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952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安装在工程机械外壳上的信息采集端,信息采集端包括监测装置,多个信息采集端通过无线连接有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控制室内,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均通过转轴与转动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红外感应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和RF无线发射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工地上的各种工程机械均呈在盲区,最明显和常见的例如挖机、推土机、上料举挖等机械,由于驾驶员长时间的工作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极容易造成工地误入盲区的工人或者其他行人被误伤,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对于各种大型机械,特别是盲区大的机械,需要一种能协同驾驶员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和预警提醒的协同作业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壳体上的强力磁铁直接将监测装置安装在可以探照到盲区的工程机械的外壳上,然后通过转轴装置进行转动调节,通过面板上的红外感应单元对在工作时机械的盲区进行实时的监测,当探测到的信息实时的通过RF无线发射单元发射到监控端,通过监控端的人工智能处理单元进行红外信息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有人体,则及时的通过预警装置进行预警提醒驾驶员,如果在情况比较危急的情况下直接向机械控制主控单元进行发送紧急停止运行命令,本系统的监测装置可使用多个安装到工程机械上的各个可以探测到盲区的位置,通过多个监测装置进行探测。并且本系统的监测装置不需要有线连接,直接通过无线进行连通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安装在工程机械外壳上的信息采集端,信息采集端包括监测装置,多个信息采集端通过无线连接有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控制室内,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均通过转轴与转动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红外感应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和RF无线发射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与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监控端包括RF无线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人工智能处理单元、显示屏和预警装置,所述RF无线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屏和预警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与人工智能处理单元双向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采用80C51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采用coreI3系列处理器。进一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机械控制主控单元。进一步,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与RF无线接收单元采用CMT2380F32型相匹配的发射接收单元。进一步,所述红外感应单元采用RDB226-S型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预警装置为语音扬声器,所述人工智能处理单元采用BQX-CW03型智能处理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壳体上的强力磁铁直接将监测装置安装在可以探照到盲区的工程机械的外壳上,然后通过转轴装置进行转动调节,通过面板上的红外感应单元对在工作时机械的盲区进行实时的监测,当探测到的信息实时的通过RF无线发射单元发射到监控端,通过监控端的人工智能处理单元进行红外信息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有人体,则及时的通过预警装置进行预警提醒驾驶员,如果在情况比较危急的情况下直接向机械控制主控单元进行发送紧急停止运行命令,本系统的监测装置可使用多个安装到工程机械上的各个可以探测到盲区的位置,通过多个监测装置进行探测。并且本系统的监测装置不需要有线连接,直接通过无线进行连通即可,安装方便快捷,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磁铁11,转动腔10,面板2,转动臂21,转轴3,红外感应单元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安装在工程机械外壳上的信息采集端,信息采集端包括监测装置,多个信息采集端通过无线连接有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控制室内,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转动腔10,所述转动腔10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面板2,所述面板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臂21,所述转动臂21均通过转轴3与转动腔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2上设有红外感应单元4,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和RF无线发射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与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监控端包括RF无线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人工智能处理单元、显示屏和预警装置,所述RF无线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屏和预警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与人工智能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通过CAN总线连接机械控制主控单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采用80C51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采用coreI3系列处理器。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与RF无线接收单元采用CMT2380F32型相匹配的发射接收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采用RDB226-S型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预警装置为语音扬声器,所述人工智能处理单元采用BQX-CW03型智能处理单元。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安装在工程机械外壳上的信息采集端,信息采集端包括监测装置,多个信息采集端通过无线连接有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控制室内,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转动腔(10),所述转动腔(10)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面板(2),所述面板(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臂(21),所述转动臂(21)均通过转轴(3)与转动腔(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2)上设有红外感应单元(4),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和RF无线发射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与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监控端包括RF无线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人工智能处理单元、显示屏和预警装置,所述RF无线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屏和预警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与人工智能处理单元双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安装在工程机械外壳上的信息采集端,信息采集端包括监测装置,多个信息采集端通过无线连接有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安装在工程机械的控制室内,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强力磁铁(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转动腔(10),所述转动腔(10)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面板(2),所述面板(2)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转动臂(21),所述转动臂(21)均通过转轴(3)与转动腔(1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面板(2)上设有红外感应单元(4),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和RF无线发射单元,所述红外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与所述RF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监控端包括RF无线接收单元、第二控制处理单元、人工智能处理单元、显示屏和预警装置,所述RF无线接收单元与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张军宇刘澈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建智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