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89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两个第二卡槽边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通过滑动进入支撑座内代替人工手动放入,从而减少因人工装配产生的失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线路板加工时一般通过人工将线路板放到待加工的工位上,人工作业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有些线路板没有安装到位从而作业暂停或者加工错误的现象发生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以解决线路板加工时一般通过人工将线路板放到待加工的工位上,人工作业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有些线路板没有安装到位从而作业暂停或者加工错误的现象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以解决线路板加工时一般通过人工将线路板放到待加工的工位上,人工作业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有些线路板没有安装到位从而作业暂停或者加工错误的现象发生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两个第二卡槽边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所述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之间形成滑动通道。作为一种改进,输料槽底边上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滚珠,所述滚珠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容槽沿所述输料槽底边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容槽呈球头形,所述滚珠卡入所述收容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输料槽顶边也设有所述收容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容槽沿所述输料槽顶边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容槽具有两排,两排所述收容槽沿所述输料槽顶边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收容槽具有两排,两排所述收容槽沿所述输料槽底边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每一所述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之间形成一滑动通道。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两个第二卡槽边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将线路板放置在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通过滑动进入支撑座内代替人工手动放入,从而减少因人工装配产生的失误。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中局部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线路板加工时一般通过人工将线路板放到待加工的工位上,人工作业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有些线路板没有安装到位从而作业暂停或者加工错误的现象发生的问题。基于此,请参看图1-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传动组件20、连接于传动组件20与所述机架10之间且与所述机架10间隔设置的丝杆30、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30的驱动组件40、连接于所述机架10朝向所述驱动组件40的支撑座50,所述驱动组件40朝向所述支撑座50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41,所述支撑座50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51、两个第二卡槽边52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52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53,所述输料结构53于所述第二卡槽边52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53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53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50内,所述定位结构上设有制成所述输料结构53的支撑柱54。所述输料结构53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输料槽底边531和输料槽顶边532,所述输料槽底边531和输料槽顶边532之间形成滑动通道。滑动通道便于导引线路板滑动。输料槽底边531上设有若干收容槽5311,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滚珠5312,所述滚珠531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5311内。滚珠5312加速导引线路板滑动。所述收容槽5311沿所述输料槽底边531间隔设置。提高线路板滑动距离。所述收容槽5311呈球头形,所述滚珠5312卡入所述收容槽5311。便于滚珠5312收容进入所述收容槽5311。所述输料槽顶边532也设有所述收容槽5311。便于线路板在滑动通道内双向滑动。所述收容槽5311沿所述输料槽顶边532间隔设置。便于厚或者薄的线路板在滑动通道内双向滑动。所述收容槽5311具有两排,两排所述收容槽5311沿所述输料槽顶边532间隔设置。便于线路板在滑动通道内双向滑动。所述收容槽5311具有两排,两排所述收容槽5311沿所述输料槽底边531间隔设置。便于线路板在滑动通道内双向滑动。所述输料结构53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输料槽底边531和输料槽顶边532,每一所述输料槽底边531和输料槽顶边532之间形成一滑动通道。便于多层线路板在滑动通道内双向滑动。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线路板放置在输料结构53,所述输料结构53于所述第二卡槽边52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53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53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50内。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传动组件20、连接于传动组件20与所述机架10之间且与所述机架10间隔设置的丝杆30、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30的驱动组件40、连接于所述机架10朝向所述驱动组件40的支撑座50,所述驱动组件40朝向所述支撑座50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41,所述支撑座50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51、两个第二卡槽边52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52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53,所述输料结构53于所述第二卡槽边52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53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53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50内,将线路板放置在输料结构53,所述输料结构53于所述第二卡槽边52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53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53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两个第二卡槽边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动组件、连接于传动组件与所述机架之间且与所述机架间隔设置的丝杆、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的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支撑座,所述驱动组件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侧传动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第一卡槽边、两个第二卡槽边以及与一所述第二卡槽边连接且连通的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于所述第二卡槽边之间形成锐角设置,线路板从所述输料结构的一端滑向所述输料结构的另一端并收容于所述支撑座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所述输料槽底边和输料槽顶边之间形成滑动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料槽底边上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滚珠,所述滚珠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线路板钻孔的定位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丰向姿峰古玩辉何端午曾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欣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