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71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连接筒,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尾端与线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首端设有内连接筒,所述内连接筒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线缆固定连接的同轴插针,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侧设有与可套设在所述外连接筒外部的绝缘套筒,第二安装座的内部设有与线缆固定连接的导电芯座,所述导电芯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同轴插针插入的同轴插孔。所述同轴线连接器便于对两段线缆进行连接,使其不易脱落和分离,保证良好的连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线缆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同轴线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它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起桥梁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同轴连接器通过连接插座和连接插孔的配合将两段线缆进行连接,现有的连接插座和连接插针在连接时不易卡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接触不良或连接插座和连接插针相互分离甚至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线连接器,所述同轴线连接器便于对两段线缆进行连接,使其不易脱落和分离,保证良好的连接效果。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连接筒,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尾端与线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首端设有内连接筒,所述内连接筒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线缆固定连接的同轴插针,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外侧设有与可套设在所述外连接筒外部的绝缘套筒,第二安装座的内部设有与线缆固定连接的导电芯座,所述导电芯座上设置有供所述同轴插针插入的同轴插孔。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接筒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一绝缘层和设置在内侧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块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沿周向间隔均匀地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有卡固凸块,所述卡固凸块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外部,所述绝缘套筒在卡固凸块的对应位置设有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为圆环形,且所述连接块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粘接。进一步地,所述卡固凸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包括芯体和包覆在芯体外表面的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接筒的尾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绝缘层的外部压接有线缆护套,所述线缆护套的外侧面与外连接筒的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护套的外侧面一体成型有第一防滑纹,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面设有第二防滑纹路。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护套与绝缘层之间设有防水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提供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并分别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内部设置导电芯座和同轴插孔,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同轴插孔对应插入所述导电芯座的内部,然后由所述绝缘套筒对外连接筒进行卡紧,以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外连接筒,11,第一绝缘层,111,通孔,12,第二绝缘层,121,卡固凸块,13,连接块,14,第一安装座,15,内连接筒,16,同轴插针,17,线缆护套,18,防水垫圈,19,防滑凹槽,21,第二安装座,22,绝缘套筒,221,卡槽,23,导电芯座,24,同轴插孔,30,线缆,31,芯体,32,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尾端均与线缆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首端相互连接以实现对两段线缆30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连接筒10,所述外连接筒10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座14,所述第一安装座14设置在外连接筒10的中段,所述外连接筒10的两端均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4,线缆30的接线端伸入所述外连接筒10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首端设有内连接筒15,所述内连接筒15设置在所述外连接筒10的内侧,所述内连接筒15的内侧设有同轴插针16,所述同轴插针16与所述线缆30电连接。所述绝缘层32的外部还压接有线缆护套17,所述外连接筒10的尾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部分与所述线缆护套17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强所述同轴插针16与线缆30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所述线缆30包括芯体31和包覆在芯体31外表面的绝缘层32,所述绝缘层32与线缆护套17之间还设有防水垫圈18,且所述防水垫圈18设置在所述所述线缆护套17与外连接筒10的连接处,以提高密闭性能。所述线缆护套17的内侧还设有防水垫圈18,所述防水垫圈18可选择硅胶或橡胶材质,且同时起到防尘效果。优选地,所述防水垫圈18设置所述外连接筒10与线缆护套17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二安装座21的外侧设有绝缘套筒22,所述绝缘套筒22的内径大于所述外连接筒10,所述绝缘套筒22可套设在所述外连接筒10的外部,以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21的内部设有与线缆30固定连接的导电芯座23,所述导电芯座23上设置有供所述同轴插针16插入的同轴插孔24,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将所述同轴插针16对应插入所述导电芯座23的内部,以实现将两段线缆30进行连接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紧固,所述外连接筒10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一绝缘层11和设置在内侧的第二绝缘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块1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具体地,所述连接块13为圆环形,且所述连接块1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粘接。所述第一绝缘层11沿周向间隔均匀地开设有若干通孔111,所述通孔111的数量优选为3-4个,所述第二绝缘层12上设有卡固凸块121,所述卡固凸块121与所述第二绝缘层12一体成型。所述卡固凸块121延伸至所述通孔111的外部,所述绝缘套筒22在卡固凸块121的对应位置设有卡槽221。在具体实施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内部时,所述卡固凸块121陷入所述卡槽221的内部并卡紧,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不易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外侧面设有防滑段,所述第一连接器在防滑段上开设有若干防滑凹槽19,所述防护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所述防滑段的长度至少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整体长度的1/3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连接筒(10),所述外连接筒(10)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座(14),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尾端与线缆(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首端设有内连接筒(15),所述内连接筒(15)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线缆(30)固定连接的同轴插针(16),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二安装座(21)的外侧设有与可套设在所述外连接筒(10)外部的绝缘套筒(22),第二安装座(21)的内部设有与线缆(30)固定连接的导电芯座(23),所述导电芯座(23)上设置有供所述同轴插针(16)插入的同轴插孔(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连接筒(10),所述外连接筒(10)的内侧设有第一安装座(14),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尾端与线缆(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4)的首端设有内连接筒(15),所述内连接筒(15)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线缆(30)固定连接的同轴插针(16),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二安装座(21)的外侧设有与可套设在所述外连接筒(10)外部的绝缘套筒(22),第二安装座(21)的内部设有与线缆(30)固定连接的导电芯座(23),所述导电芯座(23)上设置有供所述同轴插针(16)插入的同轴插孔(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筒(10)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第一绝缘层(11)和设置在内侧的第二绝缘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块(1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1)沿周向间隔均匀地开设有若干通孔(111),所述第二绝缘层(12)上设有卡固凸块(121),所述卡固凸块(121)延伸至所述通孔(111)的外部,所述绝缘套筒(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加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尔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