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29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涉及计算机网关技术领域。该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层、用户配置模块、服务模块、配置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进程模块、I/O管理模块、对象管理模块、线程管理模块、系统内核、网络层、驱动连接口层、系统接口层、规约协议层、应用接口层。该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利用标准系统软硬件平台提供的通信、系统应用和业务管理等功能,对接外部通信设备,完成基本的通信业务交互功能,提取并存储通信数据给后端系统,为设备自适应做好基础通信功能,协同控制通信管理、驱动适配、存储单元等职能单元完成与前端系统的通信数据交互业务,在经历以下业务流程后,完成设备自适应通信业务功能。完成设备自适应通信业务功能。完成设备自适应通信业务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网关
,特别的为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终端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而云端计算,仍然可以访问边缘计算的历史数据。
[0003]边缘计算从概念提出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还处于概念推广和技术探索阶段,市场上流通的边缘计算产品方案比较繁杂,没有统一的边缘计算产品应用方案,比较常见的边缘计算产品是利用现有通信产品方案,通过串口、以太网等物理端口完成数据传输、协议转换和离线控制等业务逻辑功能。
[0004]边缘计算理论概念提出时间较短,还没有相应的边缘计算行业标准、规范和协议,各种行业厂商结合自身原有技术储备和产品线规划进行边缘计算产品应用方案的探索,提供的边缘计算方案也是五花八门,没有技术和产品共性,无法标准化批量实施,也缺乏有效的边缘计算技术借鉴和移植,无法充分利用边缘计算实时性等优势技术特性来真正解决行业客户的痛点,为客户提供“降能减人增值”的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包括:
[0007]硬件设备层:所述硬件层前端上报网关对接外部陌生设备的具体端口ID、端口,对接设备设备类型串口、USB、网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0008]用户配置模块,所述用户配置模块用于将用户进行配置。
[0009]服务模块,所述服务模块用于服务用户的配置。
[0010]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注册信息。
[0011]安全管理模块,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全。
[0012]进程模块,所述进行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装的进程。
[0013]I/O管理模块,所述I/O管理模块为IO接口。
[0014]对象管理模块,所述对象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用户权限。
[0015]线程管理模块,所述管理IO接口的连接线。
[0016]系统内核,所述系统内核用于服务整个系统。
[0017]网络层,所述网络层用于构建网络映射和网络配置。
[0018]驱动连接口层,所述驱动连接口层为设备驱动库,连接新的外部设备后,加载前端系统默认的设备驱动库,建立外部设备的硬件电气通信,陌生外部设备通过边缘计算网关
前端系统通信端口连接后,通过前端系统集成的默认设备驱动库进行设备识别。
[0019]系统接口层,所述系统接口层为系统依赖库,执行前端预制和后端发送的外部设备初始化、复位、查询等操作指令。
[0020]规约协议层,所述规约协议层产生协议报文。
[0021]应用接口层,所述应用接口层为业务软件环境。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硬件设备层通信对象设备为业务交互层模块、系统控制模块、驱动寄存器模块和硬件端口,所述业务交互层模块用于完成基本的通信业务交互功能,所述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提供系统应用,所述驱动寄存器模块用于对硬件层、设备层、驱动层和系统层对应寄存器信息,所述硬件端口用于连接设备。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户进行配置、服务模块、配置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进程模块、I/O管理模块、对象管理模块、线程管理模块,所述管理IO接口的连接线、系统内核和网络层为软件模块,部署在系统的内部。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选硬件设备层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驱动接口层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接口层的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系统接口层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系统接口层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规约协议层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规约协议层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应用接口层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规约协议层文件的类别为业务数据文件、系统层配置文件、动态库配置文件和寄存器配置文件。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层与驱动接层相同。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8](1)、该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边缘计算网关前端系统利用标准系统软硬件平台提供的通信、系统应用和业务管理等功能,对接外部通信设备,完成基本的通信业务交互功能,提取并存储通信数据给后端系统,为设备自适应做好基础通信功能。
[0029](2)、该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基于前端系统提供的硬件通信平台,后端系统以控制执行单元为核心,协同控制通信管理、驱动适配、存储单元等职能单元完成与前端系统的通信数据交互业务,在经历以下业务流程后,完成设备自适应通信业务功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通信管理系统前端系统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网关前端管理系统总体框图。
[0032]具体实为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参照图1

2: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层:硬件层前端上报网关对接外部陌生设备的具体端口ID、端口,对接设备设备类型串口、USB、网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用户配置模块,用户配置模块用于将用户进行配置,服务模块,服务模块用于服务用户的配置,配置模块,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注册信息,安全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全,进程模块,进行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装的进程,I/O管理模块,I/O管理模块为IO接口,对象管理模块,对象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用户权限,线程管理模块,管理IO接口的连接线,系统内核,系统内核用于服务整个系统,网络层,网络层用于构建
网络映射和网络配置,驱动连接口层,驱动连接口层为设备驱动库,连接新的外部设备后,加载前端系统默认的设备驱动库,建立外部设备的硬件电气通信,陌生外部设备通过边缘计算网关前端系统通信端口连接后,通过前端系统集成的默认设备驱动库进行设备识别,系统接口层,系统接口层为系统依赖库,执行前端预制和后端发送的外部设备初始化、复位、查询等操作指令,规约协议层产生协议报文,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为业务软件环境软件端可以选择Linux、Android、Windows等系统平台,主要业务功能是对接硬件设备、加载标准驱动库、构建网络映射、配置管理注册信息和IO端口、配置用户权限,连接硬件层、驱动链路、网络配置、业务进程、系统内核、服务配置、用户配置等系统各层,前端系统通信连接外部设备前端系统连接新的外部设备后,加载前端系统默认的设备驱动库,建立外部设备的硬件电气通信,陌生外部设备通过边缘计算网关前端系统通信端口连接后,通过前端系统集成的默认设备驱动库进行设备识别,按照以下策略完成前端设备对接工作,如设备可以加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硬件设备层:所述硬件层前端上报网关对接外部陌生设备的具体端口ID、端口,对接设备设备类型串口、USB、网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用户配置模块,所述用户配置模块用于将用户进行配置;服务模块,所述服务模块用于服务用户的配置;配置模块,所述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注册信息;安全管理模块,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全;进程模块,所述进行模块用于读取外界设备的安装的进程;I/O管理模块,所述I/O管理模块为IO接口;对象管理模块,所述对象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用户权限;线程管理模块,所述管理IO接口的连接线;系统内核,所述系统内核用于服务整个系统;网络层,所述网络层用于构建网络映射和网络配置;驱动连接口层,所述驱动连接口层为设备驱动库,连接新的外部设备后,加载前端系统默认的设备驱动库,建立外部设备的硬件电气通信,陌生外部设备通过边缘计算网关前端系统通信端口连接后,通过前端系统集成的默认设备驱动库进行设备识别;系统接口层,所述系统接口层为系统依赖库,执行前端预制和后端发送的外部设备初始化、复位、查询等操作指令;规约协议层,所述规约协议层产生协议报文;应用接口层,所述应用接口层为业务软件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计算机网关前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蒙纳任炳宇李继庚
申请(专利权)人:博依特广州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