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增杰专利>正文

线性全等地图及其绘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033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性全等地图,将地球表面视作由序列基面及其脊经、脊纬形成的网络所构成。由原点,经、纬脊边构成基面,基面沿经、纬向依序排列构成网络地球表面的基面网络。根据数字法则及其单位极限,将地球表面基面网络线性展开全等比例绘制于平面图上,并标注各种地理标形表象即构成线性全等地图。其优点是地图上之点、线、面、角等量度线性全等,无变形误差,地理表象标注精确,可直接按基面全等比例度量,使用方便。区域及全球地图系列齐全,用途广泛,地图绘制统一规范,计算测量简单标准,制作成本低廉且开发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世界地图或各洲、各国、各地区等区域普通、专题、专用地图及其绘制方法。现有各种地图基本上是将地球表面划分成经纬网络投影到平面上制成,因此必定产生点、线、面、角等各种度量变形误差,这种地图由于均不可避免地带有扭曲投影误解,因之称为不等地图。现有通用的圆锥、圆柱、方位等投影地图,其中典型代表有兰勃脱(lambert)圆锥投影地图和墨卡托(Mercator)圆柱投影地图,后者占航图的95%以上,它们均属带有变形误差之不等地图。此种投影地图其定标比例尺仅对应于相切相割的纬线和投影中心点才准确有效,其余区域则随位置、方向、距离不同而比例各不相等,离标准纬线和投影中心点越远,则点、线、面、角的变形误差越大,从而导致角度、面积、距离均难以全面等价表象。如现有的中国地图其角度、距离和方位误差分别达4°44′,±4%和≥2°,其面积变化则更大。就世界航图而言面积变形高达30%~40%,距离误差甚至高达350%~500%。总之,现有投影地图之失真程度极其严重且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卫星、飞机、舰船的航线;暗礁、险滩、湍流的地址;水产、国土、矿藏资源;国界、地区边界;海难,空难地点位置;航空摄象图片等等失真,凡此种种均难以全面精确定格标量记载,其偏差错误往往带来恶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它避免了现有投影地图的变形误差,使地图精度提高,容量增大。由此解决了曲面线性展开及全等比例作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线性全等地图。线性全等地图由原点,经、纬脊边,基面,脊经、脊纬,经度标线,纬度标线,图幅内角,序列基面网络标形表象构成。 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地球表面基面示意2是基面结构3是线性展开全球基面网络4是全球线性全等地图示5是线性全等地图与墨卡托投影地图对比误差示例图。图中以经、纬度0°、0°为起始港,跨越经度90°,纬度45°即终止港的区域航线误差为例,图中扇面梯矩标格网络为线性全等地图,矩面正方标格网络为墨氏投影地图。图5中曲线a为按本专利技术确定之斜直航线,曲线c为按墨氏投影航图确定之等角航线,曲线b为曲线c之等角26°34′置换到线性全等地图上的对应曲线,即实际等角航线。以此两两对比解析图示度量差别甚大,其航线分段偏差,终港目的误差有无十分突出明显。地球表面由序列基面形成的网络所构成,如图1所示,基面结构如图2所示原点为动点,其东西向(即纬向)与南北向(即经向)的动点切线向量分别构成纬脊边 及经脊边 ;纬脊边与经脊边均为动脊边,其经向与纬向的动(点)线切线向量分别构成经向及纬向的切线面;经、纬向切线面两者正交迭织构成基面 基面在纬向与经向的序列极限排列构成包络地球的基面网络。基面经向依序排列时,呈向极纬收敛和向赤纬离散的梯形序列基面条带,即为基面半径带;基面纬向依序排列时,构成圆周闭合的基面圆弧带。基面半经带上之序列基面、纬脊边及其纬向切线,向极纬平均收敛恒有基面积、线段长不等特征且格守一恒定的单位经度;基面圆弧带上之序列基面、经脊边及其经向切线,向脊经边界等距平行恒有基面积、线段长相等特征且格守一恒定的单位纬度。