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5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5
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包括外壳、箱体以及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外侧套接有所述外壳,所述箱体内侧设置有拆装安全性高的内体机构,所述内体机构顶面固定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贯穿插接至所述外壳顶面;所述内体机构包括触接器、封接板、固接块、插装架、池体盘以及底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通过将多个便于安装的池体盘进行连接设置,能够稳定地在插装架内进行组装连接,提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涉及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码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广泛使用,电池以优异的性能在这类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向其他产品及应用领域发展,如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0003]针对汽车领域,电池的使用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在对汽车进行启停时,为适应启停的频繁操作,通常会采用通过叠片方式组装电池作为电源,但一般的启停电池在进行内部组装时,通常会因结构复杂而有内部连接不方便的情况,并在电池遇到汽车泡水等损害电池情况时,不便于拆解维修,并且不能在拆解时控制电池内部进行断电,从而在维修时会使电池具有触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包括外壳、箱体以及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外侧套接有所述外壳,所述箱体内侧设置有拆装安全性高的内体机构,所述内体机构顶面固定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贯穿插接至所述外壳顶面;
[0006]所述内体机构包括触接器、封接板、固接块、插装架、池体盘以及底架,所述插装架底面固定有所述底架,所述插装架顶面固定有所述封接板,所述封接板侧壁固定有所述固接块,所述封接板顶面贯穿设置有安全触控的触接器,所述插装架内侧插接有便于安装的所述池体盘,所述触接器贯穿至所述封接板底面连接有所述池体盘。
[0007]进一步的,所述池体盘包括盘架和池体块,所述池体块插接于所述盘架内侧,所述盘架插接于所述插装架内部,所述池体块位于所述盘架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盘架内侧关于垂直中线对称设置有所述池体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盘架包括框体、底板条、插口以及隔板,所述框体关于垂直中线固定有所述隔板,所述框体两个侧壁关于所述隔板对称开设有所述插口,所述框体底侧间隔设置有所述底板条,所述底板条顶面固定有所述池体块,所述池体块一侧插接于所述插口内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块包括电池芯、绝缘块以及电接片,所述电池芯两端均插接有所述绝缘块,所述电池芯一侧连接有所述电接片,所述电接片贯穿设置于所述绝缘块一侧,所述绝缘块贴合于所述框体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电接片贯穿所述插口设置于所述框体侧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触接器包括绝缘螺栓、第一弹簧以及夹触机构,所述夹触机构嵌入
设置于所述封接板底面,所述夹触机构顶部贯穿所述封接板转动连接有所述绝缘螺栓,所述绝缘螺栓侧壁套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夹触机构底部贴合于所述电接片顶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夹触机构包括转接头、推板以及触头,所述推板顶面固定有所述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绝缘螺栓,所述推板底部固定有所述触头,所述触头间隔设置有多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触头包括盒体、第二弹簧以及电接块,所述盒体固定于所述推板底面,所述盒体底部插接有所述电接块,所述电接块与所述盒体内部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电接块底部贴合连接有所述电接片。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接块底端为梯柱型。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将多个便于安装的池体盘进行连接设置,能够稳定地在插装架内进行组装连接,提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
[0017]2、并利用安全触控的触接器对电池的拆装安全性随时进行控制,从而在出现外界不利因素导致需要对电池进行拆分时进行即时断电,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内体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池体盘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盘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池体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封接板底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触接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夹触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触头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所示:1、外接口;2、外壳;3、底板;4、箱体;5、内体机构;51、触接器;511、绝缘螺栓;512、第一弹簧;513、夹触机构;5131、转接头;5132、推板;5133、触头;51331、盒体;51332、第二弹簧;51333、电接块;52、封接板;53、固接块;54、插装架;55、池体盘;551、盘架;5511、框体;5512、底板条;5513、插口;5514、隔板;552、池体块;5521、电池芯;5522、绝缘块;5523、电接片;56、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包括外壳2、箱体4以及底板3,所述底板3顶面固定有所述箱体4,所述箱体4外侧套接有所述外壳2,所述箱体4内侧设置有拆装安全性高的内体机构5,所述内体机构5顶面固定有外接口1,所述外接口1贯穿插接至所述外
壳2顶面;
[0031]所述内体机构5包括触接器51、封接板52、固接块53、插装架54、池体盘55以及底架56,所述插装架54底面固定有所述底架56,所述插装架54顶面固定有所述封接板52,所述封接板52侧壁固定有所述固接块53,所述封接板52顶面贯穿设置有安全触控的触接器51,所述插装架54内侧插接有便于安装的所述池体盘55,所述触接器51贯穿至所述封接板52底面连接有所述池体盘55;通过将多个便于安装的池体盘55进行连接设置,能够稳定地在插装架54内进行组装连接,提高了电池安装的稳定性和安装效率;并利用安全触控的触接器51对电池的拆装安全性随时进行控制,从而在出现外界不利因素导致需要对电池进行拆分时进行即时断电,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003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池体盘55包括盘架551和池体块552,所述池体块552插接于所述盘架551内侧,所述盘架551插接于所述插装架54内部,所述池体块552位于所述盘架55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通过将多个池体块552放置在盘架551内,从而可同时对多个池体块552进行组装连接,提高了组装的便利性。
[0033]所述盘架551内侧关于垂直中线对称设置有所述池体块552;通过将池体块552进行对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箱体(4)以及底板(3),所述底板(3)顶面固定有所述箱体(4),所述箱体(4)外侧套接有所述外壳(2),所述箱体(4)内侧设置有拆装安全性高的内体机构(5),所述内体机构(5)顶面固定有外接口(1),所述外接口(1)贯穿插接至所述外壳(2)顶面;所述内体机构(5)包括触接器(51)、封接板(52)、固接块(53)、插装架(54)、池体盘(55)以及底架(56),所述插装架(54)底面固定有所述底架(56),所述插装架(54)顶面固定有所述封接板(52),所述封接板(52)侧壁固定有所述固接块(53),所述封接板(52)顶面贯穿设置有安全触控的触接器(51),所述插装架(54)内侧插接有便于安装的所述池体盘(55),所述触接器(51)贯穿至所述封接板(52)底面连接有所述池体盘(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盘(55)包括盘架(551)和池体块(552),所述池体块(552)插接于所述盘架(551)内侧,所述盘架(551)插接于所述插装架(54)内部,所述池体块(552)位于所述盘架(55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551)内侧关于垂直中线对称设置有所述池体块(5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551)包括框体(5511)、底板条(5512)、插口(5513)以及隔板(5514),所述框体(5511)关于垂直中线固定有所述隔板(5514),所述框体(5511)两个侧壁关于所述隔板(5514)对称开设有所述插口(5513),所述框体(5511)底侧间隔设置有所述底板条(5512),所述底板条(5512)顶面固定有所述池体块(552),所述池体块(552)一侧插接于所述插口(5513)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高精度叠片工艺的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现宝张兵兵况桂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