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361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包括风轮叶片、输入轴、增速机构、输出轴、圆柱凸轮、直线运动凸轮和压电发电组件;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增速机构传递动力;输出轴经圆柱凸轮驱动直线运动凸轮,直线运动凸轮再驱动压电发电组件的导杆实现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导杆上的压电振子发生形变产生电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速机构形成大传动比的增速传动,有效提高了激励频率,在风力较低情况下也可产生较高的电能;压电振子的变形不会产生较强的机械噪声;只需改变导杆上槽口以及支撑框架上压电振子的接入口数量,即可改变导杆上压电振子的布置量,而包括导杆和压电振子的压电发电组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个数,满足电能输出需求。满足电能输出需求。满足电能输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风力驱动压电材料发电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太阳能、风能、振动能、温差能等能源,以此类清洁能源为基础的微型能源装置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振动能量存在的形式多样,采集振动能作为微能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能量发电方法。其中,压电式振动发电机以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无电磁干扰、易于实现整体结构的微型化、易于集成化等优点成为国内外振动发电领域研究的重点,压电发电将成为未来MEMS器件供电的一种重要方式。压电发电以不锈钢作为弹性层,PZT

5H作为电介质层,通过采集自然界中的能量来驱动悬臂梁振动产生毫瓦级能量。而采集风能驱动悬臂梁振动,能够获得长久、可靠的清洁能量,从而使野外微机电系统能够实现自供能量,充分凸显微机电系统的优势。
[0003]现有的风力驱动压电发电装置分为直接激励式和间接激励式,其中直接激励式风能利用率高,但维护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更广泛运用的间接激励式多采用叶片获取风能后靠转轴传递动力,转轴的某一部分设计某一结构与布置在周围的压电振子顶端撞击产生电能,或者利用磁力作用激励振子顶端振动而产生电能。这些装置不能保证在低风速下装置产生电能的可行性,而且频繁的撞击和无保护振动会产生更多的机械噪声,同时会加剧压电材料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风力压电发电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低风速下可启动、可调速、机械噪声更小的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风轮叶片、输入轴、增速机构、输出轴、圆柱凸轮、直线运动凸轮、导轨、支撑框架和压电发电组件;所述的风轮叶片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的输入轴与增速箱外壳构成转动副;增速箱外壳固定在外筒,外筒固定在底板上;增速机构置于增速箱外壳内。所述的增速机构包括增速机构内壳、上支撑架、内齿轮二、上行星架、下行星架、行星轮组件、中心齿轮和内齿轮一;所述的增速机构内壳与增速箱外壳固定;输入轴穿过增速机构内壳的中心孔;所述的上支撑架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的内齿轮二固定在上支撑架上;所述的输出轴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增速箱外壳和底板上;所述的上行星架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输出轴上,下行星架通过推力轴承支承在增速箱外壳上;k个行星轮组件沿内齿轮二的周向均布,k≥2;所述的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轴、行星齿轮二和行星齿轮一;所述行星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上行星架和下行星架上,且行星轴上固定有行星齿轮二和行星齿轮一;所述的中心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内齿轮一与增速箱外壳固定;所有行星轮组件的行星齿轮二均与内齿轮二啮合,所有行星轮组件的行星齿轮一均同时与内齿轮一和中心齿轮啮
合。所述的圆柱凸轮固定在输出轴底端,直线运动凸轮设有n个,n≥2时,n个直线运动凸轮沿圆柱凸轮的周向均布;所有直线运动凸轮的内端面均与圆柱凸轮构成凸轮副;每个直线运动凸轮与一个导轨构成滑动副;所述的导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支撑框架固定在底板上;压电发电组件n个;所述的压电发电组件包括导杆、压电振子和滚子;所述导杆的顶部与支撑框架构成滑动副,滚子固定在导杆的底部;导杆开设有沿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槽口,每个槽口内嵌有一个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的两端均固定有压电振子支撑架;所述的压电振子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的压电振子由弹性金属基板和压电片组成;弹性金属基板两侧面位于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质量块,且弹性金属基板的每个侧面上位于质量块两侧均固定有一片压电片;每个质量块与对应侧的两个压电振子均接触;n个压电发电组件的滚子与n个直线运动凸轮分别构成凸轮副。
[0007]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导杆支撑板和支撑柱;所述的导杆支撑板通过n根支撑柱固定在底板上;每个压电发电组件的导杆分别与导杆支撑板的一个滑槽构成滑动副。
[0008]优选地,所述的直线运动凸轮的升程为压电振子振幅的2倍。
