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结构(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
Contact structures)是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在2014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旨在改善硅电池背面的钝化。具体地,以n型硅片作为衬底,首先使用热硝酸在硅片背面生长了一层厚度3nm以下的超薄氧化硅,然后制备一层磷掺杂的非晶硅,经高温退火晶化,实现了优异的钝化性能。优异的钝化性能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表面的超薄氧化硅对硅片表面悬挂键实现了有效的化学钝化;其二:掺杂层中的磷原子在高温退火过程中被有效的激活,变成了重掺杂层,由于能带差异形成了有效的场钝化效应。在工业上,为了生产效率和成本,金属电极的制备一般会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即将金属浆料印刷后,再通过高温烧结使金属与硅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0003]一般情况下,TOPCon结构的制备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钝化接触结构,包括有衬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依次集成有碳氧化硅钝化层(2)和掺杂多晶硅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氧化硅钝化层(2)的厚度为0.5
‑
5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氧化硅钝化层(2)的厚度为1
‑
2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氧化硅钝化层(2)中掺杂碳原子含量0.1at%
‑
20a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氧化硅钝化层(2)的氧化源为CO或CO2或CH4、O2及SiH4三种组分的混合气。6.一种如权利要求1
‑
5任一所述的钝化接触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继春,曾俞衡,闫宝杰,刘尊珂,廖明墩,马典,韩庆玲,程皓,郑晶茗,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