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59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横板,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用用于对横板进行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减震机构,使在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两个第二套管在固定管上滑动,使转动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横板进行减震,避免模型倾倒,需要重新搭建,浪费时间,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使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移动,推动第三套管移动,实现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平台进行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的基于BIM的建筑模型为便于人员更方便形象的观看大都是再用沙盘搭建方式,既把建筑模型搭建在沙盘上,其广泛应用于各售楼处,极大的方便人们直观选看。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建筑模型搭建往往将模型直接放置到平台上,但是在没有减震的情况下,若人不小心触碰到搭建装置,容易导致模型散落,从而导致搭建成果功亏一篑,需要再次搭建,浪费时间,同时,传统搭建平台却少升降功能,在搭建建筑模型时费时费力,较高时不便人员搭建,较低时人员精确搭建耗时长,造成长时间弯腰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通过设置减震机构,使在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两个第二套管在固定管上滑动,使转动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横板进行减震,避免模型倾倒,需要重新搭建,浪费时间,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使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移动,推动第三套管移动,实现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平台进行升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横板,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用用于对横板进行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平台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升级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侧壁上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套管,两个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侧壁分别通过第一弹簧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壁弹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横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端的第一竖板,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侧壁上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第三套管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其中一个所述竖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平台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竖板,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竖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套管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侧壁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一次穿过移动板与其中一个第一竖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穿过第一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上套设有防滑橡胶套。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与横板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减震机构,使在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两个第二套管在固定管上滑动,使转动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横板进行减震,避免模型倾倒,需要重新搭建,浪费时间。2、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使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移动,推动第三套管移动,实现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平台进行升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的升降机构俯视图。图中:1固定底座、2第一固定块、3第一套管、4横板、5固定管、6第二套管、7第一转动杆、8转动板、9第一平台、10第二固定块、11第一竖板、12第一固定杆、13第三套管、14固定板、15螺纹杆、16移动板、17第二平台、18第二竖板、19第二固定杆、20第二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2,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横板4,固定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2,两个第一固定块2的上端与横板4的下端分别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两个第一固定块2上设用用于对横板4进行减震的减震机构,横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台9,第一平台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17,第一平台9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平台17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第一平台9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升级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减震机构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块2侧壁上的固定管5,固定管5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套管6,两个第二套管6的一端侧壁分别通过第一弹簧与两个第一固定块2的侧壁弹性连接,两个第二套管6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8,两个转动板8呈对称设置,两个转动板8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第二固定块10的上端与横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实现对横板4进行有效的减震,避免横板4抖动,从而造成模型的倒塌。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第一平台9上端的第一竖板11,两个第一竖板11呈对称设置,两个第一竖板1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杆12,两个第一固定杆12的侧壁上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套管13,第三套管1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6,第三套管1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其中一个第一竖板1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0,第二平台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竖板18,两个第二竖板18的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横板(4),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上设有用于对横板(4)进行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横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台(9),所述第一平台(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17),所述第一平台(9)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平台(17)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台(9)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升级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横板(4),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上设有用于对横板(4)进行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横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平台(9),所述第一平台(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17),所述第一平台(9)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平台(17)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平台(9)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升级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侧壁上的固定管(5),所述固定管(5)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套管(6),两个所述第二套管(6)的一端侧壁分别通过第一弹簧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的侧壁弹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套管(6)的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8),两个所述转动板(8)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板(8)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二固定块(10)的上端与所述横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模型搭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9)上端的第一竖板(11),两个所述第一竖板(11)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竖板(1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杆(12),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12)的侧壁上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华夏大为万丰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