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67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通过将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两种纱线并条,并条工序中两种纱线条的股数比为1:2,并制得支数为20S和41S的两种生条,将生条进一步加工成熟条,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的细纱,对混纺细纱线进行络筒;通过采用三层复合面料的形式,增加安全带的抗拉性能,增加其安全性能,通过调节经纱和纬纱的截面直径,使防滑面料层带有直线条纹,增大摩擦力,有效改善在手动调整安全带时发生滑脱的现象,通过浸轧耐磨液,可以有效分子结构不被破坏,从而起到耐磨的作用,提高安全使用性能,降低其使用成本,节省能源。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带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带是运用在设备上的安全件,乘坐飞机等飞行器或在高空作业与进行技艺表演时为保障安全所用的织带,安全带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安全问题,也是汽车等交通工具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0003]现有的安全带主要是用涤纶、丙纶、尼龙等材料纺织,安全带在使用时必须配合金属卡口使用,每次使用时,需要调整安全带的长度,但在手动调整安全带时,容易发生滑脱等现象,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安全带的表面由于长期与卡口扣合产生滑动磨损,造成表面起毛、内部线头断裂等情况,影响安全使用性能,需要经常检测和更换,造成不便和浪费;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
[0006](1)通过将3

己烯

1,6

二醇加入三口烧瓶,使用二氯甲烷作溶剂,二甲亚砜作氧化剂,再加入三乙胺、草酰氯做冰浴处理,控制温度并搅拌,得到中间体A,将中间体A投入至反应釜,再向反应釜加入乙烯基三甲基硅烷,Pt作催化剂,升高温度并搅拌,得到中间体B,向中间体B中加入苯胺,使用DMAP作催化剂,控制温度并搅拌,得到耐磨液,将防滑面料层和基层面料浸轧耐磨液,解决由于安全带的表面长期与卡口扣合产生滑动磨损,造成表面起毛、内部线头断裂等情况,影响安全使用性能,需要经常检测和更换,造成不便和浪费的问题;
[0007](2)通过选用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两种纱线线条,将两种纱线线条经过并条工序,制得支数为20S和41S的两种生条,将生条进一步加工成熟条,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的细纱,混纺细纱线的截面直径比为1:2.5,对混纺细纱线进行络筒,将支数为20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经纱,将支数为41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纬纱,置于纺织机采用纵交机器方向和横交机器方向一上三下的变化平纹纺织方式织得坯布,再染色处理、防磨处理,得到防滑面料层,解决在手动调整安全带时,容易发生滑脱等现象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选用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两种纱线线条,将两种纱线线条经过并条工序,并条工序中两种纱线条的股数比为1:2,并制得支数为20S和41S的两种生条,将生条进一步加工成熟条,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的细纱,对混纺细纱线进行络筒,将支数为20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经纱,将支数为41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纬
纱,置于纺织机进行纺织织得坯布,将坯布放入染缸,使用活性染料兰纳素染料进行染色,并浸泡耐磨液,再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防滑面料层;
[0011]S2:选用丙纶和涤纶纤维制成的面料,将面料浸轧液碱、精炼剂MRN、渗透剂OEP

70、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WPW

2和二烷基季铵盐,使温度控制在70

75℃,恒温运转3

5h,做碱氧冷轧堆处理,将面料浸轧分散染料染液进行染色,将染色后的面料浸轧耐磨剂溶液,按照1

3℃/min的速率升温至100

105℃,恒温运转2

3小时,再迅速降温至40

50℃,再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基层面料层;
[0012]S3:将防滑面料层和基层面料层分别置于定型机上进行定型处理,再将防滑面料层覆于复合机器的平台上,均匀的将聚氨酯面料复合胶涂刷在防滑面料层上表面,将基层面料层平整的覆盖在防滑面料层上,进行一次热烘处理,再将聚氨酯面料复合胶均匀地涂刷在基层面料层上表面,将防滑面料层平整的覆盖在基层面料层上,进行二次热烘处理,得到面料成品,将面料成品进行裁剪、封边、压安全扣处理,得到耐磨型防滑安全带。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0014]S21:将3

