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景兴专利>正文

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58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它由淀粉、苯酚、苯甲酸、色素和水组成。它灌注于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的动脉中,可使人体切片的动脉血管与周围组织颜色及静脉血管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后期图象处理阶段对动脉、静脉的识别和可减少铣削过程中皮肤及致密结缔组织的拉扯,提高数据采集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填充浆料。
技术介绍
虚拟人是数字化虚拟人的简称,它是通过对具有一定特征的尸体标本进行切片,并对每一层面,进行拍照、扫描,然后处理转化为计算机数据,在电脑里整合、重建的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技术。对虚拟人的研究最早始于1987年美国国家图书馆提出的开展可视人计划(VHP)研究的建议,1991年正式启动。1994年男性人体解剖数据集开发成功,1995年女性数据集也开始发行。男性数据集铣切片层间距1mm,女性数据集铣切片层间距0.33mm,2000年由韩国Ajou大学和韩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的可视韩国人(VKH)计划正式启动,铣切片厚度0.2mm。经过对VHP、VKH数据集的研究分析,发现它们均存在有共同的不足之处对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血管系统未作前期处理,在数据采集的铣削面上,动脉管道与周围组织颜色较为一致,很难区分,只能在后期图象处理时,由解剖学专家进行人为分辨和勾边处理,增加了人为的主观性和欠科学性。2003年2月第一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了中国第一套女性中国人(VCH)数据的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与VHP、VKH同样存在的技术难题——标本的皮肤、致密结缔组织等组织韧性高,在铣削过程中,易造成拉扯,从而降低了数据采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于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或动物标本的动脉中,可使后期人体或动物标本铣削面上的动脉血管与周围组织颜色及静脉血管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后期图象处理阶段对动脉、静脉的识别和可减少铣削过程中皮肤及致密结缔组织拉扯的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它由淀粉、苯酚、苯甲酸、色素和水均匀混合而成。其中淀粉起增加灌注液的粘稠度,控制灌注血管大小的作用;苯酚起防腐作用,增加结缔组织等的脆性,易于切削,进而可减轻铣削过程中皮肤及致密结缔组织被拉扯的程度;苯甲酸起保持灌注液颜色鲜艳的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它是按重量百分比,将淀粉15-25%、苯酚5-10%、苯甲酸0.2-0.4%、色素0.01-0.03%和水65-80%均匀混合而成。实施例2它是按重量百分比,将淀粉20%、苯酚8%、苯甲酸0.3%、亮蓝食用色素0.02%和水71.7%均匀混合而成。权利要求1.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它由淀粉、苯酚、苯甲酸、色素和水均匀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它是按重量百分比,将淀粉15-25%、苯酚5-10%、苯甲酸0.2-0.4%、色素0.01-0.03%和水65-80%均匀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它是按重量百分比,将淀粉20%、苯酚8%、苯甲酸0.3%、亮蓝食用色素0.02%和水71.7%均匀混合而成。4.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它用于灌注于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或动物标本。全文摘要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它由淀粉、苯酚、苯甲酸、色素和水组成。它灌注于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的动脉中,可使人体切片的动脉血管与周围组织颜色及静脉血管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后期图象处理阶段对动脉、静脉的识别和可减少铣削过程中皮肤及致密结缔组织的拉扯,提高数据采集质量。文档编号G09B23/00GK1530893SQ0311390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原林, 王兴海, 戴景兴, 刘畅, 原 林 申请人:戴景兴, 原林, 王兴海, 刘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虚拟人数据采集用人体标本血管灌注液,其特征在于,它由淀粉、苯酚、苯甲酸、色素和水均匀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林王兴海戴景兴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戴景兴原林王兴海刘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