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孟森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202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游乐装置,即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它包括一个大球体以及设于球体外部的模拟火箭发射架,在大球体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其上设置有能绕轴自转的半地球和能自转并能同时绕地球公转的半月球,地球与月球之间设有第一宇宙飞船环行轨道,环行轨道一直通向大球体的顶部电梯通道,与平面镜形成度角的上方设有一圆形平面镜,其上中央分布有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在红太阳的周围布置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九大行星,九大行星之间有第二宇宙飞船环行轨道,在大球体的四周用平面镜镶嵌、顶部设有北天星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身如其境,遨游太空的真实感觉,并可增加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开发儿童的智力,它集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游乐装置。(*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乐装置,即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八阵旅游娱乐迷宫专利的基础上的改进,现有的游乐装置无太空内飞船设置,游客不能遨游太空,缺乏兴趣。本技术在现有游乐迷宫的基础上经改进,提供一种趣未性更强的新型游乐太空装置。本技术将一个大球体外部设有模拟火箭发射架及发射火箭,使游客可乘座火箭进入大球体内即太空城,在大球体的内部正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平面镜的中央设有能绕竖直轴自转的地球北半球,距地球一定距离设有乳白色可发光、并能绕地球公转也能自转的月球,在地球与月球之间设有轨道,其上设有第一宇宙飞船可载人,在平面镜的外围设有与第二环行道相通的第一环行道,游客在环行道上可看到地球自转,月球公转、自转,月亮的满月、半月,弯月几种景观。在位于地球所在平面的上方与之形成60度角的是一块园形平面镜,在镜的中央设有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在它的,周围是不同颜色能绕太阳公转和自转和九大行星,经平面镜反射形成太阳和九大行星全球,在九大行星之间设有第二宇宙飞船轨道,在太空城的顶部是北天星座,四周用平面镜镶嵌,可使之经多次反射,使游客在太空中犹如在浩翰无垠的宇宙空间遨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园形平面镜9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火箭发射架12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大球体1顶部设有的北天星座结构示意图。现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一个大球体1以及设于球体1外部的模拟火箭发射架12,在大球体1内部正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2,其上根据太空星球的实际距离按比例缩微设置有能绕轴自转的半地球3和能自转并能同时绕地球3作匀速园周运动公转的半月球4,月球4与地球3可在平面镜2上形成全球,在地球3与月球4之间设有第一宇宙飞船环行轨道20,环行轨道20与设在平面镜2外围的第一人行环道5、地下通道6及第二人行环道7连接,人行环道7一直通向大球体1的顶部,与平面镜2形成60度角的上方设有一圆形平面镜9,其上中央分布有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16、在红太阳16的周围按行星的实际分布相应微缩布置有不同颜色能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九大行星17,九大行星17之间设有第二宇宙飞船轨道18,在大球体1的四周用平面镜镶嵌,其顶部设有北天星座8。平面镜9的后部设有连接九大行星与大球体1及火箭发射架12的七条通道10、11,九大行星17之间均通过轨道18连接,轨道18上设有可沿轨道飞行的宇宙飞船19。在大球体1的顶部设有北天星8,其中设有与火箭发射架12相通的通道14及电梯通道15,下部设有出宫道13。地球3与一电动机相连。月球4分别与有轨电车和小型电动机连接,并通过红外线摇控。九大行星17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与太阳16的距离与真实距离成比例。图中22-主发射架,23-辅助发射架,24-火箭,25-电动机,26-滑轮,27-支撑杆,,28-拉线,29-飞船,30-海王星,31-土星,32-木星,33-天王星,34-冥王星,35-地球,36-火星,37-金星,38-水星。实施例将该游乐装置设计成一34米的巨大球体1,在球体1的外部设有100米高的模拟火箭发射架,游客可以乘座该火箭进入该游乐太空城。在太空城的内部即球体1的正下方设有一块直径为12米的平面镜,其中央设有地球的北半球,经平面镜反射可形成全球。地球通过电机带动能绕竖直轴自转,地球的直径为1.5945米,与地球直径的比例是1∶4×106,自转周期是1分,是地球自转周期的1∶1440。