己烯

1,6

二醇加入三口烧瓶,使用二氯甲烷作溶剂,二甲亚砜作氧化剂,再加入三乙胺、草酰氯做冰浴处理,温度控制

60至

50℃,并搅拌1

2h,得到中间体A;
[0015]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0016][0017]S22:将中间体A投入至反应釜,再向反应釜加入乙烯基三甲基硅烷,Pt作催化剂,升高温度至150

160℃,并搅拌10

15h,得到中间体B,即中间体B1和中间体B2;
[0018]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0019][0020]S23:向中间体B中加入苯胺,使用DMAP作催化剂,温度控制在90

110℃并搅拌2

3h,得到该耐磨液。
[0021]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0022][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1中所述3

己烯

1,6

二醇的体积分数为35%,所述二甲亚砜的质量分数为37%,所述二甲亚砜与草酰氯的用量比为1:20。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2中所述中间体A与所述乙烯基三甲基硅烷的摩尔比为1:1.2

1.3。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3中所述DMAP的质量分数为40%,所述中间体C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1.5。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21中所述3

己烯

1,6

二醇、二甲亚砜、三乙胺、草酰氯和二氯甲烷的添加顺序为先加入二氯甲烷,再添加3

己烯

1,6

二醇、二甲亚砜、三
乙胺、最后添加草酰氯,不可在不添加二氯甲烷时,直接添加二甲亚砜和草酰氯,以免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1中所述支数为20S和41S的两种混纺细纱线,捻度分别为780/m和810/m,混纺细纱线的截面直径比为1:2.5,使用不同的截面直径作为经纱和纬纱纺织的防滑面料带有条纹结构,增大摩擦力。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选用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两种纱线线条,将其加工进行络筒,将支数为20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经纱,将支数为41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纬纱,置于纺织机进行纺织织得坯布,将坯布放入染缸,使用活性染料兰纳素染料进行染色,并浸泡耐磨液,再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防滑面料层,选用丙纶和涤纶纤维制成的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用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两种纱线线条,将两种纱线线条经过并条工序,并条工序中两种纱线条的股数比为1:2,并制得支数为20S和41S的两种生条,将生条进一步加工成熟条,将熟条加工成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的细纱,对混纺细纱线进行络筒,将支数为20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经纱,将支数为41S的混纺细纱线作为纬纱,置于纺织机进行纺织织得坯布,将坯布放入染缸,使用活性染料兰纳素染料进行染色,并浸泡耐磨液,再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防滑面料层;S2:选用丙纶和涤纶纤维制成的面料,将面料浸轧液碱、精炼剂MRN、渗透剂OEP

70、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WPW

2和二烷基季铵盐,使温度控制在70

75℃,恒温运转3

5h,做碱氧冷轧堆处理,将面料浸轧分散染料染液进行染色,将染色后的面料浸轧耐磨剂溶液,按照1

3℃/min的速率升温至100

105℃,恒温运转2

3小时,再迅速降温至40

50℃,再进行水洗并烘干得到基层面料层;S3:将防滑面料层和基层面料层分别置于定型机上进行定型处理,再将防滑面料层覆于复合机器的平台上,均匀的将聚氨酯面料复合胶涂刷在防滑面料层上表面,将基层面料层平整的覆盖在防滑面料层上,进行一次热烘处理,再将聚氨酯面料复合胶均匀地涂刷在基层面料层上表面,将防滑面料层平整的覆盖在基层面料层上,进行二次热烘处理,得到面料成品,将面料成品进行裁剪、封边、压安全扣处理,得到耐磨型防滑安全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防滑安全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液的制备过程如下:S21:将3

己烯

1,6

二醇、二甲亚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彬李成刘磊李云飞郭之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乙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