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茶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97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07
一种便携式茶包袋,涉及茶制品技术领域。它包含茶包、连接绳、标签纸、防尘纸,所述茶包上设置第一包边,连接绳穿过第一包边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相粘合,所述标签纸上设置第二包边,连接绳穿过第二包边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相粘合,防尘纸与标签纸相粘连,所述的茶包、连接绳、标签纸均为玉米纤维材质。采用玉米纤维制成茶包、连接绳、标签纸,不仅制作过程环保,泡茶过程中也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相同的玉米纤维材质可以方便的使用超声波技术进行粘合固定,连接绳不易从茶包及标签纸上脱落,固定连接效果好,标签纸上设置硅胶层及耐温层,不仅固定了标签纸防止掉落杯中,还能防止意外烫伤,给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给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给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茶包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包袋,涉及茶制品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0003]由于饮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饮茶的时间、地点都随个人意愿而定,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在特定场所,如家中、茶室等地方进行饮茶及交流,但是在人们外出时用茶具泡茶就显得较为不便,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便携式茶包,通过将茶叶包装在特制的包装袋内并在茶包上固定棉绳就可以将茶包直接放在茶杯内泡饮,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在外出时对饮茶的需要,但是现有的茶包设计时,普遍采用将棉绳简单粘附或者缝制的方式将茶包和标签纸上的方式,由于标签纸重量轻且无法固定,当茶包放入杯中用水冲泡时常常会因茶包变重而将棉绳与标签纸一同冲入杯中,或者由于棉绳的固定方式过于简单,经水高温浸泡或者拉扯后容易脱落,使得人们无法便利的将茶包取出,给外出泡茶带来了不便,不能给人们带来很好的饮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茶包袋,通过在茶包与标签纸上设置包边,并采用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绳,连接绳不易脱落,标签纸上设置粘连层,可以将标签纸直接粘附在杯体上,不会掉入杯中。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防尘纸4,所述茶包1上设置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所述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所述的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均为玉米纤维材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由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组成。
[0007]进一步的,所的隔热层33为耐高温聚酰胺纤维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粘连层34为耐高温硅胶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边角设置有第一撕耳35。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纸4边角设置有第二撕耳41。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底层均采用玉米纤维制成,采用玉米纤维不仅环保且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同时,茶包1上设置有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后通过超声波技术将连接绳2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茶包1在包装茶叶时也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的效果远好于传统的粘连方式,且安全环保,标签纸3由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组成,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防尘纸4边角设置有撕耳41,拉起第二撕耳41即可撕开防尘纸4,粘连层34可直接粘附于水杯5,隔热层33防止手触杯体时被烫伤,泡茶完毕后可拉起第一撕耳35将茶包1取出。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防尘纸4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标签纸3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防尘纸4、第一包边11、第二包边31、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第一撕耳35、第二撕耳4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看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防尘纸4组成,所述茶包1上设置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所述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所述的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均为玉米纤维材质。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底层均采用玉米纤维制成,采用玉米纤维不仅环保且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同时,茶包1上设置有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后通过超声波技术将连接绳2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茶包1在包装茶叶时也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的效果远好于传统的粘连方式,且安全环保。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由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组成。粘连层34可直接粘附于水杯5,隔热层33防止手触杯体时被烫伤。
[0020]进一步的,所的隔热层33为耐高温聚酰胺纤维层。聚酰胺纤维层可以在250
°
~500
°
之间安全使用。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粘连层34为耐高温硅胶层。耐高温硅胶层可以保证粘附效果,撕下后还能继续使用,且安全环保。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边角设置有第一撕耳35。第一撕耳35方便泡茶完毕后将茶包1取出。
[0023]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纸4边角设置有第二撕耳41。第二撕耳41方便防尘纸4拉起。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底层均采用玉米纤维制成,采用玉米纤维不仅环保且有效的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同时,茶包1上设置有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后通过超声波技术将连接绳2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茶包1在包装茶叶时也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通过超声波技术粘合的效果远好于传统的粘连方式,且安全环保,标签纸3由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组成,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防尘纸4边角设置有撕耳41,拉起第二撕耳41即可撕开防尘纸4,粘连层34可直接粘附于水杯5,隔热层33防止手触杯体时被烫伤,泡茶完毕后可拉起第一撕耳35将茶包1取出。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采用玉米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茶包袋,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防尘纸(4),所述茶包(1)上设置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所述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所述的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均为玉米纤维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茶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舒婷
申请(专利权)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