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328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吸尘腔、过滤腔和加湿腔;吸尘腔上设有吸尘口,加湿腔上设有排风口;第一风机,其将吸尘腔与过滤腔连通;第二风机,其将过滤腔与加湿腔连通;两个清灰机构,任一清灰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板和两个灰斗;储灰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除尘作业中对过滤网进行有效的清洁,保证设备内部进风的通畅性,提高除尘效率,无需频繁的停机清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场地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场地的灰尘不仅会影响建筑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施工效率降低,更甚还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进而带来建筑安全隐患;因此,对建筑场地的灰尘进行净化处理是很有必要的,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场地的除尘设备在进行一定时间的除尘作业后,过滤网上会沾满了灰尘,使得过滤网的网孔被灰尘堵塞,导致设备需要频繁的停机定期清洗,不然会降低设备除尘效率,因而现有的建筑场地的除尘设备实用性较差、除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使用场地优选地下室密闭空间或者室内切割打磨作业,本专利技术可在除尘作业中对过滤网进行有效的清洁,保证设备内部进风的通畅性,提高除尘效率,无需频繁的停机清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包括:
[0006]壳体,其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吸尘腔、过滤腔和加湿腔;所述吸尘腔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吸尘口,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吸尘口内设有滤网;所述加湿腔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且远离所述过滤腔的一侧面上设有排风口;
[0007]第一风机,其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吸尘腔连通,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
[0008]第二风机,其第二进风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加湿腔连通;
[0009]两个清灰机构,每个滤网对应设置一个清灰机构,任一清灰机构包括:
[0010]两个伸缩板,其分别位于滤网的两侧,任一伸缩板包括多个上下滑动套接的板体,位于最内部的板体的自由端固设于吸尘腔的上部,位于最外部的板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可伸入滤网的网孔内的第一刷毛;任一伸缩板伸展状态可将相对应的滤网遮盖;两个伸缩板的伸展与收缩不同步;
[0011]两个灰斗,每个伸缩板对应设置一个灰斗,任一灰斗固设于相对应的伸缩板的位于最外壁的板体的自由端,灰斗的顶部敞口设置,底部设有卸灰口,卸灰口内铰接有卸灰板;灰斗的一侧与滤网接触,另一侧为朝着靠近滤网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0012]储灰腔,其设于所述吸尘腔的下方,所述储灰腔的顶部设有四个进灰口,每个卸灰口对应设置一个进灰口,任一进灰口内铰接有导灰板。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任一卸灰板的转动由电磁阀控制,所述储灰腔的顶部设有四个第一触动开关,每个电磁阀对应设置一个第一触动开关,任一电磁阀由相对应的触动开关控制。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所述过滤腔内竖直内接有第一竖板,其将所述过滤腔的内部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过渡腔和滤尘腔,所述过渡腔位于靠近所述吸尘腔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过渡腔连通;所述滤尘腔内水平内接有横板,其将所述滤尘腔的内部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上空间连通;所述下空间内竖直设有第二竖板,其将所述下空间的内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分隔为两个除尘腔,任一除尘腔的顶部设有多个通孔,任一通孔将除尘腔与所述上空间连通;任一除尘腔的靠近所述过渡腔的一侧的下部设有导风口,除尘腔内设有除尘机构,任一除尘机构包括:
[0015]布袋,其竖直设于除尘腔内,布袋的上端边缘与所述横板转动连接,下端与除尘腔的底面转动连接;,任一通孔竖直向下的投影位于布袋内;
[0016]螺杆,其同轴设于布袋内,螺杆的下端与布袋的底部固接;
[0017]套筒,其同轴套设于螺杆的上部,套筒的内壁与螺杆螺纹转动连接;套筒的上端穿过所述横板延伸至所述上空间内,并与所述上空间的顶面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横板不限制套筒沿竖直方向的移动;
[0018]多个斜撑,其沿间隔设于套筒与布袋之间,任一斜撑的一端与套筒的侧面铰接,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并与布袋的内壁转动连接,任一斜撑可相对布袋沿圆周方向转动;
[0019]吸尘毛毡,其铺设于所述下空间的底面的内壁上,且位于布袋的外壁与除尘腔的内壁之间。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所述加湿腔设有加湿机构,其包括:
[0022]环形的布水管,其水平设于所述加湿腔的上方;布水管的底部设有多个漏水孔;
