同时底层模板的顶部和顶层模板的顶部对应开设为插管的外径的1/2的半圆形孔洞。
[0023]进一步的,所述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是将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后与硅酸盐水泥、橡胶乳液、硅烷偶联剂、微硅粉、纤维以及水之间充分搅拌后形成。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废旧混凝土进行楼板的预制,同时便于使得楼板对导线管路进行安装,且能够保证整体结构强度;
[0025]通过第一横筋、第二横筋、纵筋和竖筋之间的绑扎,且通过直接浇筑成型,能够保证整体一体化,保证结构强度;
[0026]通过板体的顶面的接合面的凹凸设置,便于保证顶部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进行地砖的铺设使用,保证连接的稳定;
[0027]通过插管的对应穿插安装,便于进行导线管路的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板体;11、接合面;2、第一横筋;3、第二横筋;4、插管;5、纵筋;6、竖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包括:板体1、插管4、纵筋5和竖筋6,板体1的内部下侧和内部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插管4呈等间距对应开设在板体1的中部偏下位置,且插管4在板体1的内部呈通孔结构;,纵筋5和竖筋6均对应绑扎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
[0035]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板体1的顶面设置有接合面11,且接合面11与板体1之间一体形成,同时接合面11呈凹凸状结构。
[0036]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在板体1的内部呈上下对称设置,且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均呈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板体1的背部,纵筋5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纵筋5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并且纵筋5与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之间均构成网状结构,竖筋6呈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2与第二横筋3之间,且竖筋6呈等间距对称设置。
[0037]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纵筋5和竖筋6的端部均呈向内侧弯折结构,且纵筋5、竖筋6与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之间分别绑扎连接。
[0038]实施例:
[0039]在进行楼板的制备时首先根据再生混凝土楼板需求尺寸确定模板的尺寸,其中模板分为底层模板和顶层模板,其中底层模板与顶层模板的分界面为插管4的中心轴线的所在平面,同时底层模板的顶部和顶层模板的顶部对应开设为插管4的外径的1/2的半圆形孔洞;
[0040]在底层模板的内部对应铺设纵筋5,而后对应在纵筋5的上方对第一横筋2进行穿插,使得第一横筋2铺设在底层模板的内部,并将第一横筋2与纵筋5之间对应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内部下侧和内部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插管(4),所述插管(4)呈等间距对应开设在板体(1)的中部偏下位置,且插管(4)在板体(1)的内部呈通孔结构;纵筋(5)和竖筋(6),所述纵筋(5)和竖筋(6)均对应绑扎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面设置有接合面(11),且接合面(11)与板体(1)之间一体形成,同时所述接合面(11)呈凹凸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在板体(1)的内部呈上下对称设置,且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均呈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板体(1)的背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5)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均呈等间距设置,且纵筋(5)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的外侧,并且纵筋(5)与第一横筋(2)和第二横筋(3)之间均构成网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6)呈对应卡合在第一横筋(2)与第二横筋(3)之间,且竖筋(6)呈等间距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导线管路连接的再生混凝土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5)和竖筋(6)的端部均呈向内侧弯折结构,且纵筋(5)、竖筋(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艳杏朱汶迁高亮方露镔陈旭刘智武
申请(专利权)人:章艳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