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93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承载平台、外部覆盖布、底座框架、中间承载平台、电动推杆、端头收紧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囊总成、控制箱、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气囊总成一端规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控制箱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底部,置于气囊总成一侧,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端头收紧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四角,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活动连接在直接承载平台下端面。平台下端面。平台下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颠簸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

技术介绍

[0002]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往医院。在此过程中,一般救护车充当着紧急运输的伤员的角色,但是在救护车急速行驶的过程中,路面的一点坑洼都会在整个过程中被放大,是的救护车产生一个较大的颠簸,如此颠簸会使得伤员病情加重,更有甚者可能危机伤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0003]而在一些军事演习中,此类情况,更是越发凸显,军事演示一般是在郊区、野外进行,环境复杂、道路崎岖,汽车身处于此类环境形势,颠簸程度更大,更有甚者甚至出现车身大幅度倾斜,严重影响伤员转运。
[0004]综上述两点所述,现有的救护车承载患者的平台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基本上会将车身的颠簸、倾斜姿态传递到承载平台上,对平台承载伤员造成威胁,现如今需要一款可防止颠簸平衡稳定的承载平台置于救护车或者其他汽车内,完成伤员的安全稳定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该装置采用陀螺仪传感器时刻检测整个平台的状态,然后再通过四根电动推杆直接将该装置的直接承载平台支撑起来,四根电动推杆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平台的四角,在整个装置运动过程中,该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其四根电动推杆推移的距离调整整个承载平台的状态,使得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避免车身大幅度倾斜时带动承载平台倾斜运动,一方面为承载伤员的转运提供了一个平稳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伤员和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负担;其次,该装置底部由整个气囊托起,在其承载平台的上下运动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在车身上下颠簸时,通过气囊作用,可使得平台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会随着车身浮动颠簸,为躺在上面的伤员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其次气囊受整个装置的控制系统调节,通过控制充气量可实现整个平台的升降,以及其缓冲的强度,在颠簸较大的路面以及颠簸较小的路面,在其系统控制下匹配不同缓冲强度的气囊状态,使得承载平台应对不同环境都能平稳自如,同时该装置还装配有阻尼器,配合气囊调节承载平台的状态,且回弹阻尼较大,压缩阻尼较小,使得承载平台状态调节达到最佳稳定状态;总而言之,该装置为其伤员提供了一个不管是在颠簸还是倾斜路面转运都能稳定支撑伤员的承载平台,一方面避免了大幅度颠簸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另一方面提升了转运环境的稳定性,减轻了伤员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承载伤员
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承载平台、外部覆盖布、底座框架、中间承载平台、电动推杆、端头收紧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囊总成、控制箱、阻尼器;
[0007]所述阻尼器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气囊总成一端规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控制箱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底部,置于气囊总成一侧,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端头收紧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四角,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活动连接在直接承载平台下端面,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端头收紧器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承载平台四角分别开设第一球状凹槽,所述每一第一球状凹槽靠近中间承载平台中心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中间承载平台一侧两第一球状凹槽之间开设有第二矩形槽;端头收紧器一部分活动连接于第一球状凹槽内,一部分固定连接在第一矩形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端头收紧器分为收紧壳体和驱动电机两部分,所述驱动电机端头固定连接在第一矩形槽侧边,置于第一矩形槽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收紧壳体整体呈球状,设有球状内腔,其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对连接吊耳,收紧壳体两连接吊耳支架卡设有长槽,所述两连接吊耳均设有螺纹孔,驱动电机螺纹杆活动连接在两螺纹孔内;收紧壳体活动置于中间承载平台的第一球状凹槽内,电动推杆一端活动连接在收紧壳体内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头端固定设有第一球形关节,尾端固定设有第二球形关节,所述第二球形关节活动连接在端头收紧器收紧壳体内,第一球形关节活动连接在直接承载平台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直接承载平台底部四角设有第二球状凹槽,第一球形关节活动连接在第二球状凹槽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总成分为气囊、电动气泵、导气管三部分,所述导气管一端固定连接气囊,另一端固定连接电动气泵;电动气泵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第二矩形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固定设有单片机控制单元;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器回弹阻尼大于压缩阻尼;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的使用方法:
[0016]1、先将整个装置通电。
[0017]2、带装置自动调整完毕,即直接承载平台处于平稳状态。
[0018]3、将伤患病人放置于直接承载平台上。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该装置采用陀螺仪传感器时刻检测整个平台的状态,然后再通过四根电动推杆直接将该装置的直接承载平台支撑起来,四根电动推杆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平台的四角,在整个装置运动过程中,该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其四根电动推杆推移的距离调整整个承载平台的状态,使得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避免车身大幅度倾斜时带动承载平台倾斜运动,一方面为承载伤员的转运提供了一个平稳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伤员和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负担;
[0021]2、该装置底部由整个气囊托起,在其承载平台的上下运动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在车身上下颠簸时,通过气囊作用,可使得平台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会随着车身浮动颠簸,为躺在上面的伤员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其次气囊受整个装置的控制系统调节,通过控制充气量可实现整个平台的升降,以及其缓冲的强度,在颠簸较大的路面以及颠簸较小的路面,在其系统控制下匹配不同缓冲强度的气囊状态,使得承载平台应对不同环境都能平稳自如;
[0022]3、该装置还装配有阻尼器,配合气囊调节承载平台的状态,且回弹阻尼较大,压缩阻尼较小,使得承载平台状态调节达到最佳稳定状态;总而言之,该装置为其伤员提供了一个不管是在颠簸还是倾斜路面转运都能稳定支撑伤员的承载平台,一方面避免了大幅度颠簸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另一方面提升了转运环境的稳定性,减轻了伤员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承载平台、外部覆盖布、底座框架、中间承载平台、电动推杆、端头收紧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囊总成、控制箱、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气囊总成一端规定连接在底座框架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底部,固定置于中间承载平台和底座框架之间,所述控制箱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底部,置于气囊总成一侧,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的上表面,所述端头收紧器固定连接在中间承载平台四角,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活动连接在直接承载平台下端面,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端头收紧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承载平台四角分别开设第一球状凹槽,所述每一第一球状凹槽靠近中间承载平台中心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中间承载平台一侧两第一球状凹槽之间开设有第二矩形槽;端头收紧器一部分活动连接于第一球状凹槽内,一部分固定连接在第一矩形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承载伤员的防颠簸平衡承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收紧器分为收紧壳体和驱动电机两部分,所述驱动电机端头固定连接在第一矩形槽侧边,置于第一矩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素梅徐斌赵菊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