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147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其蓄热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蓄热水箱的内部设置内胆,内胆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盘管和循环盘管,散热盘管连通氟利昂循环机,循环盘管连通太阳能集热管,氟利昂循环机和太阳能集热管及室内的采暖片以蓄热水箱为中心集成为系统,能够发挥空气能和太阳能的互补优势,节省投资成本,充分利用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供应和室内采暖功能。现热水供应和室内采暖功能。现热水供应和室内采暖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制热设备,具体是涉及利用多种能源制备热水并提供暖气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富余热源的理念大幅提高。最常见的低成本利用能源便是太阳能,但是,太阳能相关设备的运行受天气影响大,当太阳能辐射强度不足时,不能持续不断的提供热能。
[0003]又如,空气源热泵有着使用成本低、易操作、干净等多重优点,以空气中的能量作为主要动力,通过少量电能驱动压缩机实现能量的转移,为家庭制热水和供暖提供大量能量,能够减少给大气环境带来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因其无需复杂的配置和专用机房,受到大力推广应用,然而,空气源热泵不但耗电量大,且当室外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室外的空气温度时,室外换热器表面就会出现结霜现象,使得空气源热泵不得不暂停工作或待除霜后重启运行,给连续制热作业带来不便。
[0004]再如,工业生产企业过程中往往会富余低压蒸汽,提供给暖气系统使用,再也合适不过,但是,由于蒸汽管道位于室外且行程比较长,蒸汽在流动至用户端时已经损失部分热能,若在用户端将继续利用蒸汽能,则热能偏低导致利用价值有所打折,若弃之不用,则浪费能源相当可惜。
[0005]综上,不管是利用哪一种能源,总是会存在不足之处,况且,现有热能利用系统要么作为制热水利用,要么作为供暖利用,各种热能利用系统单独运行,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贵。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取长补短,一体化制备热能才是需攻克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种能源优势互补、节省投资成本、热能持续供应的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包括蓄热水箱,蓄热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蓄热水箱的内部设置内胆,内胆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盘管和循环盘管;所述散热盘管连通氟利昂循环机,循环盘管连通太阳能集热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胆与暖气片的换热盘管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水箱通过热水管与蒸汽换热器连通,蒸汽换热器通过冷凝水管连通内胆。
[0010]实施本技术技术方案,将氟利昂循环机和太阳能集热管及室内的采暖片以蓄热水箱为中心集成为系统,能够发挥空气能和太阳能的互补优势,节省投资成本,充分利用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供应和室内采暖功能;在太阳能源充足时,只需把太阳能加热的水储存在蓄热储能蓄热水箱中,供用水终端使用,而在太阳能源不充足,启动空气源热泵,
对蓄热储能蓄热水箱中的温水进行升温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冷水,减少氟利昂循环机的耗能,实现不间断的持续热水供应。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3]如图1所示,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主要由氟利昂循环机1、太阳能集热管2、暖气片3和蓄热水箱4、蒸汽换热器5组成。蓄热水箱4设有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蓄热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内胆9,内胆9用于填充换热介质10。内胆9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盘管6和循环盘管8。
[0014]氟利昂循环机1通过管道与散热盘管6相连,氟利昂循环机启动工作,高温的氟利昂进入到散热盘管6中,散热盘管的高温热量传递到内胆9的换热介质10中。太阳能集热管2通过管道与循环盘管8相连,太阳能集热管吸收太阳热能,通过循环盘管传递给内胆9的换热介质10中。将氟利昂循环机和太阳能集热管,能够发挥空气能和太阳能的互补优势,节省投资成本,充分利用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供应和房间采暖功能。
[0015]暖气片3的换热盘管7通过管道与内胆9相连,换热盘管内的水循环流动从而携带内胆中换热介质的热能供给暖气片。由于暖气片所需热水的用水要求比生活热水低,因此,暖气片的换热介质来源于工业余热的冷凝水,能够充分利用于工业余水,达到节省自来水用量的目的。
[0016]蒸汽换热器5通过热水管12与蓄热水箱4连通,蒸汽换热器5通过冷凝水管13与内胆9连通。蒸汽换热器5引入来自工业余热锅炉11的低压(约0.3Mpa)蒸汽,换热后产生的冷凝水补充输入给内胆作为循环介质,自来水供给蒸汽换热器,经过充分换热得到热水输入蓄热水箱储存。
[001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供暖一体化利用系统,包括蓄热水箱,蓄热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的内部设置内胆,内胆的内部安装有散热盘管和循环盘管;所述散热盘管连通氟利昂循环机,循环盘管连通太阳能集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道恒智远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