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彩红专利>正文

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钢丝网架保温板及复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13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沿保温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有贯通且开放式的注浆振捣槽,所述注浆振捣槽沿保温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数个注浆振捣槽,相邻的注浆振捣槽之间形成厚板区,注浆振捣槽处为薄板区;其中所述薄板区处的保温板基材的密实度大于相邻两个注浆振捣槽之间厚板区保温基材的密实度,还包括由上述保温板制成的钢丝网架保温板及复合剪力墙保证保温板的强度,同时在使用时解决了传统施工无法使用与混凝土结构层相同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作业,保证外侧防护层混凝土和内侧混凝土具有同样饱满度和密实性,提高保温板和保护层之间粘结强度,提高保护层强度等优点。护层强度等优点。护层强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钢丝网架保温板及复合剪力墙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钢丝网架保温板及复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建筑墙体保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墙体保温是现代建筑节能必须有的节能措施,工程实践中普遍采用在建筑外墙上粘贴保温板方式进行保温,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将聚苯板或钢丝网架聚苯板置于外模板内侧进行现浇混凝土后外侧抹灰的作法。但是这种保温墙体构造存在着施工复杂和保温层开裂、渗水、脱落等质量安全问题,也难以实现建筑保温与建筑墙体同寿命。为了实现建筑保温与主体同寿命且安全可靠的要求,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通用的施工技术,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不需要另行采取外挂、粘接等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实现保温与墙体同寿命且满足消防防火要求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0003]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有诸多关于建筑保温一体化的构,建筑保温与模板一体化墙体结构中先安装保温层,保温防护层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后期浇筑形成一体;根据建筑要求即在保温板的外侧有大于或等于50mm厚的混凝土防护层;即保温板和外摸板之间形成一个宽度大于或等于50mm的浇筑腔,此浇筑根据相对于混凝土结构体是一个等宽的保护层浇筑腔,保护层浇筑腔内布置钢网同于提高保护层的强度;此类内置技术保温板的难点在于外侧混凝土防护层厚度较小,混凝土的饱满度和密实度不易实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选用自密实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小型振捣棒等技术性措施来改善其饱满度和密实度,但根据实际试验来看也很难达到工程中实用、方便、易操作等要求;一方面,采用与墙体一致的混凝土砂浆进行浇筑保护层;需要配置振捣力直径小于保温板和防护层钢筋之间的距离的小型振捣棒,否则无法实现振捣施工,又在保护层浇筑腔内还设有增强钢网,那么就必须选择规格更小的振捣棒;另外,浇筑时由于浇筑空间狭小,混凝土浇筑管口无法插入或者对正保护层浇筑腔内进行浇筑,因此操作时混凝土砂浆出现外漏现象,造成对周边建筑结构件的污染,影响施工环境;有时为减少砂浆外漏就需要降低施工速度,有时采用辅助接头或者漏斗等辅助工具进行浇筑;这样无形当中增加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每位振捣人员需要携带两把大小规格不一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另一方面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细石混凝土,通过改善浇筑物料的品种来进行改善其饱满度和密实度,和混凝土相比其效果明显提高,但是从成本上有所提高,根据实验效果来看,还没有完全解决饱满度和密实度,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浆料或者浇筑腔内存在大量气泡无法排出,进而造成气眼或者气泡的现象,进而造成保温板和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粘接不牢固的风险,等质量问题,因此根据建筑规范,振捣仍是不可省略的操作。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密实性好、保温层粘接牢固,真正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实性好、保温层粘接牢固,真正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钢丝网架保温板及复合剪力墙。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等厚内置保温剪力墙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沿保温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有贯通且开放式的注浆振捣槽,所述注浆振捣槽沿保温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数个注浆振捣槽,相邻的注浆振捣槽之间形成厚板区,注浆振捣槽处为薄板区;其中所述薄板区处的保温板基材的密实度大于相邻两个注浆振捣槽之间厚板区保温基材的密实度。
[0007]优选的,所述注浆振捣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振捣棒的直径,深度大于振捣棒的半径。
[0008]优选的,相邻注浆振捣槽的间隔不大于振捣棒的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
[0009]优选的,所述注浆振捣槽的形状为弧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燕尾型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注浆振捣槽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凹槽或者凸棱。
[0011]优选的,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注浆振捣槽的相对侧为平面。
[0012]优选的,所述保温板本体的注浆振捣槽的相对侧设有与注浆振捣槽对应的凸棱。
[0013]优选的,所述保温板厚板区的厚度为50~300mmmm,所述保温板薄板区最小厚度不小于50mm。
[0014]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本技术在保温板的一侧通过热压方式制有贯通的注浆振捣槽,注浆振捣槽用于注浆和/或振捣使用,解决了传统施工无法使用与混凝土结构层相同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作业,保证外侧防护层混凝土和内侧混凝土具有同样饱满度和密实性,提高保温板和保护层之间粘结强度,提高保护层强度;其中所述薄板区处的保温板基材的密实度大于相邻两个注浆振捣槽之间厚板区保温基材的密实度;这样保证保温板的强度,防止在运输或者立模过程中出现开裂或者断裂的现象。
[0015]浇筑完成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上形成有插入保温板注浆振捣槽内的构造体,构造体从整体了提高了混凝土保护层的强度,相当于在保温板内嵌装了一个内栓,内栓一方面提高了与保温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保护层的自身受力强度,进而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实同建筑保温与主体同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剖视图;
[0017]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0]图5是钢丝网架保温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实施例浇筑后建筑保温一体化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保温板本体;1

1、注浆振捣槽;1

2、凸棱;1

3、凸棱;2、混凝土保护层;3、混凝土结构层;4、连接件;5、钢网;5

1、钢网支架;6、结构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1至图2,一种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1,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沿保温板本体的高度方向通过热压或者切割的方式制有贯通的方式设有贯通且开放的用于插入振捣棒的注浆振捣槽1

1,所述注浆振捣槽沿保温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数个注浆振捣槽;上述结构中保温板上的注浆振捣槽一方面在不影响保温性能的情况下局部扩大了保护层浇筑腔的宽度,进而可以实现混凝土结构腔和保护层浇筑腔可以同时施工进行灌浆;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腔和保护层浇筑腔内可以采用同一振捣棒实现振捣作业,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本体的一侧沿保温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有贯通且开放式的注浆振捣槽,所述注浆振捣槽沿保温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数个注浆振捣槽,相邻的注浆振捣槽之间形成厚板区,注浆振捣槽处为薄板区;其中所述薄板区处的保温板基材的密实度大于相邻两个注浆振捣槽之间厚板区保温基材的密实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振捣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振捣棒的直径,深度大于振捣棒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注浆振捣槽的间隔不大于振捣棒的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振捣槽的形状为弧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燕尾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保温复合墙用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振捣槽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凹槽或者凸棱。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彩红
申请(专利权)人:靳彩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