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99331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噪声处理领域,提供一种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及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包括: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空气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对所述SEA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声载荷,以计算通过空气路径传递的噪声;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结构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有限元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噪声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顾客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车内的噪声水平不仅是衡量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也逐渐成为众多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声学包是控制车内噪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声学包不仅能够改善车内的声学特性,降低车内噪声,而且能够对车内声音品质进行调节,达到客户的心理预期。
[0003]目前,声学包的开发设计通常采用统计能量分析(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方法来完成,其通过建立性能模型来有效控制高频段空气路径的噪声传递。但是对于中频段,其噪声传递不仅涉及空气路径,还涉及结构路径,且噪声频率越低时,结构路径占比可能越大。而利用现有SEA方法进行中频段噪声分析时,其创建的模型模态密度比较低,并且噪声传递时存在着通过全局模态传递的间接耦合损耗问题,进而无法对以结构路径为主要传递路径的噪声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包括: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空气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对所述SEA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声载荷,以计算通过空气路径传递的噪声;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结构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有限元FE

SEA混合模型,并对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力载荷,以计算通过结构路径传递的噪声;以及基于所述SEA模型和所述FE

SEA混合模型,进行车内中频噪声分析。
[0007]进一步的,所述SEA模型包括外壳SEA模型、SEA内饰子系统和SEA声腔子系统,且所述SEA声腔子系统包括车内SEA声腔子系统和车外SEA声腔子系统。
[0008]进一步的,建立所述SEA模型包括:建立车辆的白车身FE模型、开闭件FE模型和内饰件FE模型;基于所述白车身FE模型和所述开闭件FE模型生成外壳SEA模型;基于所述内饰件FE模型划分SEA内饰子系统,并对该SEA内饰子系统中的声学材料进行定义;根据所述SEA内饰子系统的结构与车内乘员响应考察部位对车体周围区域及车内空腔区域划分SEA声腔子系统,并将所述SEA声腔子系统划分为车内SEA声腔子系统和车外SEA声腔子系统;以及基于所述外壳SEA模型、所述SEA内饰子系统和所述SEA声腔子系统构建所述SEA模型。
[0009]进一步的,建立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包括:建立车辆的白车身FE模型,并计算该白车身FE模型的模态;基于所述白车身FE模型生成FE子系统;将所述白车身FE模型的模态与
所述FE子系统匹配,以通过所述模态表征各FE子系统之间的传递关系;以及建立所述FE子系统与所述车内SEA声腔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以生成所述FE

SEA混合模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白车身FE模型包含关于车辆的白车身、车架和外侧玻璃结构的FE模型。
[0011]进一步的,在建立所述SEA模型之后,以及在对所述SEA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声载荷之前,所述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所述激励声载荷:测量整车实际工况下车身外部声场的声压值,并将该声压值作为所述激励声载荷。
[0012]进一步的,在建立所述FE

SEA混合模型之后,以及在对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力载荷之前,所述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获取所述激励力载荷:采用预配置的逆矩阵功能模块来获取实验车的关键连接点的激励力载荷的幅值和相位。其中,所述逆矩阵功能模块被配置为通过逆矩阵表示以下两者基于传递函数的关系:所述实验车在实际工况下的关键连接点三向的力;以及针对该关键连接点进行加速度测试的若干测试点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所述传递函数是所述关键连接点三向到每一测试点三向的传递函数。其中,所述传递函数和所述加速度均包含幅值和相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SEA模型和所述FE

SEA混合模型,进行车内中频噪声分析包括:调节所述SEA模型以使得其计算的车内高频噪声与第一预设实验值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采用所调节的所述SEA模型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将所计算的车内中频噪声与所述FE

SEA混合模型计算的车内中频噪声进行叠加;以及根据进行叠加后的噪声与第二预设实验值的对比结果,调节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其中,所述高频噪声对应的噪声频率大于所述中频噪声对应的噪声频率。
[0014]进一步的,所述高频噪声是频率范围在1000Hz

8000Hz的噪声,而所述中频噪声是频率范围在100Hz

1000Hz之内的噪声。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在SEA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FE

SEA混合模型,完整地考虑中频段结构路径的传声影响,大大提高了中频段的仿真精度,形成了全频段车内噪声仿真预测。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8]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上述任意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
[0019]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立SEA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立的外壳SEA模型的示意图;
[0025]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划分完成的车内SEA声腔子系统和车外SEA声腔子系统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SEA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立所述FE

SEA混合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例中车身外部所需进行声载荷测试的区域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包括: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空气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并对所述SEA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声载荷,以计算通过空气路径传递的噪声;建立用以表征基于结构路径进行噪声传递的有限元FE

SEA混合模型,并对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加载实际工况下的激励力载荷,以计算通过结构路径传递的噪声;以及基于所述SEA模型和所述FE

SEA混合模型,进行车内中频噪声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EA模型包括外壳SEA模型、SEA内饰子系统和SEA声腔子系统,且所述SEA声腔子系统包括车内SEA声腔子系统和车外SEA声腔子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SEA模型包括:建立车辆的白车身FE模型、开闭件FE模型和内饰件FE模型;基于所述白车身FE模型和所述开闭件FE模型生成外壳SEA模型;基于所述内饰件FE模型划分SEA内饰子系统,并对该SEA内饰子系统中的声学材料进行定义;根据所述SEA内饰子系统的结构与车内乘员响应考察部位对车体周围区域及车内空腔区域划分SEA声腔子系统,并将所述SEA声腔子系统划分为车内SEA声腔子系统和车外SEA声腔子系统;以及基于所述外壳SEA模型、所述SEA内饰子系统和所述SEA声腔子系统构建所述SEA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FE

SEA混合模型包括:建立车辆的白车身FE模型,并计算该白车身FE模型的模态;基于所述白车身FE模型生成FE子系统;将所述白车身FE模型的模态与所述FE子系统匹配,以通过所述模态表征各FE子系统之间的传递关系;以及建立所述FE子系统与所述车内SEA声腔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以生成所述FE

SEA混合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内中频噪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车身FE模型包含关于车辆的白车身、车架和外侧玻璃结构的FE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