[0023]循环泵,其固设于所述加湿腔的外侧面,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布水管连通,进水口与所述加湿腔的底部连通。
[0024]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吸尘腔的外部,并设置有旋转把手。
[0025]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转轴圆周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环形的密封垫。
[0026]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任一布袋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固定杆,任一固定杆的一端与螺杆的圆周侧面固接,另一端沿螺杆的径向延伸并与布袋的内侧壁抵接。
[0027]优选的是,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任一布袋的两端分别边缘密封固设于一个圆环上,两个圆环分别与所述横板和除尘腔的底面转动连接。
[0028]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两个吸尘口,并在两个伸缩板交替伸缩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吸尘口交替作业,任一伸缩板在伸展、收缩的过程中带动位于最外侧的板体上的多个第一刷毛相对滤网上下移动,进而将滤网的网孔内部粘附的灰尘刮蹭掉,实现对滤网清孔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无需将装置停机,即可实现对滤网的清理,保证滤网的畅通无阻,进而提高除尘效率;进一步的在任一伸缩板的底部设置灰斗,用于收集刮蹭下来的灰尘,对于任一伸缩板,在向
下伸展时,多个第一刷毛对滤网进行刮蹭,刮蹭下来的灰尘收集至灰斗内,当该伸缩板完全展开至极限位置时,灰斗底部的卸灰板与导灰板接触,然后相对灰斗转动卸灰板,进而带动导灰板转动,使得卸灰口和进灰口均被打开,灰斗中的灰尘进入储灰腔内,当该伸缩板向上收缩时,卸灰板转动至将卸灰口封闭的状态,同时导灰板也转动至将进灰口封闭的状态,避免储灰腔内部的灰尘在风机作用下再次飞扬导致的二次污染;
[0030]2、本专利技术在过滤腔内设置两个布袋,对空气进行除尘,能够较彻底的将空气的灰尘清除,提高除尘效率。本专利技术经由吸尘腔后的带灰空气进入过渡腔,并通过两个导风口进入两个除尘腔内进行除尘,提高对空气除尘的效率;进一步的在布袋内部设置了转动的螺杆,以及与螺杆螺纹配合连接的套筒,在套筒的上下移动的作用下可带动螺杆转动,进而带动布袋转动,加快空气穿过布袋的速率,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套筒的上下移动带动螺杆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多个斜撑的转动,任一斜撑随套筒的转动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其内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吸尘腔、过滤腔和加湿腔;所述吸尘腔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吸尘口,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吸尘口内设有滤网;所述加湿腔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且远离所述过滤腔的一侧面上设有排风口;第一风机,其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吸尘腔连通,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第二风机,其第二进风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加湿腔连通;两个清灰机构,每个滤网对应设置一个清灰机构,任一清灰机构包括:两个伸缩板,其分别位于滤网的两侧,任一伸缩板包括多个上下滑动套接的板体,位于最内部的板体的自由端固设于吸尘腔的上部,位于最外部的板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面上设有多个可伸入滤网的网孔内的第一刷毛;任一伸缩板伸展状态可将相对应的滤网遮盖;两个伸缩板的伸展与收缩不同步;两个灰斗,每个伸缩板对应设置一个灰斗,任一灰斗固设于相对应的伸缩板的位于最外壁的板体的自由端,灰斗的顶部敞口设置,底部设有卸灰口,卸灰口内铰接有卸灰板;灰斗的一侧与滤网接触,另一侧为朝着靠近滤网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储灰腔,其设于所述吸尘腔的下方,所述储灰腔的顶部设有四个进灰口,每个卸灰口对应设置一个进灰口,任一进灰口内铰接有导灰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卸灰板的转动由电磁阀控制,所述储灰腔的顶部设有四个第一触动开关,每个电磁阀对应设置一个第一触动开关,任一电磁阀由相对应的触动开关控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粉尘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内竖直内接有第一竖板,其将所述过滤腔的内部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过渡腔和滤尘腔,所述过渡腔位于靠近所述吸尘腔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过渡腔连通;所述滤尘腔内水平内接有横板,其将所述滤尘腔的内部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二进风口与所述上空间连通;所述下空间内竖直设有第二竖板,其将所述下空间的内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分隔为两个除尘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冀伟史红玉孔巍王震刘小光王俊史小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