在距地球中心4.8米处是乳白色发光的月球,其半球置面镜之上,经平面镜反射亦形成全月球,模型球与月球的比例为1∶4×106,其半径是0.425米,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园周运动的周期是2.73分,是真实月球绕地球运转周期的1∶14400;月球通过微型有轨电车带动公转,用小型电机带动变速带动,用红外线摇控自转。在月球与地球之间是游客乘座的沿轨道环地球的宇宙飞船,宇宙飞船的尾部设有三根红灯管,运动起来犹如飞船向后喷火,其轨道半径为8米,周期为5.6秒,是实际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的1∶1000,平面镜外围是太空城的第一人行环道,在该道上游客可以看到地球自转,月球公转自转,月亮满月、半月、弯月几种景观。在位于地球所在平面的上方与之成60度的是一块直径为26米的园形平面镜,在镜的中央是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在它的周围是不同颜色的能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九大行星,经平面镜反射,形成太阳和九大行星全球,公转是用微型有轨电车推动,自转为电机变速转动。在木星与土星之间,土星与天王星之间,游客可以乘座不同轨道的飞船遨游太阳系,飞船为不等臂同轴转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不同的线速度。太空城顶部是北天星座,四周用平面镜镶嵌经多次反射,使游客在太空中犹如在浩翰无垠的宇宙空间遨游。本技术具有身如其境,遨游太空的真实感觉,并可增加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开发儿童的智力,它集趣未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游乐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它包括一个大球体1以及设于球体1外部的模拟火箭发射架12,其特征在于在大球体1内部正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2,其上根据太空星球的实际距离按比例缩微设置有能绕轴自转的半地球3和能自转并能同时绕地球3作匀速园周运动公转的半月球4,月球4与地球3可在平面镜2上形成全球,在地球3与月球4之间设有第一宇宙飞船环行轨道20,环行轨道20与设在平面镜2外围的第一人行环道5、地下通道6及第二人行环道7连接,人行环道7一直通向大球体1的顶部,与平面镜2形成60度角的上方设有一圆形平面镜9,其上中央分布有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16、在红太阳16的周围按行星的实际分布相应微缩布置有不同颜色能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九大行星17,九大行星17之间设有第二宇宙飞船轨道18,在大球体1的四周用平面镜镶嵌,其顶部设有北天星座8。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平面镜9的后部设有连接九大行星与大球体1及火箭发射架12的七条通道10、11,九大行星17之间均通过轨道18连接,轨道18上设有可沿轨道飞行的宇宙飞船19。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球体1的顶部设有北天星8,其中设有与火箭发射架12相通的通道14及电梯通道15,下部设有出宫道13。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地球3与一电动机相连。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月球4分别与有轨电车和小型电动机连接,并通过红外线摇控。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其特征在于九大行星17即水星38、金星37、地球35、火星36、木星32、土星31、天王星33、海王星30、冥王星34与太阳16的距离与真实距离成比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游乐装置,即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它包括一个大球体以及设于球体外部的模拟火箭发射架,在大球体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其上设置有能绕轴自转的半地球和能自转并能同时绕地球公转的半月球,地球与月球之间设有第一宇宙飞船环行轨道,环行轨道一直通向大球体的顶部电梯通道,与平面镜形成度角的上方设有一圆形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游乐太空装置,它包括一个大球体1以及设于球体1外部的模拟火箭发射架12,其特征在于:在大球体1内部正下方设有一块平面镜2,其上根据太空星球的实际距离按比例缩微设置有能绕轴自转的半地球3和能自转并能同时绕地球3作匀速园周运动公转的半月球4,月球4与地球3可在平面镜2上形成全球,在地球3与月球4之间设有第一宇宙飞船环行轨道20,环行轨道20与设在平面镜2外围的第一人行环道5、地下通道6及第二人行环道7连接,人行环道7一直通向大球体1的顶部,与平面镜2形成60度角的上方设有一圆形平面镜9,其上中央分布有能自转的半球红太阳16、在红太阳16的周围按行星的实际分布相应微缩布置有不同颜色能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九大行星17,九大行星17之间设有第二宇宙飞船轨道18,在大球体1的四周用平面镜镶嵌,其顶部设有北夭星座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孟森
申请(专利权)人:山孟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