基面半径带与基面圆弧带,为本地图的单位基面条带,两者均可分别依序排列构成包络地表曲面的基面条带网络。经脊边经向依序排列构成脊经 ,脊经之南、北端交点分别为地球南、北极点,纬脊边纬向依序排列构成脊纬 脊纬为沿地球表面之闭合圆。脊经与脊纬交织构成以基面为网络的包络地球表面之经,纬基面格线网络。对应于地球极点的脊纬为极纬。对应于地球赤道的脊纬则为赤纬。图2中的经脊边 与纬脊边 夹角为脊边夹角ti,r。以基面 经脊边,纬脊边,脊边夹角,分别作为地图面积,长度,角度的基本单位。基面的经脊边与纬脊边与单位经度Δλi。基面每两条相交脊边所形成的四个象限的脊边夹角ti,r(I),ti,r(II),ti,r(III),ti,r(IV)称为基面角。基面两侧的脊边夹角与90°直角的对称正,负差值+Δα与-Δα分别是基面离散角与基面收敛角。基面两侧收敛角2Δα对称恒等于所有相邻两脊经的收敛夹角ΔΩi为单位内角,即2ΔαΔΩi;单位内角ΔΩi对称恒等于单位经度Δλi,即ΔΩiΔλi。将地球表面之基面网络根据数学法则及单位极限,按比例序列线性展开绘制于平面图上,并标注各种地理标形表象,即构成线性全等地图。其线性展开为平面图之基本规则,是取一定比例将半球球面展开成一个内角为Ω=229°10′57.36"的扇形平面,Ω为图幅内角,扇面半径 值与扇面圆弧 值分别为地球表面二分之一满序脊经和全满序赤纬。展开成扇形面后的平面地图中之基面网络与地球表面之基面网络对应比例全等,即基面、原点、经脊边、纬脊边、脊经、脊纬、基面角、经度、纬度序列一一对应比例相等,这就是本地图之线性全等方法。线性全等地图由原点,经、纬脊边,基面、脊经,脊纬,经度标线,纬度标线,图幅内角,序列基面标形表象网络构成。本专利技术依据的具体数学法则有几点1.基面脊线网络地球表面可视作基面及其经、纬脊边序列正交闭合网络。其脊经、脊纬分别是序列基面经脊边、纬脊边各自的序列积和,它们是本“地、图”之基础标准网线。2.基面单位度量“地、图”经、纬脊边恒有大于零的动点(线)切线向量,即经、纬向切线面。其经、纬脊边径向圆心角即单位向心角分别为单位纬度、单位经度。3.基面序列坐标“地、图”脊经、脊纬,经脊边、纬脊边及其基面与标格,均各自恒有序列对应的地理坐标系统。4.基面线性展开基面及其经、纬脊边沿经、纬向依序排列形成基面半径带与基面圆弧带;该条带之沿经、纬向序列排列形成基面网络图,上述基面及脊边之经、纬向依序排列与条带之经、纬向序列排列即为“地、图”之基面线性展开。5.基面全等比例以“地、图”对应基面之对应经脊边长度比,前项为图,后项为地,即φ^mr,i:φ^Mr,i=1:M]]>为地图之全等比例基准(数)。线性全等地图具体绘制方法如下首先确定比例基准1∶M,给定图标原点作为地图南、北极点,依比例基准1∶M给定半径 作圆弧,两半径所夹之圆弧内角Ω即为地幅内角。其数式结果为Ω=H·L^h:]]>其中H=360°为图幅圆周角,h=2πR^]]>为图幅圆周, 为图幅圆弧,L^=Σi=1nφ^i,r]]>即为纬脊边之序列积和,对于全球世界地图则L^=4R^=Σi=1kφ^i,r]]>(参见《线性几何(基础篇)》一书),Ω=229°10′57.36′′;平行于夹角Ω的两边半径 作纬度标线,在此标线上作单位纬度标格,以各纬度标格点至极点之距离为半径作圆弧,即构成序列脊纬;以最大(或大于) 的半径作跨Ω角之圆弧为经度标线,在此标线上作单位经度标格,每个经度标格点至极点的连线构成序列脊经,相邻两序脊经与相邻两序列脊纬正交所包围之小块平面即构成地图序列基面,此小块地图平面之经、纬向边长即为对应的经脊边与纬脊边;地球某区域地图由该区域对应的首、尾序列脊经与首、尾序脊纬构成的基面网络所决定,将各个基面的各种地理标形表象依序标注其上,即构成该地区之线性全等地图。世界南、北半球地图之图幅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全等地图,其特征在于:由原点,经、纬脊边,基面,脊经,脊纬,纬度标线,经度标线,图幅内角,序列基面标形表象网络,构成世界局部区域地图和全球世界地图及其专用、专题地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增杰
申请(专利权)人:曹增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