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57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特征是选择一年生0.8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
二、
技术介绍

[0002]在滨海地带分布着大面积的滨海盐碱地。这里地形平,排水不畅,盐源多,土体盐分含量高,土壤结构板结,透气性差,加之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自然植被覆盖率很低,生物多样性单调,生态环境极端脆弱。
[0003]柽柳作为盐碱地区关键的木本植物建群物种,是一种沃土能力较强的盐生植物,现已成为滨海盐碱地区主要的生态修复树种,目前可解决中、重盐碱地造林绿化的“瓶颈”。柽柳作为一种乔木或灌木,繁殖容易、苗木成本低、生长快、成型早,在盐碱地滩涂造林种植较多。
[0004]目前,在柽柳的繁育及造林过程中,多采用的是播种和扦插育苗方式,需要柽柳种子采集处理、做床、播种、进行苗期管理,再进行扦插育苗过程,包括做床、插穗选择和处理、扦插,以及压条繁殖、分株繁殖、扦插造林等一系列步骤,作业复杂,种植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还存在柽柳插穗成活率低、成苗速度慢等现象。同时,目前常用柽柳育苗移栽灌溉以漫灌为主,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所以提供一种制约条件少、繁殖速度快、可直接移栽、节水、可实现大面积造林繁育及造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培育时间短、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活率高,可实现大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选种:选择柽柳1年生新枝条,直径在0.8cm

1.3cm之间的母本植株;
[0008]切割、标识:枝条成捆捆扎固定,在生长端涂抹油漆或彩色蜡,作为标识插穗的方向,提高规模化作业人工扦插的效率,利用电动或手动切割机将母本植株切割成长度为8cm

10cm的育苗种;所述育苗种条上有饱满芽;
[0009]培育:利用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培育;所述有机培养基皿可以在土壤中降解,基质配比:珍珠岩10%

15%、泥炭土40%

50%、复合肥5%

10%,种植土40%

50%,将基质装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中,油漆或彩色蜡标识端作为生长端,暴露在空气中1.5cm

2.5cm,另一端插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中;
[0010]开沟种植:使用开沟器作业,用拖拉机牵引开沟器,开沟深度25

30cm,宽度15

20cm,将培育好的柽柳苗连同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一字排开放入种植沟渠内,用人工将培养基皿用土培稳,向种植沟内灌水,灌满种植沟即可。
[0011]按照枝条生长方向,在育苗种生长端涂抹油漆或彩色蜡,另一端作为扎根端。
[0012]扎根端插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深度为育苗种的2/3~3/4。
[0013]培育天数为90天

120天。
[0014]育苗种上有饱满芽,数量≧1。
[0015]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的材质为无纺布或者纸质袋子、废弃布料。
[0016]回填漫灌的水的可溶盐重量百分比含量≤0.3%。
[0017]育苗种长出20

30cm,进行开沟种植。
[0018]开沟种植的育苗种株行距≥40c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成活率,降低了时间以及人工成本,可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繁育、造林,此外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利用油漆或彩色蜡涂抹育苗种顶端,作为生长、扎根标识,一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二是有利于识别插根方向,避免工作人员反方向插根,提高了规模化切穗和扦插作业的效率,以及苗种成活率。
[0021]2、本专利技术利用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进行培育,大规模种植时,直接开沟大面积随机放入育苗种,只需要开沟随机放入,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2]3、本专利技术利用种植沟种植,除了灌溉省水外,还能收集降雨,减少灌溉用水。此方法只有一般漫灌用水的5%,提高用水量,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还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后期提高降雨使用率,更加生态环保。
四、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已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中心实施并运用。
[0024]下面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解释,
[0025]选种:根据培育需要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1

2年的柽柳品种的植株作为母本,母本植株直径在0.8cm

1.3cm之间。除去侧枝,母本植株条成捆捆扎固定,利用电动或收到切割机将其切割成长度为8cm

10cm的育苗种;育苗种顶端用油漆或彩色蜡涂抹,作为生长、扎根标识,另一端用于扎根端,插入培养皿中培育;保证每根育苗种上有饱满芽;
[0026]品种可选择乔化型新品种乔柽1号,及其它品种,灌木型品种甘蒙柽柳,以及其它品种,储藏的母本植株贮藏选用清水浸泡1天,一天换水2次。
[0027]培育:利用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培育,基质配比:珍珠岩10%

15%、泥炭土40%

50%、复合肥5%

10%、种植土40%

50%,将基质装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插入插条,油漆或彩色蜡标识端作为生长端,暴露在空气中1.5cm

2.5cm,另一端插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中,扎根端插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深度为育苗种的2/3~3/4。在基质扦插完后,及时浇水,第一次浇水要浇透基质,保持温度在10℃以上,后续每7天左右浇水1次,(视基质干燥情况而定,若空气干燥,基质干透了,需要及时浇水;若空气湿润,则可稍微适当延长1

2天浇水),每次浇透。培育天数为90天

120天。
[0028]待育苗种长出20

30cm高后即可移栽到工地。
[0029]开沟种植:重盐碱地区,栽植前充分平整,疏松表土,使用开沟器作业,开沟深度25

30cm,宽度15

20cm,株行距≥40cm。每条沟之间相隔一般为2.5米(或根据施工需求调整),要方便机械除草作业。将繁育好的柽柳苗连同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一字排开放入种植沟渠内,人工用铁锹回填培养基皿周边土,稳住培养基皿土即可,此方法提高人工挖树坑种植的效果,20倍以上。
[0030]灌溉:种植后要及时浇水,定根水在栽培当天完成,用水泵将河流或湖泊的水引入
种植沟灌溉,布满种植沟即可,若有水漫出种植沟,需要人工堵住,防止浪费水。灌溉水的可溶盐重量百分比含量要求在0.3%以下。种植沟除了灌溉省水外,还能收集降雨,减少灌溉用水。此方法只有一般漫灌用水的5%,提高用水量,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还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柽柳规模化繁育和造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种:选择柽柳1年生新枝条,直径在0.8cm

1.3cm之间的母本植株;(2)切割、标识:枝条成捆捆扎固定,在生长端涂抹油漆或彩色蜡,作为标识插穗的方向,将母本植株切割成长度为8cm

10cm的育苗种;(3)培育:利用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培育;所述有机培养基皿可以在土壤中降解,基质配比:珍珠岩10%

15%、泥炭土40%

50%、复合肥5%

10%,种植土40%

50%,将基质装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中,油漆或彩色蜡标识端作为生长端,暴露在空气中1.5cm

2.5cm,另一端插入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中;(4)开沟种植:开沟深度25

30cm,宽度15

20cm,将培育好的柽柳苗连同易降解有机培养基皿一字排开放入种植沟渠内,有机培养基皿用土培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荣松张华新邓丞朱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天津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综合试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