[0009]增速机构的总传动比计算如下:
[0010]增速机构的总传动比设计遵循以下条件:
[0011]1)传动比条件:
[0012]则内齿轮一的齿数z3满足:z3=(i
1H

1)z1[0013]其中,z1为中心齿轮的齿数,i
1H
为中心齿轮相对下行星架的传动比,为下行星架视为不动时中心齿轮相对内齿轮一的传动比。
[0014]2)同心条件:下行星架的回转轴线与中心齿轮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5]则中心齿轮、行星齿轮一和内齿轮一满足:
[0016]得到行星齿轮一的齿数:从得到,中心齿轮和内齿轮一的齿数同为奇数或偶数。
[0017]3)装配条件:相邻两个行星齿轮一所夹的中心角为2π/k,设下行星架转过时中心齿轮转过的角度为则根据啮合关系有得到且由于此时行星齿轮一转动一圈,所以中心齿轮转过角时必须转过整数个轮齿,设该整数为γ,则其中,2π/z1为中心齿轮的一个齿距所对的中心角;从而得到:
[0018][0019]由于γ为整数,得中心齿轮和内齿轮一的齿数之和为行星齿轮一数量k的整数倍。
[0020]4)邻接条件:由于相邻两个行星齿轮一的齿顶圆不得相交,则相邻两个行星齿轮一的中心距大于行星齿轮一的齿顶圆直径,得:
[0021][0022]则有:
[0023][0024]其中,为行星齿轮一的齿顶高系数;
[0025]5)由于同一个行星轮组件的行星齿轮一和行星齿轮二固定在同一根行星轴上,则存在如下关系:
[0026][0027]其中,m为模数,z4为内齿轮二的齿数,z5为行星齿轮二的齿数。
[0028]中心齿轮、行星齿轮一、内齿轮一、内齿轮二和行星齿轮二的齿数满足上述五个条件情况下,计算内齿轮二相对下行星架的传动比:
[0029][0030]其中,为下行星架视为不动时内齿轮二相对内齿轮一的传动比。
[0031]则增速机构的总传动比为:
[0032][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34]本专利技术通过增速机构,形成大传动比的增速传动,有效提高了激励频率,使得装置在风力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驱动压电振子产生较高的电能;压电振子与激励件(导杆)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压电振子的变形不会产生较强的机械噪声。另外,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只需改变导杆上槽口以及支撑框架上压电振子的接入口数量,即可改变导杆上压电振子的布置量,满足电能输出需求;而包括导杆和压电振子的压电发电组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个数,满足电能输出需求。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力压电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增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直线运动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圆柱凸轮与直线运动凸轮的运动配合示意图;
[003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直线运动凸轮与滚子的运动配合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增速比风力压电发电装置,包括风轮叶片、输入轴和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轴、圆柱凸轮、直线运动凸轮、导轨、支撑框架和压电发电组件;所述的风轮叶片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的输入轴与增速箱外壳构成转动副;增速箱外壳固定在外筒,外筒固定在底板上;增速机构置于增速箱外壳内;所述的增速机构包括增速机构内壳、上支撑架、内齿轮二、上行星架、下行星架、行星轮组件、中心齿轮和内齿轮一;所述的增速机构内壳与增速箱外壳固定;输入轴穿过增速机构内壳的中心孔;所述的上支撑架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的内齿轮二固定在上支撑架上;所述的输出轴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增速箱外壳和底板上;所述的上行星架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输出轴上,下行星架通过推力轴承支承在增速箱外壳上;k个行星轮组件沿内齿轮二的周向均布,k≥2;所述的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轴、行星齿轮二和行星齿轮一;所述行星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上行星架和下行星架上,且行星轴上固定有行星齿轮二和行星齿轮一;所述的中心齿轮固定在输出轴上,内齿轮一与增速箱外壳固定;所有行星轮组件的行星齿轮二均与内齿轮二啮合,所有行星轮组件的行星齿轮一均同时与内齿轮一和中心齿轮啮合;所述的圆柱凸轮固定在输出轴底端,直线运动凸轮设有n个,n≥2时,n个直线运动凸轮沿圆柱凸轮的周向均布;所有直线运动凸轮的内端面均与圆柱凸轮构成凸轮副;每个直线运动凸轮与一个导轨构成滑动副;所述的导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支撑框架固定在底板上;压电发电组件n个;所述的压电发电组件包括导杆、压电振子和滚子;所述导杆的顶部与支撑框架构成滑动副,滚子固定在导杆的底部;导杆开设有沿轴向等距排布的多个槽口,每个槽口内嵌有一个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的两端均固定有压电振子支撑架;所述的压电振子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的压电振子由弹性金属基板和压电片组成;弹性金属基板两侧面位于中间位置处均固定有质量块,且弹性金属基板的每个侧面上位于质量块两侧均固定有一片压电片;每个质量块与对应侧的两个压电振子均接触;n个压电发电组件的滚子与n个直线运动凸轮分别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茹杨玉辉沈英韬吴俊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