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21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5
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固定对称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通过升降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待处理原水进入初滤装置并被初步过滤,之后进入到反应池中,通过搅拌装置使原水与絮凝剂接触充分,进行絮核反应,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反应池,使絮凝处理后的水进入到壳体底部并通过出水口进入到下一处理工序,本装置初滤装置的设置可以减轻反应池的工作压力,使反应池工作更高效,搅拌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原水与絮凝剂接触更充分,提高絮凝效率,升降装置的设置可以使絮凝后原水与絮凝剂分离更方便,整体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絮核效果高效。絮核效果高效。絮核效果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絮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絮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随之而来的是污水处理设施的扩建和改造。而设施扩建就意味着更大的土建面积和更有效的处理工艺。针对我国的国情,开发土建面积小且处理效果的水处理工艺迫在眉睫。
[0003]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一般常称反应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了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即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破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解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吸附沉淀,达到净水效果,便于污水处理的进一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不易处理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具有可将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吸附沉淀的技术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固定对称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通过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端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顶端固定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下端开设出水口;
[0007]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L型,所述支架一端可容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旋转轴横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竖端中部可容丝杠通过,所述丝杠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架竖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横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可紧密通过所述壳体,所述丝杆上螺旋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升降板上固定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底部开设过滤孔,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板上过滤孔一一对应。
[0008]优选的是,所述出水管与初滤装置固定联通连接,所述初滤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固定设有初滤腔,所述初滤腔上端分别开设进水口和通孔,所述通孔可容滑柱紧密通过,所述滑柱为L型,所述滑柱竖端位于所述初滤腔内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柱横端位于所述初滤腔外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滑道与所述初滤腔外固定连接,所述滑道上设有锁紧装置。
[0009]优选的是,所述所锁紧装置为调节螺母。
[0010]优选的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方
内,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有搅拌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12]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固定对称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通过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端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另一侧设有初滤装置所述壳体内顶端固定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下端开设出水口,使用时,待处理原水进入初滤装置并被初步过滤,之后进入到反应池中,通过搅拌装置使原水与絮凝剂接触充分,进行絮核反应,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反应池,使絮凝处理后的水进入到壳体底部并通过出水口进入到下一处理工序,本装置初滤装置的设置可以减轻反应池的工作压力,使反应池工作更高效,搅拌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原水与絮凝剂接触更充分,提高絮凝效率,升降装置的设置可以使絮凝后原水与絮凝剂分离更方便,整体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絮核效果高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高效絮核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初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端固定对称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设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设有反应池9,所述反应池9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通过升降板8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可以驱动所升降板8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所述反应池9在壳体7内上下移动,所述反应池9为倒梯形,所述壳体7两边设有壳体滑轨,所述升降板两侧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可以进一步保证升降板8在壳体内滑动的稳定性,所述壳体7上端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壳体7内顶端固定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7下端开设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处设置有水阀。
[0017]所述升降装置数量为2个且在底座上固定对称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25,所述支架25为L型,所述支架25一端可容所述旋转轴24通过,所述旋转轴24横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2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4一端与手柄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5竖端中部可容丝杠通过,所述丝杠23一端与第二锥齿轮2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1和第二锥齿轮22相啮合,所述支架25竖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5横端与壳体7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杠23可紧密通过所述壳体7,所述丝杆23上螺旋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升降板8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旋转手柄,旋转轴2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22转动,从而带动丝杠23转动,从而驱动升降板8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板8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升降板8上固定设有反应池9,所述反应池9底部开设过滤孔,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板8上
过滤孔一一对应,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在反应池9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破坏并与混凝剂水解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吸附沉淀,转动手柄调整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板离开壳体,絮凝处理后的原水通过反应池以及升降板8上开设的滤孔流入到壳体7内,通过出水口4进入到下一个处理环节。
[0018]如图2所示,所述出水管31与初滤装置3固定联通连接,初滤装置3的设置可以对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减轻反应池的工作压力,增加反应池的使用时间,提高反应池9的利用率,所述初滤装置3包括基座32,所述基座32与壳体7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基座32上固定设有初滤腔35,所述初滤腔35上端分别开设进水口和通孔,所述通孔可容滑柱37紧密通过,所述滑柱37为L型,所述滑柱37竖端位于所述初滤腔35内与压板38固定连接,所述滑柱37横端位于所述初滤腔35外与滑道36滑动连接,所述滑道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固定对称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通过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端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顶端固定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壳体下端开设出水口;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L型,所述支架一端可容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旋转轴横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竖端中部可容丝杠通过,所述丝杠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架竖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横端与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可紧密通过所述壳体,所述丝杆上螺旋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升降板上固定设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底部开设过滤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潘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沁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