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13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包括路面机构、连接机构和管囊机构,所述路面机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相邻的两个路面块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路面块为六边形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面相互垂直,所述路面块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渗水槽,所述路面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腿,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路面块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所述管囊机构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的底部,所述管囊机构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各种管道、缆线等线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直观的将公路设计中的规划理念展现在民众的眼前,形象生动且能够看出公路设计中的优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
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
技术介绍
模型使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模型≠商品。任何物件定义为商品之前的研发过程中形态均为模型,当定义型号、规格并匹配相应价格的时候,模型将会以商品形式呈现出来。在公路施工的开始阶段,需要对公路的路基作出设计规划,在设计规划时,会有专门的团队对地形、地质等数据进行勘测,最后设计出相应的公路设计图纸,但是,一段公路在设计出来时,需要向当地的民众公示设计成果,但是,图纸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因此需要设计出模型,为了能够让民众看懂,让民众有个直观的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包括:路面机构,所述路面机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相邻的两个路面块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多个所述路面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路面块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管囊机构,所述管囊机构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的底部,所述管囊机构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管道与缆线。优选的,所述路面块为六边形设置且相邻的两面相互垂直,所述路面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渗水槽,多个所述路面块上的渗水槽位于同一条线上,多个所述路面块的内部埋设有用于接收渗水槽内部水分的排水管道。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路面块底部的四个角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路面块一侧上的安装块和相对一侧上开设的与安装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路面块上位于凹槽的下方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槽,所述凹槽的上活动穿插有两个与路面块相互垂直的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穿插在两个卡槽上,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贯穿路面块的底部,两个所述凹槽为圆柱形的凹槽且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两个所述固定杆上均固定套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位于两个凹槽的内部且与凹槽的顶壁相贴合,两个所述固定杆上还套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凹槽的内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凹槽的底壁相抵触,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路面块靠近凹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上铰接有L形杆且与L形杆的拐角处铰接,所述L形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的中间铰接,所述连接杆低于铰接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两个贯穿安装块且与两个固定杆相适配的插孔。优选的,所述管囊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路面块底部的多个齿轮条,多个所述齿轮条分别位于路面块靠近连接机构的两侧,多个所述齿轮条的锯齿状均位于远离路面块的一面,所述路面块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齿轮条相适配的滑槽,多个所述滑槽与多个齿轮条一一对应,所述管囊机构还包括活动设置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底部的软管,所述软管上固定套接有多个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多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多个滑槽上,多个所述滑块上均固定安装有带有转轴的滚齿轮,多个所述滚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齿轮条相啮合。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主要包括路面机构、连接机构和管囊机构,所述路面机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相邻的两个路面块之间可拆卸,所述路面块为六边形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面相互垂直,所述路面块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渗水槽,所述路面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腿,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路面块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所述管囊机构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的底部,所述管囊机构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各种管道、缆线等线路。本技术能够直观的将公路设计中的规划理念展现在民众的眼前,形象生动且能够看出公路设计中的优缺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A-A方向的剖视图。图1-图4中:1、路面机构;2、连接机构;3、管囊机构;11、路面块;12、支撑腿;21、安装块;22、凹槽;23、卡槽;24、固定杆;25、固定环;26、弹簧;27、连接杆;28、铰接块;29、L形杆;31、齿轮条;32、滑槽;33、软管;34、滑块;35、滚齿轮;111、渗水槽;211、插孔。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本技术能够直观的将公路设计中的规划理念展现在民众的眼前,形象生动且能够看出公路设计中的优缺点,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请参阅图1;主要包括路面机构1、连接机构2和管囊机构3,路面机构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之间可拆卸,便于运输,路面块11为六边形设置且相邻的两个面相互垂直,路面块1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渗水槽111,多个路面块11的内部埋设有用于接收渗水槽111内部水分的排水管道,道路排水是公路施工中的一个必须存在的结构,由于道路排水在所有的公路施工中均有应用,因此这里只做简单的描述,路面块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相互对称的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形式为墩柱,在模型中只做简单的描述,带有墩柱的公路适用于一些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或者沿海地区,防止由于水位上涨淹没公路,连接机构2设置在路面块11相对的两侧,连接机构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管囊机构3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的底部,管囊机构3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各种管道、缆线等线路。进一步地,为了使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在拼接时更加牢固、拆卸时更加方便,请参阅图1和图4,连接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路面块11一侧上的安装块21和相对一侧上开设的与安装块21相适配的凹槽22,路面块11上位于凹槽22的下方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槽23,凹槽22的上活动穿插有两个与路面块11相互垂直的固定杆24,两个固定杆24分别穿插在两个卡槽23上,两个固定杆24的底端均贯穿路面块11的底部,两个凹槽22为圆柱形的凹槽22且直径大于固定杆24的直径,两个固定杆24上均固定套接有与凹槽22相适配的固定环25,两个固定环25分别位于两个凹槽22的内部且与凹槽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n路面机构(1),所述路面机构(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多个所述路面块(1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2);/n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路面块(11)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n管囊机构(3),所述管囊机构(3)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的底部,所述管囊机构(3)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管道与缆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面机构(1),所述路面机构(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多个所述路面块(1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2);
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路面块(11)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2)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路面块(11);
管囊机构(3),所述管囊机构(3)固定安装在多个依次连接的路面块(11)的底部,所述管囊机构(3)用于承载公路设计中的管道与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块(11)为六边形设置且相邻的两面相互垂直,所述路面块(11)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排水的渗水槽(111),多个所述路面块(11)上的渗水槽(111)位于同一条线上,多个所述路面块(11)的内部埋设有用于接收渗水槽(111)内部水分的排水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路面块(11)底部的四个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设计的路基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路面块(11)一侧上的安装块(21)和相对一侧上开设的与安装块(21)相适配的凹槽(22),所述路面块(11)上位于凹槽(22)的下方开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槽(23),所述凹槽(22)的上活动穿插有两个与路面块(11)相互垂直的固定杆(24),两个所述固定杆(24)分别穿插在两个卡槽(23)上,两个所述固定杆(24)的底端均贯穿路面块(11)的底部,两个所述凹槽(22)为圆柱形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彬杨荣丽高越刘强安亚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创智慧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