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13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包括气动阀本体和进气管,导阀阀瓣的表面螺接有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滑动连接在防护帽的内部,先导气体从先导气源进口进入到上阀盖的内部,线圈一得电后先导气体推动上活塞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推动导阀阀瓣,气动阀部分打开,线圈二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上部,先导气体直接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完全打开阀门,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流量,上活塞与下活塞都带有挡圈和O型圈的密封装置,上活塞与下活塞上下活动时密封气体不得从二者两侧间隙泄漏,保证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结构简单,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


[0001]本技术属于气动阀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

技术介绍

[0002]气动阀的组成部分为调节螺栓、执行机构箱体、曲臂、气缸体、气缸轴、活塞、连杆、万向轴,气动阀借助压缩空气驱动的阀门,操作时的启闭方向,一律应顺时针关闭,气动阀类别不一,密封方式及材质要求不一,一般的气动阀仅设置一步开启结构,气动阀开启后的流量大小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同时气动阀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其内部的活塞与气动阀内部连接不紧密,存在一定的连接缝隙,导致压力和流量达不到要求,进而影响气动阀的使用质量。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5]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包括气动阀本体和进气管,所述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进气管,且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上阀盖,所述上阀盖的内部设有先导气源进口,且上阀盖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一,先导气源进口与上阀盖的内部相连通并与线圈一连通,上阀盖的表面螺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活塞,所述上活塞挤压在下活塞的表面,上活塞与下活塞的内壁均密封粘接有挡圈,所述挡圈粘接在O型圈的表面,上活塞与下活塞的表面均密封粘接有四氟密封圈,且上活塞与下活塞粘接在导阀阀瓣的表面,所述导阀阀瓣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出气管,上阀盖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二,导阀阀瓣的表面螺接有手动开启装置,所述手动开启装置滑动连接在防护帽的内部,所述防护帽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表面。
[0006]所述进气管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右侧表面,与线圈一连通的先导气源进口下端与阀盖的表面相连通,线圈一螺接在上阀盖的上表面左侧。
[0007]所述阀盖螺接在上阀盖的下表面,上活塞设置在下活塞的上端,上活塞与下活塞的内部外端均粘接有挡圈,O型圈粘接在挡圈的内侧表面,四氟密封圈密封粘接在上活塞与下活塞的下表面并设置在导阀阀瓣的外侧表面。
[0008]所述导阀阀瓣由阀瓣、压圈和四氟密封圈组成,阀瓣贴合在压圈表面并与四氟密封圈密封粘接,导阀阀瓣的下表面挤压在复位弹簧的上表面,复位弹簧的下表面挤压在气动阀本体的下内壁。
[0009]所述出气管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左侧表面,线圈二螺接在上阀盖的上表面右侧并与先导气源进口相连通,与线圈二连通的先导气源进口直接与下活塞的表面连通。
[0010]所述手动开启装置螺接在导阀阀瓣的下表面,防护帽呈“V”形框体结构,防护帽的
上表面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下表面,手动开启装置滑动连接在防护帽的凹陷部分内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先导气体先导气源进口进入到上阀盖的内部,线圈一得电后先导气体推动上活塞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推动导阀阀瓣,气动阀部分打开,线圈二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上部,先导气体直接推动下活塞向下运动,完全打开阀门,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流量,上活塞与下活塞都带有挡圈和O型圈的密封装置,上活塞与下活塞上下活动时密封气体不得从二者两侧间隙泄漏,保证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4]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上活塞与四氟密封圈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进气管1;先导气源进口2;线圈一3;上阀盖4;阀盖5;上活塞6;下活塞7;挡圈8;O型圈9;四氟密封圈10;导阀阀瓣11;复位弹簧12;出气管13;线圈二14;手动开启装置15;防护帽16。
[001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包括气动阀本体和进气管1,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进气管1,且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上阀盖4,上阀盖4的内部设有先导气源进口2,且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一3,先导气源进口2与上阀盖4的内部相连通并与线圈一3连通,进气管1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右侧表面,与线圈一3连通的先导气源进口2下端与阀盖5的表面相连通,线圈一3螺接在上阀盖4的上表面左侧,线圈一3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通过先导气源进口2推动上活塞6向下运动,带动下活塞7向下推动导阀阀瓣11,此时阀门部分打开;
[0021]参照图1和图2,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阀盖5,阀盖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活塞6,上活塞6挤压在下活塞7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内壁均密封粘接有挡圈8,挡圈8粘接在O型圈9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表面均密封粘接有四氟密封圈10,阀盖5螺接在上阀盖4的下表面,上活塞6设置在下活塞7的上端,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内部外端均粘接有挡圈8,O型圈9粘接在挡圈8的内侧表面,四氟密封圈10密封粘接在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下表面并设置在导阀阀瓣11的外侧表面,在上活塞6与下活塞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挡圈8与O型圈9
的密封结构,避免气体从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两侧泄漏,从而保证推动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压力和流量达到要求;
[0022]参照图1,上活塞6与下活塞7粘接在导阀阀瓣11的表面,导阀阀瓣11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2,导阀阀瓣11由阀瓣、压圈和四氟密封圈10组成,阀瓣贴合在压圈表面并与四氟密封圈10密封粘接,导阀阀瓣11的下表面挤压在复位弹簧12的上表面,复位弹簧12的下表面挤压在气动阀本体的下内壁,当线圈一3与线圈二14断电后,在复位弹簧12和下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导阀阀瓣11向上移动并关闭阀门;
[0023]参照图1,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出气管13,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二14,出气管13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左侧表面,线圈二14螺接在上阀盖4的上表面右侧并与先导气源进口2相连通,与线圈二14连通的先导气源进口2直接与下活塞7的表面连通,线圈二14与先导气源进口2的内部相连通,当线圈二14得电工作时,先导气体进入下活塞7的上部,直接推动下活塞7向下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包括气动阀本体和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进气管(1),且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上阀盖(4),所述上阀盖(4)的内部设有先导气源进口(2),且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一(3),先导气源进口(2)与上阀盖(4)的内部相连通并与线圈一(3)连通,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阀盖(5),所述阀盖(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活塞(6),所述上活塞(6)挤压在下活塞(7)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内壁均密封粘接有挡圈(8),所述挡圈(8)粘接在O型圈(9)的表面,上活塞(6)与下活塞(7)的表面均密封粘接有四氟密封圈(10),且上活塞(6)与下活塞(7)粘接在导阀阀瓣(11)的表面,所述导阀阀瓣(11)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2),气动阀本体的表面螺接有出气管(13),上阀盖(4)的表面螺接有线圈二(14),导阀阀瓣(11)的表面螺接有手动开启装置(15),所述手动开启装置(15)滑动连接在防护帽(16)的内部,所述防护帽(16)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O型圈挡圈结构的两步开启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螺接在气动阀本体的右侧表面,与线圈一(3)连通的先导气源进口(2)下端与阀盖(5)的表面相连通,线圈一(3)螺接在上阀盖(4)的上表面左侧。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阀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